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寒冰,陈 煜,段 力,孙 丁,张 毅,刘永贵,李淼晶
(成都医学院大健康与智能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践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课程思政融入包括专业课在内的所有课程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自我完善、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培育“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医学与管理学复合型应用人才,是“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解决人口老龄化、应对慢性病等诸多健康问题应运而生的新专业,具有时代的战略意义。健康管理学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课程是在学生大一第二学期开设,本年度授课恰逢疫情期间,在线完成2/3课程学习之后,学生掌握了概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返校后的线下课程主要是健康管理理论的应用部分,我们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对提升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案例背景,筛选出典型事件运用到不同的授课章节当中,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图,结合案例本身具有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加上学生亲身经历的代入感,会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学习、思考和感受,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对案例所展现的思想和精神理解接受度,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教学思路如下。
结合此门课程的特点,研究制订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版的教学标准,依据医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图进行了本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见图1),明确课程的思政元素及融入点,开展多样化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设计(见表1),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同时从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两方面开展分析讨论。
图1 健康管理学思政元素图
表1 以新冠肺炎为案例背景健康管理学部分章节思政教学设计内容
健康管理学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预防医学、营养学、慢病管理、心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内容以及相关的伦理政策法规等。结合此课程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不同授课章节,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将医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植入教学内容中。
在授课当中,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程章节内容,注意将以问题为导向的多种教学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鼓励学生对问题中的专业知识进行探讨研究。从此次疫情的总体情况进一步深入挖掘问题相关人物、行为和事件所展示出的深层思想动机,帮助学生自发地体会课程思政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结合一些学生的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则能在研究和讨论时给学生提供一种浸入式的主观体验,使他们对问题所呈现的思想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情”心理,吸引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通过讲解人类对抗疾病的斗争史,学生了解了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向学生强调面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特别是传染力极强的病原微生物,仅仅靠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以有效的制度和管理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具备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在全世界通报疫情、支援弱国及分享数据开展合作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与这次中国防疫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和2019年美国的两次流感疫情以及本次疫情中西方欧美一些国家的表现。这些都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个优势是我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在防疫救治过程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中医药治未病和整体辩证的治疗原则特点是我们实施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本次疫情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可以通过这些事迹介绍我国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在本次防疫工作中所做的主要贡献。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由于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这次疫情,这些事例可以由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汇报,案例的选择应是他们所熟悉的,可以是媒体报道的,也可以是他们身边的人或事甚至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并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由此鼓励学生要珍惜大学时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隔离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隔离能起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作用,是防治传染病快速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介绍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专业知识方面,告知学生在人类面对重大传染疾病时,对疫区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常被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措施[2]。在以上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引入此次国家防疫中的医院隔离和社区隔离,列举在疫情控制隔离中的正面和反面事例,让学生知晓公民责任、法律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责任感,不遵纪守法,公民以自我为中心而为所欲为,那么即使政府采取再多的措施也无法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本次疫情中出现的个别人不配合防疫工作或故意隐瞒疫区旅行史、不执行隔离规定的现象,造成多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观察,这些违规者是自私的,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通过分析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响应国家防疫号召,按时上报个人健康状况信息、健康码的使用及接触人员信息等,这是体现个人诚信及遵章守纪的表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隔离措施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明确不遵守相关规定的后果及危害,自觉地成为法律法规的遵守者和宣传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类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占有60%以上比例,人的衣食住行都包含在内。在此次疫情病毒来源的报道中,尽管还没有明确,但来自野生动物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从SARS和新冠病毒肺炎的案例可联系到,过多地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病原体通过这种途径跨种传播到人类,所以人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很必要的。在疫情期间,科学地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内经常通风、使用公筷等生活行为方式是阻止切断病毒传播及保护居民健康的基本倡议和要求,我们一定认真遵循,形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高校专业课的一线教师,要时刻谨记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做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在专业教学思政理念引领下,根据学生成长特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这对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3],我们应做到:一是认真学习新时期党的理论、哲学知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相关文件,做到与专业课学习并行;二是开展思政专项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如何将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哲学思想等内容引入教学内容,达到育人的目标;三是结合健康管理学知识结构多学科交叉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医学人文精神;四是课堂教学既要设计知识、技能目标,更要设计德育目标,在实现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