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蕊,赵云凤,刘丽,于琪力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北 秦皇岛)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之一,常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对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常规管理已无法满足高血压人群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为开展更便捷、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健康教育平台,能够快速、有效地整合、传递健康知识,从而更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本文旨在分析信息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搜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因高血压于门诊就诊或入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32例、女43例;平均54岁;冠心病7例;吸烟史30例;糖尿病6例,平均SBP(160.8±6.9)mmHg,平均DBP(101.5±6.2)mmHg。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平均57岁;冠心病4例;吸烟史35例;糖尿病6例;平均SBP(161.3±7.2)mmHg,平均DBP(100.4±5.9)mmHg。纳入标准:均确诊为高血压,且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2];神志清楚,有手机或电脑等电子媒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脑血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独居、无子女或无法定监护人的老年患者[3]。
对照组接受传统管理干预,包括确诊后建立独立的健康档案、常规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传、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传统管理基础上接受则以互联网为媒介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律随访6个月
(1)建立专业的医生及网络管理团队,考核通过后上岗。(2)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所有纳入样本均需接受健康体检,保证体重、年龄、性别等基本知识入库,收集饮食、运动、吸烟等生活行为方式相关信息。专业医生依照信息评估健康状况[4]并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处方。(3)管理方式:通过微信、QQ群等交流,推荐医院公众号、网站,加强医患、医护、护患信任。(4)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的运行:①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与家属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发病机制、诱因、治疗、药物种类及副作用、规律服药的必要性及滥用药的后果;②饮食指导: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热量换算,对高危人群每日的食盐摄入严格控制(<5 g)。必要时个体化制定饮食方案;禁烟酒;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营养不良者,适量补充蛋白质[5];③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史、运动喜好等制定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方案,运动强度中等,每次30~60 min,3~5次/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宜激烈,记录并适当调整方案;④用药指导:普及降压药物种类、代表药物、用法、副作用等,禁忌擅自减量、停药、换药等;⑤生活方式指导: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给予身体及心理双重关注;⑥加强自我管理:准确记录血压、心率等,有疑问或病情变化及时反馈;⑦整理汇总:通过APP、EXCEL、WORD、PPT等方式整理数据,归纳汇总,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改进。
(1)血压: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2)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参考《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6]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4)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问答量表对病情知晓率、规律服用药物、是否滥用药物等问题进行调查。
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观察组SBP、D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后SBP、DBP水平比较(±s, mmHg)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后SBP、DBP水平比较(±s, mmHg)
干预前 干预后SBP DBP SBP DBP观察组 114.73±9.21 90.11±7.59 115.49±10.01 91.65±8.96对照组 117.28±10.47 90.54±8.01 124.08±11.4 97.34±9.05 t 1.127 0.754 3.653 3.741 P 0.263 0.487 <0.05 <0.05组别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情绪 社会 躯体 认知观察组 75 72.67±9.28 73.57±9.01 76.09±9.77 79.65±9.11对照组 75 69.26±8.37 68.37±7.59 71.33±9.43 70.73±9.28 t 3.275 3.417 3.989 4.038 P<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的病情知晓率、定期服药药物人数、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定期检测血压人数显著高于常规组,滥用药物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比较[n(%)]
高血压患者具有病情知晓率低、血压控制率低、滥用药物率高、自我管理能力低的特点,在治疗时往往会因为患者对疾病认识不够或用药不规范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甚至加重病情。而信息化管理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提供人性化的舒适服务。有效减少其对治疗的疑虑感和抗拒感,更快恢复健康[7]。研究表明[8],实施信息化管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本文结果显示,接受信息化健康管理干预的居民的SBP、DBP趋于正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信息化健康管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压。通过互联网指导防控知识及血压监测,远程掌握血压动态变化,根据反馈的生活习惯、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实施干预,不仅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而且能及时有效控制血压;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由于高血压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部分患者受教育程度低,无法正确认识其危害性,同时自我控制力及记忆力差,因此服药依从性很低,会出现降压药物的滥用;通过信息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水平,达到理想的控压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