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华
临床合理用药指的是在掌握患者疾病情况和药物药理的基础之上选择药物,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使得耐药菌种数量以及种类也明显上升,造成患者医院感染率提高,因此,合理选择患者所使用的药物非常重要[1]。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76例患者作为对象,分析和研究微生物检验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价值,具体的研究情况如下。
本研究选择和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之间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对象,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各项住院指证;不存在其他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均采取药物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完成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言语、意识障碍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伴随存在其他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对照组中的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有21例和17例,年龄在12岁至76岁间,平均(46.75±4.28)岁,住院时间在4天至23天之间,平均(12.38±1.37)天。观察组中的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有19例和19例,年龄在15岁至74岁间,平均(45.48±4.49)岁,住院时间在3天至26天之间,平均(13.44±1.69)天。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进行对比后没有意义(P>0.05),可以实施研究。
对照组的所有患者没有采取微生物检验,由医生依据自身的经验对患者进行配药。实验组当中的患者采取了微生物检验,对药物采取药敏实验以及细菌鉴定,提取菌种之后采取细菌测定系统鉴定细菌,实施K-B法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实验。如果患者使用药物为头孢他啶或者克拉维酸,则需要在检测期间增加克拉维酸抑菌环,如果检测结果表示其高于5mm,则确定存在广谱β-内酰胺酶。
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严重程度、临床合理用药率和满意度。采取卫健委所进行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依据,对两组中患者的感染程度进行评估,严格依据当中标准对患者进行测评,将患者的感染程度分成重度、中度和轻度。使用医院当中进行制定的满意程度评估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分数在80分至100分为非常满意,患者分数在79分至60分为一般满意,患者分数低于60分为不满意,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非常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相加。
本次研究中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进行描述,x2检验方式进行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存在意义。
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数据的详细情况如表1。
表1 两组中患者医院感染出现率对比[例(%)]
两组中患者轻度感染和中度感染出现率对比没有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感染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数据的详细情况如表2。
表2 两组中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对比[例(%)]
对照组临床合理用药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数据的详细情况如表3。
表3 两组中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对比[例(%)]
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观察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数据的详细情况如表4。
表4 两组中患者满意程度对比[例(%)]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临床当中所使用的药物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医院内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还需要联合用药。如果患者出现滥用药物以及卫生控制不佳等情况,将会大大提升医院内出现感染的概率。此外,大多数的医院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也有着不合理的情况,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采取微生物检验可以对微生物的特性进行了解,进而得出患者的处理方案,马上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出现感染的概率[2]。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指的是详细分析患者情况的基础之上,对相关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掌握,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尽量使用小剂量药物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3]。然而,目前临床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由于医生没有对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用药指证与指征进行充分结合,滥用药物的同时使得患者用药方案设计缺乏合理性,患者治疗针对性不强,最终使得细菌耐药性提升,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概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国内医疗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在治疗患者期间,不单单只是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临床中必须对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正确分析,对患者实施合理用药,及时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在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当中,微生物检验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方式,该方式可以给予医生疾病病原学诊断依据,方便医生找出患者致病因子,同时依据患者病因对其进行用药方案的制定,降低药物滥用的概率以及不合理事故的发生率[4]。微生物检验主要采取微生物分离的方式鉴定病原菌,同时经过噬菌体分型、血气分析、质粒图分析以及细菌素分析等对病原菌型实施鉴定,医生可以依据病原菌的分型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5-6]。此外,以往主要采取传统经验性治疗方式对患者采取治疗,之后再对治疗方式进行调整,将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耽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然而采取微生物检验方式对治疗的针对性进行治疗,进一步判定患者的微生物,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选择和分析了本院中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对象,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严重程度、临床合理用药率和满意度之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中患者轻度感染和中度感染出现率对比没有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感染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合理用药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观察组低,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在临床当中实施微生物检验可以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医院出现感染的概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