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甬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人文启示与思考

2021-06-03 11:26杨燚锋徐晓莹
宁波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宁波人长三角宁波

文|杨燚锋 孙 亮 徐晓莹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包括当代甬商在内的商业群体的壮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宁波帮”是宁波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城市文化名片,历史上在经营长三角地区过程中积累了宝贵成功经验,总结和提炼其人文精神并予以借鉴,对今天甬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宁波帮”经营长三角概况

创业上海滩,引领金融、航运业。早在清乾隆时期,以经营粮行和丝绸发家的镇海方家已经在上海南市设立钱庄。1843年上海开埠后,富有经商传统的“宁波帮”实业家抢滩上海滩,九大钱庄集团中宁波人占六家。在近代化转型中,宁波商人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等在1897年发起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07年成立的上海钱业公会,宁波人秦润卿先后担任会长等职长达18年之久,不少宁波人掌握着上海的金融领导权。嘉庆道光年间,沙船海运漕粮成功,宁波商人凭借悠久的航运史在沙船业声势独盛,尤以小港李家和慈溪董家最为出名。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宁波商人纷纷投资近代航运业,叶澄衷的鸿安轮船公司、虞洽卿的宁绍轮船公司成为一时翘楚。而在商贸业方面,叶澄衷开设了第一家五金店,余华龙创办了第一家皮鞋特色店,其他如药材、西药、百货、饮食等行业,都有宁波人的身影,创下的“第一”不下百项。

以杭州为首选,足迹遍及长三角南翼。1896年杭州开埠后,宁波商人纷纷来此投资。朱葆三创办西湖啤酒公司,陈万运等人在杭设立我国第一家从棉花进厂到毛巾出厂的全能型棉纺织厂,周宗良等投资闸口电厂,竺梅先等创建华丰造纸厂,孔传之等创办孔凤春香粉店,吴常仁等开办东南化工总厂,吴锦堂等投资浙江铁路,以及杭州最早的西服店之一的张顺兴洋服店,朱养心、张同泰、叶种德堂等中药老字号,许多总部设在上海的企业均设有在杭分部。在嘉兴、湖州,竺梅先等创设民丰造纸厂,刘长荫、虞洽卿等投资长兴煤矿,方润斋的方振记商号专门收购“辑里湖丝”等。在绍兴,著名的如元升煤油行、大明电灯公司、升大药材号、震元堂等都是宁波人经营的。在台州的经营主要是中药材,涌现出万盛、岑震元等老牌药号,其他如许廷传的“三门湾开埠公司”对开发三门湾作出了贡献。在舟山的经营侧重制盐业和航运业,如慈溪人胡岳青的企业生产的精盐远销长江16个口岸。

以南京为中心,范围遍及长三角北翼。清末以来,不少宁波人在南京开设企业,如陈昌平创办和兴兴记机器厂,黄次伦创办福华木行,李宗标开设李顺昌服装店,一些上海企业如华城烟草、悦新纺织、信谊药厂、大中华火柴、五洲药房等在南京设有分店。余姚人孙德水主持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建筑工程,成为中国传统宫廷式近代建筑的典范之一。苏州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早在明代宁波人孙春阳的南北货名震江南,到近代主要是轻工业和棉纺织业,著名的有刘鸿生的大中华火柴公司苏州分厂,1925年改名的苏纶洽记纱厂。此外,生生电灯公司是苏州首家电气企业,戴玉书在苏州设轮船局,经营交通运输和信局业务。宁波商人在苏州还有兴盛的商贸业,主要是煤炭业、药材业和成衣业,而金融业中主要是银行业和保险业。宁波人在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的商贸形式也以设立各种分号为主,依托各地水运码头开展煤矿、药材、南北货物的运输。

位于宁波帮文化公园内的“宁波帮”形象浮雕 (黄友平|摄)

