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 莉
每年的中考题花样繁多,抽丝剥茧、仔细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问题不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它们的基本模型是一样的,解决方式也是一样的。下面以2019年的一道中考题为例,一起来揭开这层面纱。
例1(2019·山东枣庄)在△ABC中,∠BAC=90°,AB=AC,AD⊥BC于点D。如图1,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DF=90°,求证:BE=AF。
图1
【分析】本题当然可以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图形特点,通过AD=BD,∠B=∠DAC,∠BDE=∠ADF,证 出△BDE≌△ADF,最终得到BE=AF。
如果对教材比较熟悉的话,我们就会想起另一种证法。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9页第11题,是一个实验操作题:画∠AOB=90°,并画∠AOB的平分线OC。
(1)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射线OC的任意一点P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AOB的两边OA、OB分别交于点E、F(如图2)。度量PE、PF的长度,那么这两条线段相等吗?
(2)将三角尺绕着点P旋转(如图3),PE与PF相等吗?
图2
图3
图4
图5
【分析】通过第一问的铺垫和角平分线的引导,很自然地想到过点P作PM⊥OA,PN⊥OB,垂足为M、N(如图4),所以∠PME=∠PNF=90°,∠MPE=∠FPN,再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可得PM=PN,证得△PEM≌△PFN,即可得出结论PE=PF。
【方法归纳】在整个三角尺的旋转变化过程中,积极寻找其中的不变量:正方形PMON。利用其边PM始终与PN相等,构造出Rt△PEM和Rt△PFN,利用全等解决问题。
因此,回到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的中考题,我们便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方法:如图5,过点D作DG⊥AB,DH⊥AC,通过证明△DGE≌△DHF,即可得出结论DE=DF,BE=AF。
此类问题都是利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将背景进行变化。
【变式1】如图6,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将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在这个过程中,OE等于OF吗?
图6
图7
【分析】我们同样只要过点O作OG⊥BC,OH⊥DC,如图7。通过证明△OGE≌△OHF,就能得到OE=OF。
【变式2】如图8,在矩形ABCD中,AB=6,BC=8,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O点,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BC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求OE与OF的比值。
图8
图9
【变式3】如图10,在Rt△ABC中,∠ABC=90°,AB=3,BC=4,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P点,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AB交于点E,与BC交于点F,当AP=2PC时,求PE与PF的比值。
图10
【分析】可以通过一样的处理方式去添加辅助线,得到比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