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宝明(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全面把握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理解和把握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地依靠人才资源,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和条件,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资源”,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在经济学含义上,资源是稀缺而且有用的。资源是否有用与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和需求直接相关,比如太空中有大量人类发展需要的矿产、物质,但是这些物质还不能有效、经济地为人类所利用。
人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要处理的一个基本关系就是与外在事物的关系。人的发展,需要利用好外在的事物和条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将外在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或者能够为我所控制以至为我所用的过程。而随着人类科技能力的提升,外部资源在不断消耗的同时,可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对自然改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步发现,人自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源,限制人类发展的最终是自己。这是由于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而自然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自身能力的局限。从总体上看,人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阶段。人类从有生命之初到现在,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物资的基本模式没有改变过。在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且对自然资源往往破坏多、保护少,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的多少,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发达和生活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志。在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培育农作物、驯化动物,虽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提升,但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状态基本没有改变。比如挖掘和使用煤炭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煤炭开采与利用科技水平的提升,并没有改变将煤炭作为燃料使用的基本模式。将自然资源“简单”地开发、加工和使用,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其客观结果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可以概括为要素驱动阶段,或者说是有形要素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基本上是处于这样的阶段。
二是人类所依赖的资源由有形要素向无形要素转换的阶段。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在现有的认知范围内,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已逐步达到顶点,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难有突破,自然资源的简单使用已难以提升人类的整体效率。一方面,能够开发与使用的自然资源日趋耗尽,更多地使用外部自然资源也已经无法使人类有更大程度的福利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科技水平提升,人类本身对“简单”使用的自然资源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现有自然资源所能提供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人作为资源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本身逐步成为第一资源,无形要素驱动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
从根本上来说,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阔,但是对这些资源能否有效利用以及利用程度,越来越取决于人自身的科技水平。人作为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自己作为资源,体现了与世界的平等、共生与和谐的关系。而人本身又具有两面性,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如果没有人,“发展”就失去意义;而发展最终又取决于人自己,也就是人这一资源本身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遵循资源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形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但是与自然资源相比,人才资源的独特性在于具有创造力的大脑,在形成上主要靠培养。
人作为资源本身也有演化过程。传统的劳动力就是用来表示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主要由体力和智力两部分构成,分别对应着人的驱体和大脑。人既能够承担体力劳动,也能够进行思考和创造。在农业经济和传统的工业经济中,人的体力与产出直接相关,以体力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被纳入生产函数之中进行衡量。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工业经济的深化,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替代,而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日益深化,弱小的人往往能够设计并操控庞大的机器,做到远超出自身体力能及的事情,运用的就是智力或脑力。信息、生物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对外界操纵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信息调控物质、生命和能量,根本依靠的就是智力。智力逐步取代体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也才逐步体现出来。
从人口资源到人力资源再到人才资源,体现了人在发展中角色与作用的转换(如表1所示)。
人在世界上首先作为“人口”存在,消费和劳动是人存在于世界上所能发挥的基本功能。所谓的“人口红利”,只是指发挥人作为“人口”的基本作用,如果说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那么发挥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这代表了对人作为资源的初级发展阶段的认识。而“人力资源”虽然把劳动力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认为包含劳动力素质和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更加突出,但是劳动力中“体力”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显然,人的智力是世界生物中独特而具有最大优势的资源,也是一切无形要素的关键。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人的劳动力主要体现在体力上,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智力逐步成为劳动力的主体,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主要来源,这也决定了人才能够成为第一资源。一般来讲,智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从发展需求来看,智力中最宝贵的是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只有依靠人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资源,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也才能开拓外部资源的利用范围,进而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显然,智力资源是人能够成为第一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而创造力是智力资源中最宝贵、稀缺的资源,这可以说是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最本质特征。
表1 从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源的变迁
与自然资源相比,智力资源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培养与自主学习、实践。世界资源中,自然资源总有耗尽之时,人的体力越来越难以维持越来越高级的社会运转需要,只有人的智力资源是无穷尽的,至少在当前还感知不到它的尽头。智力资源的形成和开发,一方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探索科技发展前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全球发展的贡献,这是因为人类发展的未来最终要靠自身的智力去解决。因此,解决好人口向人才的转变问题,是21世纪的根本问题,也是国家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对发展资源的客观描述和发展规律的抽象总结,是在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把握。认识和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国家发展全局认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围绕人才第一资源的形成和开发进行长远系统部署。传统上经常用人均占有和使用资源的多少作为国家现代化的标志。在创新发展时代,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之外,人才或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和关键。所以,人才第一资源不是一句口号,要把国家发展真正转到依靠人才资源上来。在发展资源的布局上,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把握住人才这一战略性资源的特点,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目标,对人才资源进行系统部署和开发利用。
二是深刻把握新时期人才资源的本质特征,推动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形成。教育培养是形成人才资源的根本途径,新时代的教育培养方式和内容都要适应发展的需要进行及时变革。我国当前的教育培养面临着同时扩大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应进行普及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基础,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应着眼新科技革命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并根据快速变化的科技发展需求,加强终身教育和学习,不断提升人的智力水平。
三是通过改革激发人才活力,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创造的价值导向。在转型期,人才的价值导向就像新生事物一样,面临着占据优势的传统价值导向的阻碍,要靠改革来拓展人才价值的实现空间。形成全社会的人才价值导向,就是要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创造的氛围,形成以知识以及创新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才的创新创造得到合理回报,为人才的创新创造提供有效的保障,激励更多的人力转变为人才。
四是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进行配置使用。针对未来社会智力活动更加密集、专业化的需求,对从事智力劳动的人才进行专门配置,促进项目、基地与人才智力创造相适应,打造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推动各类科研创新主体专业化发展。按照发展需求促进各类人才专业化发展,包括原创型人才(科学家)、技术扩散型人才(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企业家)等。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推动以人才为中心的科研,完善科技管理方式和方法,更要防止在科技管理中“见物不见人”。
五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系统的人才政策。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是在实践中,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作用仍存在很多阻碍。一个原因是人的特殊性,人人都有平等权利,作用于人的政策只能是普惠性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创新创造能力的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人才的评价多数都是根据受教育程度以及事后成就进行的。应积极推进综合评价,特别是以用为出发点、以取得实效为目标,给更多的人更多的机会,避免文凭、成绩评价的误区。也要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形成统筹人才发现、评价、使用、激励各环节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