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郁:我与馆创作的二三事

2021-06-05 07:43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旅营造博物馆

文 / 张羽

御窑金砖博物馆

编者按: 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的馆创作能力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如何在设计行业的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独占鳌头,机遇与能力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的创造力是决定项目作品不断进步、企业不断拓展升级的续航能力。张郁作为和氏设计营造负责管理运营的主事人,在日常策划和规划事业前进方向、公司提升发展中,有许多和企业馆创作日常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于他浸淫设计行业几十年的情况下,对行业不断革新的认识、对企业发展几十年如一日的事必躬亲、对设计不断思考下碰撞的火花。

专业场馆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行业细分领域也是近年才发展起来。新发展必然会裹挟着时代的要求进行新的叙述。张郁也在文化的城池中,成为筑造纪念历史、传承未来、表达心声、设计时代的领军人物,托举和氏设计营造、助力当下新生。

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致力于展览展示创作的文化领军企业,是业内率先实现创意、策划、设计、实施及运维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文化创意服务机构。和氏设计总部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下辖上海分公司、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和氏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湖南和氏设计科技有限公司等分支机构。和氏设计聚焦文化自信,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秉承创空间传媒、讲时代故事、塑文旅地标的顶层设计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张郁

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创作师 。

自加入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创作师以来,前后承接了百余个主题博物馆及城市规划馆、方志馆、文旅融合类的创作工作。以其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成为国内主题信息传播型博物馆的倡导者、先行者,形成了擅长空间叙事与叙事空间营造的独特创作风格,并强调博物馆作为媒介平台存在的全新理念,提出了博物馆创作设计的创意传媒化构思,引发业界关于博物馆功能转型的广泛思考。

《中装》:和氏设计营造自2007年起就一直专业从事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展陈工作。请问公司是什么契机进入到这个专业设计领域的?

张郁:和氏设计营造进入展陈行业的契机是市场不断涌现的展陈需求。面对当代市场,和氏设计营造在大多数公司还没有意识到时就敏锐地意识到了新的机遇。当时国内有很多专业度非常高的公司,虽然专业深度能够满足一定需求,但博物馆和展览馆设计是各领域的跨界对接,从空间、内容、表现形式来看, 实际上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向,需要将这些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融会贯通才能完成一个好的馆项目。

这些需求给很多专业公司提出了新课题、新问题,需要时间逐步进行磨合。但对于和氏设计营造,因为我们之前是做广告设计起步的,广告设计涉及了空间、景观、艺术品等方方面面内容,所以在综合输出方面有天然优势。我认为展馆设计就是把零散的各种工作经验进行系统地整合,一方面梳理出清晰的工作经验脉络,一方面发现优势和不足,进行发挥或者补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包括相对跨界的衔接经验,这是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重要契机。

当然,最终的切入点还是在2007年时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陈需求突然增多,展陈要求也随时代发展发生改变。比如当时的北京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对于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展陈系统,很多人从学术的角度加以解读,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但是对固定体量空间以学术加以解读本身就很困难。于是我们另辟蹊径,从受众角度加以解读,因此成功了。我们的契机和起源是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的展陈设计,但是我们真正的起步或者说建立对这种行业的信心则来自于中国黄金博物馆,并由此真正打开了展陈设计新领域。

和氏创意大厦(组图)

《中装》:和氏设计营造致力于中国博物馆新思维的探索,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以空间为传播媒介营造博物馆形态;以三维创作法构建博物馆文态;以文旅融合理念创新博物馆业态。请问这三者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把这三者作为和氏设计营造探索的三个重要维度?请结合具体的2-3个项目谈一谈。

张郁:和氏设计营造注重形态、文态、业态的三态思维。

首先从空间传播媒介的形态来说,我们做展陈空间不会把博物馆当作一个纯粹的装修空间,而是一个传媒体系。我们一直坚持博物馆就是利用空间进行信息传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做博物馆的时候不会要求馆方把所有的内容做好交给我们,而是自己会从某些角度着手,通过一定程度的解读,和馆方再结合,从而深入地、多层次地解决所有问题。我在很多场合说过,我们做展馆的最终目的是要用空间传播的方法来营造博物馆的形态。简单地说,是要做“好看”(形式上好看、内容上看得懂)的馆。

其次,关于三维创作法,刚刚说了博物馆是个综合的艺术,所以策划创作不仅仅是设计,而是要把策划、设计、表现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要让内容找到落地的方式,要让落地的方式能在空间上加以呈现,做有内容氛围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的三维创作法的内核。用三维创作法构建一个好的馆空间,将空间、内容、形式统一起来,别人才记得住它们。

