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帅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学院,110034)
警犬外抑制作为一种训练中常见的现象,会对警犬的警用品质造成一定的损坏,对警犬条件反射的形成造成影响,减缓训练进度。为了保障警犬的训练质量和进程,研究警犬外抑制的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要想减少警犬的外抑制现象首先要分析在单一个体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由于犬有犬种差异和个体差异,加之不同训导员对警犬的复杂刺激也不可能相同。本文将根据警犬产生外抑制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别提出解决对策及方法。
针对警犬神经类型因素导致的外抑制现象,应通过选择神经类型适合训导员的警犬。犬共分为4种神经类型,其中弱型神经类型的犬通常不适合做警犬,这种犬胆量小、环境适应能力差、外抑制强,在挑选受训犬时要坚决不选。兴奋型的警犬常常表现为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在一些抑制性科目中有时会产生外抑制,而这种情形在新手训导员身上更容易发生。因为对于没有训练经验的新手训导员来说,过于兴奋的犬难以“驾驭”,警犬此时容易觉得训导员没有“吸引力”甚至“无聊”,会自己去探寻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导致外抑制现象发生。因此,警犬的神经类型一定要与训导员自身能力相匹配。
导致警犬出现外抑制现象的生理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警犬在年幼时由于自身阅历较少,其外抑制必然会相对成年时多。警犬在年老后,自身体力、精力不如壮年,其注意力自然会下降,出现外抑制现象也会较中年时期增多。在夜晚,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警犬较白天警惕性会有所增加,夜晚时警犬外抑制现象也会增多。警犬发情时,其生理本能的因素会导致其寻觅配偶,导致外抑制现象产生。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外抑制现象的发生,训导员应科学掌握警犬的生理因素。对于幼年犬,训导员应多一些耐心,在幼训阶段有意带领犬进行环境锻炼。对于老年犬,尽量避免用于执行任务,如果是不得已的情况,应尽可能分少时多次执行任务。对于减少夜晚的外抑制现象,可以多带犬进行夜间训练来改善。发情期的警犬外抑制现象,可以使用惩罚性的机械性刺激进行制止,如提拉脖圈等。
当警犬健康状态不佳时,其体力往往是不能满足训练需求的,原本对于犬来说是一场“游戏”的训练会转变成“负担”。同时肉体上的不适感、疼痛感会导致犬分心,无法专注于训练,造成外抑制现象产生。例如,当警犬患上了皮肤病往往瘙痒难忍,犬会时不时通过自己的肢体给患病处挠痒,在此时带犬进行训练或者作业,通常会出现外抑制现象,造成训练或者作业的中断,因此,应避免在警犬健康状态不佳时训练或作业。
训练中产生的不良联系也会导致犬产生外抑制现象。警犬训练中的不良联系是指警犬产生了一些训导员所不希望产生的条件反射,往往会干扰训练甚至会阻碍训练。有的不良联系会使犬产生外抑制,如犬在夜晚中的训练场训练随行科目时被训导员踩到了前肢,造成很大的被动反应,这种被动反应会造成犬对特定环境产生不良联系,多次出现这种情形,警犬就会为了自身安全考量而不能专注于训练,出现左顾右盼等形式的外抑制。因此,我们在训练中要谨防不良联系的产生,进而避免由不良联系产生的外抑制。
养成良好的散放习惯对于训导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多数犬在经历规律化、系统性训练后,都会逐步养成训练前进行散放、排便、排尿的习惯。在训练中“轻装上阵”,就不会出现犬想排泄而不能排泄带来的不适感,使犬能全神贯注于训练。新手训导员由于训练经验不足,很容易发生散放不充分的情况。这很容易使犬在训练中产生外抑制,导致训练的中断或终止。
训练手法是指训导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综合应用组成的训练技巧。通常训练方法包括强化和惩罚,强化中有奖食、抚拍、口令“好”“游散”、衔取等5种。训练手段通常包括诱导和强迫。增强训导员对犬的吸引力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外抑制现象的出现。训导员应根据自己犬的性格喜好,有针对性地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例如,有的犬食欲旺盛,就可以用食物进行诱导;有的犬性格比较顽劣,可以适当使用强迫手段,不断纠正犬的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总之,应遵守“因犬施训”的训练原则,训练手法针对性要强。
在警犬训练中,训练手法的单调频繁会造成犬训练兴趣下降,这也是警犬产生外抑制的原因之一。例如,在距离指挥训练中,有的训导员总是在距离10米的距离,用“真抛球”的方式奖励犬,那么犬会养成“思维定式”,主人是不会在10米之内奖励的,犬会从训导员离开犬到奖励犬这段时间内表现出“东张西望”,产生外抑制。又如,训导员总是用单一品类的奖食训练犬,久而久之犬也会降低对此种奖食的兴趣,也会在训练中表现出“可有可无”,进而导致外抑制现象的出现。因此,训导员在训练中手法应灵活多变,通过不断地合理“变化”,不断给犬增加“意外的惊喜”,这样犬才能保持始终如一的专注力。
犬的社会化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环境锻炼。犬的社会化包括同伴间的社会化和人类生活的社会化。有的犬同伴间社会化锻炼较少,容易出现好斗的情形,每当训练时有其他犬经过,总是表现得十分紧张,出现外抑制,甚至直接奔向其他犬打架。有的犬社会化不足,容易出现对车辆、人群等事物产生好奇或被动等情形,导致外抑制产生。因此,应增加对犬的社会化能力(环境锻炼),尤其是陌生复杂环境的锻炼。
训练环境合理选择和设置往往能减少外抑制的产生。训导员在选择训练场地时应远离有其他犬粪便、尿液的地方,以免激发犬的领地意识或者求偶行为,犬的领地意识和求偶行为都会使犬去嗅闻其他犬的排泄物,使犬从训练中脱离,产生外抑制。选择场地时还应当避免有其他犬或者其他小动物出现的地点,因为对于犬而言同伴间的游戏往往比人犬之间的更有吸引力,其他犬的出现会造成犬的“溜号”,产生外抑制。训练环境的复杂程度一定要与犬受训能力相匹配,起初训犬时应当选择清静环境进行训练,能力提高一些后可以适当增加干扰因素以提高犬的专注度和抗干扰能力,否则犬很容易被训练环境中的其他新异事物所吸引,产生外抑制现象。
无论训导员如何精心设计训练环节、变换训练手法、选择训练环境,在整个训练期间犬的外抑制现象是不可能避免的。一旦出现外抑制现象就应当及时纠正,固定其重新投入训练的正确行为,否则犬会养成“溜号”习惯,加重外抑制现象,进而导致注意力变差、口令有效性降低等情况。及时纠正犬的错误行为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首先是口令刺激,例如当犬处于坐延缓状态时,可重复下达“坐”的口令使犬回归训练。其次是机械刺激,例如在犬唤回训练时,犬被返回途中的新异气味吸引,去嗅闻气味而停止前来,此时我们可以扯拉事先备好的长绳或者前去犬停留的位置给予其机械刺激。再者可以使用新异响动吸引犬,例如在训练远距离指挥时,犬出现“溜号”行为,训导员可以发出新异的声音来吸引犬的注意力,达到及时纠正犬行为的目的,当犬注意力重新回来后立刻给予口令奖励,固定其正确行为。
综上所述,训导员应从自己的受训犬产生外抑制的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运用方法去解决。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最大程度上地减少外抑制现象。文中所提及的训练方法,旨在为广大警犬训导员提供减少训练中外抑制现象发生的方法和策略,以保障警犬训练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