“宁波帮”经营长三角的人文启示

开拓创新是生存之基。市场的不确定性,让宁波商人从走出家门开始,就想方设法寻找生存的办法。一是善于通过产品创新来增加收益。如竺梅先在经营造纸厂时,发现传统黄纸板在市场上滞销,冒险试制薄白纸板成功后利润翻倍,后又成功创制卷烟纸获得更大利润。二是勇于开拓新的经营方向和市场领域。刘鸿生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让我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把自己的资产分散投资,创办了60多个工商企业和商业行号。这一做法不仅分散了投资风险,还开拓了投资市场,是宁波商人普遍采用的策略。三是不断提升技术和工艺。如童涵春堂国药号根据客户需求,对本店名品人参再造丸进行工艺再提升,研制出更为可口的丸药,一经推出广受欢迎,打响了国药品牌。四是学习运用近代西方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方式。如进入20世纪之后,较大规模的宁波企业纷纷改组为股份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抱团互助是发展之策。“宁波帮”是一个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企业家群体,在外谋生特别讲究互帮互助。其一,同乡组织的合力。“宁波帮”在世界各地拥有凝聚力强大的同乡组织,最著名的是四明公所。宁波商人在清嘉庆二年(1797)就设立了客居上海者的同乡组织四明公所,以每人每天一文凑集的经费,用于在上海“建丙舍(存放灵柩的房屋)、置义冢(公坟)、归旅榇(棺椁)、设医院”等各种公益慈善,成为宁波人在沪的活动中心和精神中心。其二,抗击外侮的抱团。著名的如两次“四明公所事件”,宁波人紧密团结在同乡会的周围,不惜付出多人死亡的代价进行保卫,最终让侵入者屈服,维护了在外同乡的共同利益。其三,合作经营的互助。如宁绍轮船公司成立后,遭到外国轮船的降价排挤,宁波商人联合起来捐资金带业务获得最终胜利。又如在一次挤兑风暴中,几乎所有甬人商店都收兑宁波人兴办的四明银行的钞票,正因为有全体同乡做后盾,四明银行多次在风暴中化险为夷。

诚信务实是成功之道。濒临海洋的特殊地理让宁波人养成了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的风尚。从汉代王充的“破虚崇实”到南宋陈亮的“各务其实”, 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黄宗羲的“经世致用”,都反映了一种务实品质。宁波商人正是从浙东优秀传统思想道德中吸取精华,形成了自成风格的诚信务实。首先,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如在舟山发展渔盐业和航运业,沿着大江大河开展运输业,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营策略;以刘鸿生为代表的宁波人在多领域开展多种经营,使投资者在多变的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诚信是最高商业道德。商人从商以赚钱为基本目的,但生意能否做得长久,关键还在恪守诚信之道。如孙春阳在苏州经营南货铺最讲诚信,出现了“人争爱慕之,交易者不重千金,而重翁一言”的感人场面。“国货大王”方液仙也说:“我社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靠社会上的信誉,二是靠产品的优质廉价。”可见奉行诚信之道的重要性。

当代甬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人文思考

勇于开拓,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一要树立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实践证明,创新发展风险高,但不创新发展风险更高,甚至企业或因缺乏创新发展而走向衰亡。这就要求当代甬商树立创新理念,包括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尤其是理念创新,应结合企业自身实力,找准发展方向,对企业要素进行创新性优化组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二要提升创新的能力。企业领导者要树立知识价值观念,确立“终身学习”理念,一方面要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重视企业的知识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激励促进企业知识价值的增值。三要培育创新文化,带动全员创新。通过创设多元的思想氛围、公开的交流渠道、激励人的工作环境、容忍失败与奖励创新的机制,有效调动员工不断提出科学的新设想、生产的新方案,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善于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合伙人。一是建设综合平台,组建长三角甬商发展联盟,每年定期举办联谊联络活动,鼓励多种行业的甬商进行交流,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全方位、综合性信息交流,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二是推动行业合作。面对同行企业之间还缺乏紧密合作机制的现状,应加强交流合作,通过技术交流、价格策略、品牌联姻乃至更高层次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提升整体实力,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鼓励甬商企业以整体抱团模式带着资本、技术、创新走出去,由“内合资”向“外合资”拓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内至区域外之间的各类要素畅通,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四是加强与长三角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科研院所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实现对高端技术的深度开辟与有效运用,提升在产品生产、加工、运营治理、业态创新等方面的水平和质量,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

敢于担当,做守正守信的模范生。一是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建设一流品牌文化。加强职工思想文化教育,培育爱国、正气、诚信的企业文化,塑造具有内涵、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把企业品牌教育与企业经营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把品牌转化为价值优势,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广大甬商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与慈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要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同员工携手渡过难关。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提升甬商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优势,在节点城市多形式宣传当代甬商新成就新形象,在重大商会活动中做好推介,形成“同频共振”效应,扩大甬商在长三角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四是不忘初心,打响甬商品牌。立足长三角,放眼全世界,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国内国际单项冠军,展示当代甬商的宁波风格、中国气派。

猜你喜欢
宁波人长三角宁波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一图读懂宁波
作品赏析(5)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Chinese Students’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from Phonology Perspective
宁波汤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