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建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机制为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经淋巴、血行等途径进入到人体胸腔,导致胸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发病后患者可能伴有发热、胸痛、盗汗、乏力、胸腔积液等表现,需及时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结核性胸膜炎,主要以抗结核药物的西医治疗为主[1]。但不少临床研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在采用标准四联抗结(2HRZE/4HR)方案联合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服芥葶二丑汤治疗,效果尚可,现报道如下。
选取6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2月~2020年6月期间。随机将患者编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女为19:15,平均年龄(42.15±5.47)岁,平均病程(32.54±10.36)天;观察组中,男/女为22:12,平均年龄(40.84±6.34)岁,平均病程(33.23±9.45)天。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人标准:(1)符合《中国结核病分类法》[3]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中结核性胸膜炎标准;(2)经影像学和胸腔B超检查证实存在胸腔积液;(3)初发病人,且发病时间在7d以内,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时长超过7d;(4)患者知情且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1)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3)患者代谢功能异常,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4)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
1.2.1 对照组
采用标准四联抗结(2HRZE/4HR)方案联合强的松治疗,即异烟肼片(H)(生产企业: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04,规格0.1g)0.3g/d,利福平胶囊(R)(生产企业: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409,规格0.15g)0.45g/d,盐酸乙胺丁醇片(Z)(生产企业: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877,规格0.25g)0.75g/d ,吡嗪酰胺片(E)(生产企业: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7022257,规格0.25g),1.25g /d。以上药物均已口服形式给药,HRZE四种药物持续治疗2个月,HR后续巩固治疗4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芥葶二丑汤联合治疗,组方为:白芥子10g、葶苈子10g、丝瓜络10g、白术10g、茯苓10g、橘红10g、半夏10g、冬瓜皮10g、三棱10g、莪术10g、冬瓜仁15g、二丑6g、甘草6g。水煎至400ml,分2次服用。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发热、胸痛、咳痰等10个项目,按照正常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的标准对每项进行打分。
临床效果评定:采用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在70%~95%为显效,在30%~70%为有效,低于30%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患者资料录入Excle表格,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63±2.18)分vs(17.26±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4 23.17±3.9817.26±2.56 7.282 <0.05观察组 34 22.89±4.2613.63±2.18 10.864 <0.05 t 0.280 6.295 P 0.780 <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3,P=0.05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而患者还在逐年增加,形势非常严峻[5]。与此同时,近年来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也遭遇了瓶颈,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包括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都遇到病菌强烈的抵抗,近“耐多药结核病”就已出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2015年统计数据报道造成了25万患者死亡[6]。结核病已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寻求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对当前的形势。
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因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病菌及其代谢和自溶产物进入胸膜腔内引起的炎症,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及胸腔积液等,单纯依靠抽吸积液和抗结核治疗对改善胸膜增厚及炎症反应效果有限[7]。在中医里,结核性胸膜炎属“悬饮”范畴,因患者正气亏虚,“痨虫”侵袭肺脏,水瘀互结致患[2],故中医治疗时主要以活血化瘀,改善患者气血运行为主。本研究中采用的芥葶二丑汤,其组方中白芥子有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葶苈子可以泻肺平喘,行气消肿;二丑有泻水通便、杀虫攻积的功效。而其臣药白术、茯苓、橘红、半夏、三棱、莪术、丝瓜合用能够达到健脾化痰、燥湿化痰、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标准四联抗结(2HRZE/4HR)方案联合强的松治疗,同时辅以芥葶二丑汤,该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13.63±2.18)分vs(17.26±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P<0.05),说明芥葶二丑汤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而且临床疗效优良,这与宋汉生等[8]人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芥葶二丑汤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效果显著,且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