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1-06-05 06:30靳小玲李雪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韧性院校水平

靳小玲,李雪梅

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现状及提升策略

靳小玲1,李雪梅2

(1.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良好但优势不明显,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较高,专接本学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坚韧和力量水平依次降低,不同学校学生坚韧水平差异显著,理科学生乐观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地方高师院校应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构建校园保护因子网络,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活动机会,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水平。

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

2017年教育部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1]。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李芳等人的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情感韧性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2]。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临各种压力、挫折时,通过各种积极因素维持并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一种心理过程[3]。人们认识到提升心理韧性水平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工作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大学生心理韧性,从大学生心理韧性特质、形成过程到心理韧性的干预都进行了全面的交流与探讨,为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4]1。

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实践考察发现,现有理论和实践成果均指向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心理韧性,对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没有专门的关注。本文基于此而展开,对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心理韧性进行研究。

一、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旨归

(一)从“弱条件”到“高要求”: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

地方高师院校是指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的高等师范院校,专门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教育人才,包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高等师范专科等多种类型的学校。一方面,地方高师院校具有“地方性”,这就决定了高师院校在功能定位和资源获取方面都指向地方,在资金支持、办学条件、生源、毕业生竞争力等方面难以与全国性或是省部级大学相抗衡,在发展上处于中下层地位[5],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韧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地方高师院校具有“师范性”,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育的“工作母机”,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乎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相比于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应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弱条件”的基础上推动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达到“高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有针对性地调研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整体水平,探求影响其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其次,结合地方高师院校现有条件,统筹发挥校园媒体、社团、心理咨询室、辅导员、任课教师、班集体等多方力量,生成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的路径;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验证、调整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操作性路径。

(二)从“专业倦怠”到“永葆热情”:助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

已有研究指出,提升教师心理韧性是保证教师在专业上持续成长的重要手段[6]。面对专业压力和挑战,心理韧性水平低的师范生会逐渐丧失专业热情,专业发展裹足不前,而心理韧性水平高的师范生却能永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面对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事件,心理韧性水平低的师范生备受打击,而心理韧性水平高的师范生却能积极适应,获得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地方高师院校作为职前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储备军,其心理韧性水平直接影响未来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地方高师院校应将提升学生心理韧性作为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当前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提升师范类学生心理韧性的培训课程,但国内对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关注却很少,理论研究及实践都相对匮乏[7]。

关注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一是可以将具有内隐性的心理韧性外显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二是可以针对学生心理韧性情况,提出相应提升策略,纳入相应培养体系,从而提升师范生心理韧性水平,助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为其未来教师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聚焦”到“辐射”:推动区域社会发展

地方高师院校对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也影响着区域社会的整体发展[8]:第一,地方高师院校是区域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地方高师院校学生主要来自本辖区、县,毕业以后大部分又回到本地从事教育工作,成为当地一线教师岗位的主力军。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直接影响当地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第二,地方高师院校是区域的教育信息中心,地方师范院校有图书馆等大量信息资源,聚集着一批高知人才,是地方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的根据地,学生浸润其中,将形成一定教育素养,并终将带着传播前沿教育思想和科研成果的使命走向工作岗位,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直接影响当地教育理念的顺利传播和践行;第三,地方高师院校是区域文化传播中心,地方高师院校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学者儒雅的言传身教、图书馆浓烈的学习气氛、社团活动的精彩纷呈,学生长期耳濡目染,形成一个个文化标签而后走向工作岗位,其文化辐射力一传十、十传百,影响力之大不可估量。而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直接影响高校文化传播的走向,心理韧性水平高的毕业生能够增强学校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第四,地方高师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地方经济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成为知识经济,对地方高校信息、智力和人力的依赖程度日益提升,地方高师院校中部分没有成为教师的人才也将投入地方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中去,运用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所服务。高师院校学生的心理韧性也随之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概而述之,对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进行针对性研究,并着力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能够助力区域教育、文化、经济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