最后,结合目前文创行业说文旅融合理念。为什么要文旅融合呢?根据展陈行业发展趋势,我们要做各种“好玩”的馆,让大家想来玩、愿意来玩。在现代社会,馆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从某种意义来说甚至可以理解为大众文化消费的奢侈品,它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兴趣、社交等各方面的需求。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学术空间呈现,从展陈角度讲一定要让人们喜闻乐见、能够接受。所以真正好玩的馆是能够体现出文化消费的。旅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消费,所以我们提出博物馆要从原来纯粹的、收藏的、教育的馆转变成为可以实现文化消费的馆。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就把握住这三个维度,使得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了别人不能做、不敢做,或者说不会做的东西,比如漕运博物馆、御窑金砖博物馆、中国黄金博物馆等。

我们在御窑金砖博物馆项目初始设计前了解到,它所有的藏品就是1000多块金砖。面对这个馆藏现状,要怎样能够做到不仅让别人愿意在馆内看很长时间,而且在看过之后还能记住这个馆?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真正体现三态融合,让金砖“说话”,讲述它自己的前世今生,以展馆空间“形态”呈现金砖内容的“文态”,提升受众互动体验的主动性,形成展陈行业的新“业态”。

还有漕运博物馆。虽然大运河是一个时代主题,但在接受项目时,仍旧算是一个看起来、听起来都有些“无趣”的故事,因为漕运这个事离大众实在太远了。那怎样才能把它做得特别有意思?我们通过空间、内容、表现形式三者的巧妙设计,使其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品牌。当时还受邀设计黄金博物馆,同时要把金矿老厂区的改造及室外展陈的黄金小镇一起作为展陈设计对象。虽然我们把该项目当成一个文旅产品来打造,但当时最大的难题是:第一,不知道做什么;第二,没有任何特别有价值、或者传统意义上有价值的文物。但是在我们用三态思维方式进行创作设计后,他们也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藏品,并且该项目也成为了当地重点文化项目,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打卡地。

《中装》:您之前曾为电台电视台主持人,还开过广告公司、书店、茶馆,后来为什么会成为和氏设计营造的创始人之一?在张郁老师的整个生活、工作生涯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节点,注定您会走上带领和氏设计营造成就今天成就?

张郁:和氏设计营造之所以称为“和”,是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我们公司成立了20多年,但几个最初的合伙创始人已经是30年的朋友了。公司成立之前我们就一起开过书店、茶馆。那些地方吸引了一大群人,成为交流思想、探讨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的地方。我们彼此之间兴趣相投、志趣相投,能力却各有各的不同,所以合在一起、走在一起,成为一个“和”字,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我本人走上和氏设计营造的原因很简单:我以前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属于传播学类,而我们创作设计的展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传播,空间媒体也是一种传播媒介。现在从事的展陈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空间的形式对内容表达。这听起来比较狭义,但实际上从广义角度对内容进行如何做到优秀地表达内容,无论是什么形式。我们知道,让人愿意听人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主持过黄金的电台节目,也主持过收视率高的电视台节目,现在无非是利用空间做出有巨大流量的博物馆,本质上来说我的行业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说我非常庆幸,我学的传播,我干的还是传播,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这种载体的变化体现在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中国黄金博物馆、澳洲主题公园、御窑金砖博物馆、黄酒博物馆……这些展陈空间不尽相同,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空间载体形式,打破了展馆固有的室内单一模式,丰富了内容与空间、形式的表达手段多样性。

《中装》:在馆创作的过程中,哪些是您和整个和氏设计营造最注重的内容?有没有形成或者遵循某个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这个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张郁:和氏设计营造的设计创作理念就是由内容从发、由主题出发,让设计自然成长。对于展陈设计,我们打破一贯的“本界”思维,跨界融合,形成营造独有的传媒思维营造形态:空间属性再界定——好“说”、融合思维构建文态——设计心理再界定——好“玩”、消费思维创新业态——功能诉求再界定——好“享”的创作设计思维。

比如说我们的研发大楼,它的设计处处体现“和氏思维”,以“风可见、水无形”为创意点,体现了“院、街、园、宅”的特色,巧妙融入了和氏设计各地项目的文化特征,可谓“建筑会说话、处处有故事”,让建筑本身有故事、有情节、有情境,这样使得这个建筑空间在员工、客户、来访者的心中,成为好“说”、好“玩”、好“享”的“和氏”大楼。

《中装》:在馆创作的过程中,您和和氏设计营造也接触了大量的文旅小镇项目。请问文旅小镇项目中的馆创作和其他类型的馆创作有哪些异同点?

