4F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6 02:10钟艳如彭美娟钟沛珠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0期

钟艳如, 彭美娟, 钟沛珠

(江门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江门,529099)

溶栓是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类药物,直接或间接地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达到通畅血管的目的[1]。溶栓主要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及肺梗死等疾病的治疗[2]。在溶栓治疗后,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复发和并发症发生风险,需另外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3]。有研究[4]指出,为患者提供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天候服务的4F管理模式或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4F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5];② 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4.5 h;③ 年龄40~70岁。排除标准:① 合并脑出血;② 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衰竭或肾衰竭;③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④ 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或全身性感染;⑤ 有静脉溶栓禁忌证;⑥ 半年内有椎管内、颅内或其他手术史。本研究经江门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1例。2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管理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为期3个月。① 患者入院后,护士保证患者处于绝对卧床休息状态,全程监测其生命体征指标,并耐心地讲述有关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消除其不良情绪。② 护士在住院期间协助患者翻身以避免压疮,每隔4 h翻身1次,同时给予其饮食和用药指导等。③ 出院当天,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内容包括疾病控制方法及日常行为注意事项等。随访人员每周进行1次随访调查(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并提醒患者遵医嘱服药和复诊。

1.2.2 4F管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4F管理模式,为期3个月。

1.2.2.1 全系统服务 ① 入院第1天,护士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上传至信息化管理系统,然后组建微信群。② 住院期间,护士每日在微信群中分享疾病相关知识、健康行为知识、饮食管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并嘱患者定期观看与学习。护士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对存在生理或心理不良反应预兆或已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给予高度重视,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③ 出院后,护士每日在微信群中分享疾病康复知识,定期更新康复方案。随访人员与患者保持联系,提醒其学习健康知识,每日30 min。

1.2.2.2 全过程管理 ① 护士协助患者在入院1 d内完成常规检查,并配合医师初步评估病情。② 入院第1天,护士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和后续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每日早晨向患者详细介绍当天需完成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每次教育时间为30 min。③ 入院第1天,心理专科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展开详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住院期间每隔1 d进行1次心理辅导,每次心理辅导时间为 1 h。④ 护士于每日早、中、晚分别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若出现异常情况迅速告知主治医师,以便及时开展有效的急救方案。⑤ 溶栓治疗结束后,护士每隔2 h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需再次进行疾病检查,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溶栓治疗。⑥ 护士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包括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等。同时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多次舌部肌肉锻炼,如伸舌和吞咽动作(每天5次,每次15 min)。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肢体活动(每天3次,每次15 min),然后调节床头倾斜角度,从30°开始逐渐调高,直至患者可顺利完成坐、起行为。

1.2.2.3 全方位管理 ① 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根据其生理和心理需求等制订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每周1次,每次交流时间为30 min。② 每月开展1次卒中大讲堂,将患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预后康复方案等,鼓励病友间互相讨论,分享健康习惯,每次讲课时间为1 h。③ 于患者出院前,护士对其进行完善的院外健康管理指导,内容包括疾病控制、生活行为和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知识。嘱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完成健康行为教育。

1.2.2.4 全天候管理 ① 保证每位患者能够24 h内得到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的针对性专职医护服务。② 于科室设立24 h应急电话和绿色通道,以便出院患者发生意外后可及时获得帮助。告知患者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咨询医护人员。

1.3 观察指标

① 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共涵盖11个方面,总分为0~42分,分数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深。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使用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估其生活自理能力,共包括3个部分,总分为0~5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6]。② 于出院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可正常劳作、mRS得分为0分表示优;生活自理、mRS得分1分表示良;病情好转、mRS得分为2分表示可;病情未改善或恶化、mRS得分>2分表示差。恢复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③ 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不良情绪,分数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症状越严重[7]。④ 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通过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评估其服药依从性,共有8个条目,总分为8分,分数越高表示服药依从性越好。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通过自制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估其功能锻炼依从性,共14个条目,总分为14~56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锻炼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比较

入院当天,2组间NIHSS和mR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出院时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入院当天(P均<0.05);观察组的NIHSS和m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NIHSS和mR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出院时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恢复效果比较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2组在入院当天的HAMA及HAMD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出院时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入院当天(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心理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2.4 2组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2组在入院当天的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2组的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入院当天(P均<0.05),且观察组的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脑卒中护理方案的针对性研究较少,护理效果不明显[9]。本研究对122例脑卒中患者施行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天候服务的4F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旨在探究4F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对接受不同护理方案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IHSS和m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提示4F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帮助其恢复神经功能。赵真等[10]指出通过集束化护理可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程度,有助于改善其健康行为,进而提升生理功能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出院时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4F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出院时的心理状况评分、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表明4F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进一步培养其合理用药和规律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张亚琴等[11]的研究表明,全方位护理能够满足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4F管理模式使患者住院和院外康复期间均能获得全面的护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其科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缓解因治疗和康复训练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而提升康复依从性。

综上所述,4F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质量,改善其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同时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和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