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1-06-05 02:12何江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8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血细胞形态学

何江文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0 引言

发热属于临床多种疾病常见的体征表现之一,是指机体对各类有害刺激所产生的防御反应[1]。发热疾病病因相对复杂,目前暂无完全明确阐述,多考虑与患者自身免疫低下、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多因素有关。鉴于该病病因多样化,故临床往往难以做出早期诊断,这对患者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相关报道,发热后患者血液内的血细胞质量及数量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2]。血常规是当前临床诊断发热疾病的常用手段,但随着近些年来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提升优化,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涵盖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检查,能准确反映出人体造血功能,为临床判断疾病病因提供可靠数据[3]。就当前形势而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上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检验准确性也备受大众认可。基于此,本研究分别选取了200例发热疾病患者与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细胞形态学对其诊断价值,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发热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将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200例正常人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09例,女91例,年龄20~65岁,平均(44.35±10.41)岁,发热时长1~4 d,平均(2.21±0.36)d,BMI指数7.90~25.11 kg/m2,平均(18.46±1.59)kg/m2。对照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18~68岁,平均(44.68±11.22)岁,BMI指数7.42~24.82 kg/m2,平均(17.88±1.47)kg/m2。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基本资料发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3]:研究组均以发热为临床表现,体温>39℃;入组前未服用影响机体血细胞功能药物;无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无精神疾病,临床资料齐全;对照组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均经过受检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展。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颅内高压患者;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表达障碍者;除发热外还伴有咯血患者;为术后患者。

1.2 方法。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二胺四乙酸二甲抗凝剂真空采集,然后充分摇匀抗凝剂和血液标本。摇匀后,先应用迈瑞BC6000 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检验,制备血涂片。待血液自然干燥后运用瑞氏染液行染色镜检,观察每个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检测血细胞形态学各指标阳性率。所有检测应在留取血液样本1 h内完成,检验操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进行。红细胞形态学指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白细胞形态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3 统计学分析。全部研究数据的计算均应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均用()表示,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均以(%)表示,检验值为χ2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红细胞指标检验情况对比。研究组的MCHC、MCV、HCT、RDW-S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MCH水平上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表2。

2.2 两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对比。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形态正常细胞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红细胞指标检验情况对比( )

表1 两组红细胞指标检验情况对比( )

组别(n=200)(g/L)MCV(fl)MCH(pg)RDW-SD(%)MCHC研究组 364.25±15.38 92.15±5.28 28.13±1.75 14.25±1.29对照组 327.19±15.16 82.33±5.06 27.68±1.71 12.05±1.57 t 4.627 3.577 0.494 3.224 P 0.000 0.000 0.068 0.010

表2 两组男女受检者HCT比较( )

表2 两组男女受检者HCT比较( )

注:a表示与对照组女受检者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男受检者比较,P<0.05。

组别 性别 例数 HCT研究组 男 109 0.58±0.18b女91 0.49±0.12a对照组 男 102 0.39±0.15女98 0.36±0.08

表3 两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发热属于多种疾病共同症状体征,通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超过39℃后可通过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及形态改变反映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人体体温升高后会造成血液蛋白质、铁元素等成分过度损耗,使得体内营养供给不均衡,最终导致红细胞异常[4]。另外,少数发热患者由于血液浓度及血糖水平不断升高,导致出现缺陷状态,这也会使得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发生一定改变,比如宽度分布异常、红细胞体积增大等[5]。所以,及时对发热疾病患者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绝大部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都能通过全自动机械化仪器进行,且均能获得相对高的准确率,因此常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诊治中。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的MCHC、MCV、HCT、RDW-S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常等白细胞异常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明确反映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改变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疾病病因,为患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血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人体体温升高后其可发生明显改变。现分别对红细胞形态和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①红细胞形态:正常情况下,人体发热后红细胞形态和体积改变是最为明显的,大量研究证实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变化最明显,故该特征也可作为贫血的重要诊断依据。若红细胞体积增大,应警惕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反之则警惕为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倘若人体发热,可考虑与铁元素、蛋白质消耗、营养不均衡等因素有关。此外,发热患者可伴有高血糖渗透性利尿症状,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缺水现象,这同样会导致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②白细胞形态:细胞异常能反映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所以检验意义非常重大。白细胞形态异常能反映出患者体内炎性症状程度,而炎性症状又是引起发热的重要危险因素。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其中中性粒细胞异常多表现为中毒颗粒、空泡变性、中性粒细胞毒性、核变性等,最终会引起寄生虫感染,一般在血液样本涂片白细胞形态检验中体现,包括中性粒细胞胞质异常、核象异常等。淋巴细胞异常多体现为病毒感染,当患者外周血伴有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时,可考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当淋巴细胞异常占比超过10%时,可能会诱发流行出血热、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等疾病,该细胞异常检出率明显较其他细胞高,这可能与患者所患疾病为过敏疾病或肺炎等有直接关系。而单核细胞是指从骨髓进入血流时仍是未发育成熟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当人体处于发烧状态时进行血常规检验可明显见到单核细胞偏高,单核细胞异常多为病毒感染导致。

综上所述,发热可导致患者血液内红细胞形态、血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异常,因此及时对发热患者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利于临床尽快明确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地诊疗方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保障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血细胞形态学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