张郁:在空间范围上,它们一个在室外,一个在室内。但是从展馆设计角度来说我认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作为文旅小镇也需要抓住人的眼球,也需要能把人留下来,也需要能够让人体验,只是体验的手段、方式不一样。基于这些共同的需求特点,我们把博物馆的一些创作方式应用于文旅小镇,结合文旅小镇的自身特点,使得项目重新开始从主题的定位、内容的梳理、故事情节的搭构、情境的组建和情绪的创造,都能够贴合我们具有丰富经验的馆创作模式,再结合项目本身需求做出特色。比如由我们设计的澳洲主题乐园,从空间上来说属于文旅小镇的形式,但是从内容上来说,我们挖掘出它背后的故事,将整个故事线架构在它室外空间上,加大内容创作的力度,扩大情境设计的延展性,让受众有了很好的体验感。

《中装》:您在公司日常负责哪些内容的工作?在企业管理和设计工作中,您是如何侧重的?

张郁: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吴景贤、孙志宇和我,我们的对外分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从公司的对外角度上,吴景贤负责资本运作,孙志宇负责市场开拓,我负责公司的全面经营管理。对内,我们是整个展馆产业链上的核心,吴景贤负责设计及深化设计,孙志宇负责商务管理,我负责策划与规划。

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策划是一样的,思路清楚了,所有的东西都能自然生长;如果思路不清楚,野蛮生长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如果说我们的博物馆设计采用三维的创作法,把内容、空间和表现形式高度统一起来的话,那么公司的经营管理我们也是采用的三维法,就是把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优势和企业的独特的组织架构三者统一起来。

我们公司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就是采用三三制,以三个工种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小组,能够基本满足完成一个项目的需求。大一点的就是三个小组并成一个工作组,再大一点的就是三个部门组合,所以形成六个中心,完整的产业链就是三三制的核心团队。从企业整体发展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作设计工作是并重的,一方面,有了好的经营理念,才能有力地支持创作设计,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力“抓手”,培育员工、培育客户、开拓市场,离不开它们。

《中装》: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和氏设计营造是如何把“高质量发展”融入自身的设计和经营工作当中的?请从核心打造、团队管理、经营思路等方向详细说明。

御窑金砖博物馆

张郁:关于高质量发展,我觉得有三层意思:首先对比这个行业目前发展的程度,本身目前就要处在很高的站位,否则无法进行高质量发展;其次,对企业自身发展、项目要求等也要高质量要求,既然是自己做的事情,那就一定要做好;再者,从经营管理角度看,我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成为高质量体系下的发动机和坚实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高产能、高效率、高品质。作为核心团队的打造,要完成的是高品质的问题,做别人不能做、做不好的事情;作为团队管理要解决的是高产能的问题,实行最优的工作组织方法和工作原则,缩短工作的时间,产出有质量保证的作品和项目;从经营思路的角度就要高效率,因为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原则和效率。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时间成本就是最大的成本。

对于高质量发展,我们从行业、自身、经营这三个维度出发,也希望用高效率带来高产能、让高产能符合高品质,在经营管理中对自身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用自身的努力推动整个展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装》:和氏设计营造在党建、团建活动等团队建设方面非常重视。请问原因是什么?良好的团队建设活动给和氏设计营造的整个团队带来了哪些好处?

张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和“魂”。党组织的工作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方向性、凝聚力、荣誉感三个方面。在我们国家,注重党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国家大事,才能够使我们做的展馆在内容上旗帜鲜明、与时俱进,才能让我们在展陈中所表达的内容对受众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及价值观导向。

和氏设计营造的党建、团建工作成果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从企业的组织上体现一种荣誉感,凝聚力,引导员工积极向上,注重自身价值观的培养,以获得党组织、团组织的认可为荣誉。同时,党建、团建工作的开展,对员工形成向心力的凝聚作用,大家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推动了公司业务的蒸蒸日上;第二,党建、团建工作为开展业务提供方向性,这也是这些年和氏设计营造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石。所以我们建议作为民营企业最好拥有党组织,这样能够让人有方向,有家的感觉。

《中装》:您本人有没有什么爱好?是否对自己的设计工作产生影响?

中国黄金博物馆(组图)

张郁:我喜欢历史,会经常读史、追寻历史、讨论历史。首先,我认为历史是有生命的;其次,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我想一个人如果对历史感兴趣,是可以逐渐提升综合素质的。因为结合史实的情况下,地理、天文、文化、艺术、审美等在一定范围内都需要涉猎,否则是无法完全理解关注的那段历史,它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空间范围、地理属性、风土人情、技艺迭代等因素对它形成原因的影响力是什么样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喜欢用更加全面、统一、鲜活的角度去看“活”的历史。而我们“馆”创作设计工作也能够更多地涉及这方面内容,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让历史复活,要让文化复活,让文化的内容属性在空间的载体上“活”起来,并焕发新生。

猜你喜欢
文旅营造博物馆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博物馆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露天博物馆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