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彪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妊娠的常用方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随着麻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提供了巨大支持。实现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以往无痛人流术实施过程中常选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但大剂量丙泊酚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部分不良反应如低血氧症、呼吸抑制等,会对手术实施产生影响[1]。瑞芬太尼为新一代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够弥补丙泊酚的不足[2]。我院对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接收的5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采取了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案,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妇产科接收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接收的98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经过血HCG检测以及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择期行无痛人流术,对于研究内容已知情,自愿参与。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脏器功能不全者;免疫系统疾病者;生殖道手术史者;手术禁忌症者。以上患者根据麻醉方案差异性分为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联合组年龄20~33岁,平均(25.34±4.32)岁,体质量44~69kg,平均(52.21±4.98)kg,孕期6~11周,平均(7.68±1.23)周;对照组年龄19~34岁,平均(26.11±4.69)岁,体质量42~68kg,平均(53.42±5.21)kg,孕期5~10周,平均(7.11±1.15)周。在年龄、体质量及孕周方面比较差异性,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行人工流产术,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尿常规、血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嘱咐患者术前8h禁食、4h禁饮。通过B超确认子宫大小、形态以及胚胎情况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3]。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取截石位,给予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国药准字H19990282,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l:200mg)麻醉,麻醉药剂量为2~3mg/kg,当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且肌肉松弛后开始实施手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呛咳以及吞咽反应,必要时追加1mg/kg丙泊酚,直至有关动作消失。
联合组采取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mg/瓶)联合丙泊酚麻醉,微量泵入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μg/ml,0.5~1.0 μg/kg,静脉滴注1min后,滴注速率调整为0.08~0.1μg/kg,之后给予丙泊酚静脉滴注,1.0 mg/kg,当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且肌肉松弛后开始实施手术。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若患者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碱5~10mg;若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给予0.25~0.5mg阿托品。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另外,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通过Epidata3.1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数据以SPSS 19.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麻醉期间MAP以SpO2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联合组HR水平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MAP、HR、 SpO2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MAP、HR、 SpO2水平对比(s)
组别 MAP(mmHg) HR(次/min) SpO2(%)联合组(n=50) 87.44±8.12 83.02±6.18 97.55±1.23对照组(n=48) 81.39±7.56 87.91±7.11 94.41±1.16 t 5.435 5.214 13.486 P 0.000 0.000 0.000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较对照组(16.67%)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通过应用合理的麻醉方案能够实现无痛人流,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使其获得良好的手术体验,确保手术顺利实施。以往临床常选用丙泊酚对无痛人流患者进行麻醉,该药物为短效静脉麻醉药,起效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能够迅速恢复。但丙泊酚镇痛效果相对较弱,往往需要增加剂量保证麻醉效果,但大剂量丙泊酚容易引起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且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联合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表明联合组麻醉期间MAP以SpO2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联合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瑞芬太尼为新一代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的特点,可被人体非特异酯酶水解代谢消除,停药后药效消失较快。瑞芬太尼进入人体1min左右时间便可达到血-脑平衡,其消除半衰期仅为4min,即使重复用药也不会产生蓄积作用,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副作用相对较小。瑞芬太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神经反射弧中间环节痛阈,对由于手术操作以及疼痛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可发挥完全止痛效果。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用可弥补单一使用丙泊酚的不足,两者可产生协同作用,适用于靶控输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效果较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当然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研究样本数量偏少,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相关麻醉方案作出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