二、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现状

为了更好地调查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现状,通过文献梳理与专家咨询后,采用信度效度良好的CD-RISC心理弹性量表,内含坚韧、力量、乐观三个维度,共25个项目。本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分值越大代表心理韧性越好。该量表的英文原版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再测信度系数分别是0.89和0.91,经于肖楠等人对其进行本土化的修订之后,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1,坚韧、力量、乐观三个维度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88、0.80、0.60,结构较为合理。

以H省为例随机抽取5所地方高师院校,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放问卷,共收集问卷614份,筛选后有效问卷552份,有效率为90%。调查对象中,专科生159人,本科生286人,专接本学生107人;理科生67人,文科生485人;一年级学生201人,二年级学生196人,三年级学生85人,四年级学生70人;男生38人,女生514人;农村生源323人,乡县生源111人,城市生源118人;独生子女126人,非独生女426人;自愿就读师范类院校学生523人,非自愿就读师范类院校学生29人;自愿选择所学专业学生436人,非自愿选择所学专业学生116人;班级或社团学生干部149人,非班级或社团学生干部403人。

采用SPSS21.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良好但优势不明显

表1 学生心理韧性总体状况

从统计结果来看,坚韧、力量和乐观三个项目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3,说明H省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良好;力量维度表现最好,坚韧维度次之,乐观维度再次之,详见表1。与其他类型学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相比较,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优势并不明显。

(二)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高

表2 心理韧性在是否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上的差异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以坚韧、力量、乐观为因变量,以是否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心理韧性在是否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上差异显著,并且坚韧维度达到了极其显著(p<=0.001)的水平,力量维度达到比较显著(p<=0.01)的水平,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的学生心里韧性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的学生,详见表2。

(三)专接本学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坚韧和力量水平依次降低

表3 心理韧性在学段上的差异

以坚韧、力量、乐观为因变量,以学生的学段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坚韧水平和力量水平在学段上差异显著,并且都是专接本学生优于本科学生,本科学生优于专科学生,详见表3。

(四)不同学校学生坚韧水平差异显著

以坚韧、力量、乐观为因变量,以学校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坚韧水平在学校上差异显著,详见表4。同样是地方师范院校,不同学校因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对学生的坚韧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表4 心理韧性在学校上的差异

(五)理科学生乐观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

表5 心理韧性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以坚韧、力量、乐观为因变量,以专业类别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乐观水平在专业类别上差异显著,理科学生乐观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详见表5。这可能与理科类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客观,思维更加理性,而文科类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易受环境干扰等因素有关[9]。

三、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提升策略

调查研究表明,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良好。考虑到地方高师院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普遍短缺的情况,团体心理辅导应广泛运用。影响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因素有“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或社团干部”“学段”“学校”“专业类别”,说明学生所处的整体环境和实践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还要从改善环境和增强实践活动两方面入手,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韧性水平。

(一)专业干预,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与个别心理咨询相比较,团体心理辅导更适合发展性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大学生群体中有更大的运用空间。团体心理辅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体成员的合力,取得持久的辅导效果[4]2。在专职心理咨询师配备不足的地方高师院校,选择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失为提升在校生整体心理韧性水平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投入、实用性强的途径。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一是注重培养学生对待负面事件的合理认知。阿尔伯特•艾里斯认为不合理信念弥漫在每个人的认知体系中,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经历才能得以改变。所以,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将合理信念贯穿于辅导的全过程,运用其驳斥不合理信念,促动个体生成合理的信念,正确看待危险因子。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上的提升心理韧性技巧,也要邀请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亲自感受自身意识的变化,进一步有意识地固化这种思维模式。每一次团体辅导都要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合理信念的宣讲,设计活动环节进行巩固训练,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危险因子信念的觉知;二是注重过程。心理韧性既是个体内在的心理资本,也是积极适应环境的结果,更是能动生成的动态过程。这个本质特性决定提升学生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必须环环相扣:先设计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破冰”环节消除团体中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其打开心扉;接下来设计合作环节以调动团体内学生的心理能量、激发潜能,使其主动投入到团体辅导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为同伴提供帮助,给予同伴更多的心理支持,从而相互提升心理韧性;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在团体辅导中,领导者的把控决定着辅导结果的成败。审慎选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营造良好的辅导氛围,保障参与学生能在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完成活动任务。这有利于成员对同伴以及团体的认同和接纳,保障心理韧性水平得以提升。

