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 甄微微
现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使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向发散,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寻找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数学思维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将军饮马”问题是中考专题复习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涉及的知识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等。问题背景可能为: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抛物线等。知识比较综合,也比较难掌握。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里的一句诗,由此引申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通常称为“将军饮马”。
如图1,将军在图中点A处,现在他要带马去河边喝水,之后返回军营B,问:将军怎么走能使得路程最短?
图1
如图1,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PA+PB是折线段,通过观察图形很难得出结果,关于最小值,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等,所以此处需转化问题,将折线段变为直线段。
图2
如图2,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当A'、P、B三点共线的时候,PA'+PB=A'B,此时为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路和方法,从“形”的角度找到取得最值时的点,进而就可以从“数”的角度求值了。
例1:【两定一动之点点】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5)和(4,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
图3
变式一:【一定两动之点点】如图4,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PMN的周长最小。
变式二:【两定两动之点点】如图5,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
图5
变式一和变式二分别是两次作对称点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让学生在巩固前面基本模型的同时,又提升了一点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易产生成就感。
变式三:【一定两动之点线】如图6,在OA、OB上分别取M、N,使得PM+MN最小。
图6
变式三通过作一次对称转化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模型有变化,提升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思考:“将军饮马”模型还可以怎样变式呢?
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变条件。
(2)改变结论。
小组内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思考、总结,课上完成不了的课下完成。
每组派代表对上面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分享,问题背景可以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以及二次函数等综合问题。结论可以为:线段和最小,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最小以及求点的坐标等(如图7)。
图7
学生在分享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同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变式四:如图8,已知将军在图中点A处,现要过河去往B点的军营,桥必须垂直于河岸建造,问桥建在何处能使路程最短?
图8
图9
问题分析:考虑MN长度恒为定值,只要求AM+NB的最小值即可,问题在于AM、NB彼此分离,因此可以通过平移使AM与NB连在一起,即将AM向下平移,使得M与N重合,此时A点落在A'位置。显然,A'、N、B三点共线时路程最短(如图9),进而可求。
例2:如图10,已知直线l1//l2,l1、l2之间的距离为8,点P到直线l1的距离为6,点Q到直线l2的距离为4,PQ=4,在直线l1上有一动点A,直线l2上有一动点B,满足AB⊥l2,且PA+AB+BQ最小,此时PA+BQ= 。
图10
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平移将问题转化为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类型,这是初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思考:如图11,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大,这样的点P是否一定存在?
图11
学习了“将军饮马”的基本模型(两定一动之点点)后,让学生尝试通过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结论的方法,体会“万变不离其宗”。可通过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变为以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抛物线等为背景的问题,总结规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可以改变结论,变为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最小的问题以及求点的坐标等问题。变式训练的目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解决一类问题,杜绝“题海”。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而触类旁通。
教学中要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满足学生求异心理的需求,发挥习题的变式功能,提倡解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因创新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这里的一题多解包括一道题目有多个答案以及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度,那么它的顶角为_。
变式: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度,那么它的顶角为_。
类似的变式训练,不仅有利于根治学生对多种情况题目的漏解问题,也充分激励了学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探索精神,在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对于一题多变,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在组长的带领下对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变式,改变了单一的方式,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比如上面的“将军饮马”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而总结出改变条件或结论的题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可通过A、B卷练习的方法,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问题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地感悟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综上所述,变式训练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或方法的途径,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及思想方法的掌握,体会“万变不离其宗”,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偶尔有个别学生会主动提出一些变式问题,但绝大多数学生依然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被动地进行变式训练,再比如关于变式题目、例题、练习的选择,怎样能更加适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问题,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