(二)整体联动,构建校园保护因子网络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呈现显著差异,这表明所处环境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关于心理韧性的形成机制,学界虽然尚未达成一致,但补偿模型、挑战模型、条件模型、弹性框架等多种解释心理韧性发展过程的理论,都承认环境中的保护因子对个体心理韧性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对于长时间身处校园环境的地方高师院校学生来说,按照本校特色和现有条件构建校园保护因子网络,是提升学生整体心理韧性水平的必经之路。按照学生校园生活的场景分析校园保护因子网络构建的理路,至少应该包括宿舍、班级、社团、学校几个层面;涉及到的人文环境有舍友、同学、社团同伴、辅导员、任课教师、领导、宿管、食堂工作人员、保洁、门卫等;相关制度环境包括班级制度、学生活动制度、系级规章制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而物质环境包括住宿条件、教学设施、图书馆资源、校园环境等。

一是坚持以生为本。地方高师院校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学校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服务的旨归,应是规章制度围绕的核心,应是物质环境优先考虑的主体。地方高师院校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保护因子;二是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基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学习经历和自身条件,行为方式各具特色,构成了学生自身成长的危险因子。地方高师院校营造宽松、互助、充满爱的校园环境,接纳学生的多样性、宽容学生的错误、抚慰学生的创伤,为学生心理发展构筑保护因子网络。

(三)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活动机会

数据分析表明,地方高师院校年级越高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担任班干部或社团干部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没有担任的。这表明,校园内的经验和历练明显有助于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心理韧性水平之所以有高有低,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状况直接相关。地方高师院校应立足自身办学条件,从提炼高水平社团活动、锻造班干部培养机制、精准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构建师范生实习见习基地网络等多角度着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机会。一是对热衷于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注意引导形成“遇到挑战—感知挑战—适应挑战—心理韧性重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的心理韧性水平提升路径。注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超出承受范围的实践压力破坏心理韧性的复原,导致学生心理韧性水平下降;二是对有意愿参加实践活动但因为缺乏自信、没有机会等种种原因而没有参加的学生,应多鼓励并且提供适合的实践锻炼机会。辅导员或社团指导教师可以先为其安排难度水平较低的任务,辅之正向强化,继而加强任务的难度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在可承受的压力范围之内重组自己的心理韧性;三是对参加实践活动意愿较低的学生,辅导员教师应借助班干部团队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学生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的深层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帮扶策略。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基地,应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得到一定的课外实践锻炼,具备一定的讲课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心理韧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17-12-06)[2020-10-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 李芳,李长风,刘素,等.农民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心理韧性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2): 124-127.

[3] 王永,王振宏.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1):94-100.

[4] 张志远.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5] 李斌琴,李泽彧.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的制度逻辑[J].教育探究,2018,13(2):34-40.

[6] 李晓京,高俊霞.社会支持视野中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3):137-141.

[7] 杨珍珍.中学生物学新教师心理韧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2-3.

[8] 张海燕.试论地方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9(7):19-20.

[9] 马振,贾长胜,尹婷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4):127-133.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Local Normal Schools

JIN Xiao-ling1, LI Xue-mei2

(1. 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iques, Tangshan Norm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resilience level of students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is good, but the advantage is not obvious. The resilience level of students who are class or community leaders is higher. The resilience and strength levels of students who are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and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decrease in turn. The resilience level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school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optimism level of scienc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beral arts students.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regularly carry out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nstruct campus protection factor network, provide students with appropriate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local normal colle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G40

A

1009-9115(2021)02-0156-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2.030

唐山师范学院2020年度学生管理类项目

2020-10-11

2021-01-08

靳小玲(1989-),女,山西长治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责任编辑、校对:高俊霞)

猜你喜欢
韧性院校水平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张水平作品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作家葛水平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