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荣昆
(全州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 广西 全州 541500)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已经成为了当下必然发展趋势[1]。20世纪80年代初,全州县实施了第二次土壤普查,2008年至2010年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项目实施土壤化验分析结果,全州县耕地土壤酸碱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凸显出不断酸化的趋势。抓好酸性土的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对全州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要完全保证当代中国人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上的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又不能完全危害后代人满足其生活需求的经济能力。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深入总结我国有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石油化工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替代资源农业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安全生产中深入贯彻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逐步提高乡村农业的实用生产技术水平和乡村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降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以使乡村农业和其他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得到了可持续、稳定、全面的健康发展(见图1)。
图1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是支持我国特色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在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中,必须将促进农业国家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只有这样农业才能最终实现支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始终永远保持摆在我国的农业国家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人口众多,资源综合利用日益紧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资源科技综合发展能力水平低,这些都认为是当前我国国民农业经济发展必然面临的重大困境,尽管近几年以来我国国民农业综合生产力已经有一定的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切实协调好农业开发和环境治理的基本关系,造成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后果,所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要根本目标[2]。
在我国农业粮食种植中,广大居民农业生产者普遍希望使用农业化肥推广来有效提升农业粮食产量,由于目前农业化肥生产技术水平与农业复种增产指数的不断提高以及无机肥的推广使用用量占了大部分,使有机肥的使用大大减少,无机肥的大量推广使用会给农业土壤结构功能造成严重破坏,改变农业土壤结构和作物性质,农业土壤综合生产力逐渐出现下降。过量的长期施用这些无机肥也直接造成了我们土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增加,也就是会直接造成我们粮食中的污染,最终也会进入我们到每个人体内,危害到全人类健康[3]。
全州县现有耕地面积46 213.9 hm2,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技术成果,将全州县耕地土壤划分为六级,其中一至二级耕地划分为高产耕地,面积12 317.7 hm2,占耕地面积的26.64%;三至四级耕地划分为中产耕地,面积20 965.4 hm2,占耕地面积的45.37%;五至六级耕地划分为低产耕地,面积12 930.8 hm2,占耕地面积27.98%。全州县中低产耕地面积较大,占耕地面积的73.35%。县农业局土肥站于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对全县耕地面积采取有代表性的5 344个土样进行常规分析,累计化验87 214项次,将分析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县域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其有机质上升8.00 g/kg,全氮上升0.46 g/kg,有效磷上升5.3 mg/kg(见表1)。
表1 测土调查耕地土壤养分及pH值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对照表
土壤污染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快速繁荣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的经济作用日益稀薄。我国目前可用的少量土壤耕地面积并不多,随着滥用土壤问题日益严重,土壤使用面积在逐渐得到减少。甚至我国还有部分边远地区,为切实追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追求加快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惜过度占用大量耕地资源来花钱搞城市建设,这同样也会使得目前我国的耕地土壤利用面积日益减少。中国土地承载力(有限一块土地上的最大居住人口平均承载量)早已远远超越历史极限。耕地保护是现代国土的一大精华,不仅自然耕地的总体承载力>>耕地极限,而且自然耕地迅速缩减,能否有效保护有限的自然耕地和水资源,直接就会影响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
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过程中,肥料技术是重要助推的动力,科学有效利用生物肥料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水平,能够有效优化工业农作产的最高产出率和效率,能够有效保障农民粮食安全生产,能够有效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在积极探索增加我国化肥行业投入并不断取得明显发展成效的背景大时代下,中国我国化肥市场资源仍然面临大量短缺的尴尬局面。用以工业生产天然合成氨气为原料天然气的可燃煤、焦炭和液化天然气等各种不可燃的再生能源使用越来越少;另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畜禽养殖业快速兴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需要产生大量的食用畜禽养殖粪便等有机肥料和水资源,随意收集堆放,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养分低和资源利用浪费严重。
耕地保育的基本目标要求是不断地提高对农民耕地内部土壤的保墒肥力和用水质量、环保生态土壤的品质和健康生态环境的品质;同时还要求土壤耕地的水肥力深厚、物理变化特征好、土壤肥力与气候光热性能相协调、保墒施肥、耕地蓄水排肥能力强、蓄水排肥能力保墙、缓冲排肥能力强、不受土壤污染。耕地保育的三个重要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对耕地土壤均衡循环供给各种农作物养分的补充能力,增加耕地土壤一次性作物供应体系中矿物质和各种能量均衡循环的供给容量和供应强度。鼓励农民施用乡村农家肥,推广农村绿肥土地种植,实施农村土地综合休耕利用制度,全面贯彻开展着力提升农村土壤利用肥力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5]。
中国有机肥料农业资源丰富,未来中国的农业有机肥料和资源供给仍然必须以其生产的农业有机肥和工业化肥为主要基础,有机肥与农业化肥紧密相关。在低有机肥力低的土壤上面还是需要合理地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各种资源,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机一无二肥相互结合的农业和作物施肥管理体系,因地择土、为人对农业和作物进行科学施肥,向当地土壤一无机作物施肥体系中充分输入各种物质和无机能量,加大各种物质和无机能量综合循环的供应容量和利用强度,提高当地土壤均衡性和供应各种作物养分的利用能力。
土壤生物肥力长期肥料监测试验研究工作是我国农业自然科学一项重要的科学基础性野外科学试验研究工作,我们国家要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技术重视支持程度,加大技术人员和科研资金的资助支持使用力度,提高我国土壤生物肥力技术研究应用水平。同时尽快建立一套国家土壤肥料应用效益信息试验网,实时分析掌握监测全国和各主要产业农区主要经济作物对土壤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应用肥料的化学反应和基地施肥的综合增产利用效益;积极借助基地信息、数据库、网络信息技术等,建成一套全国性的国家土壤应用肥料效益信息技术交流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常规使用化肥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综合利用率低并会带来高度的环境污染风险,一直也是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积极探索一种提高农业肥料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当前以有机缓控释放性肥料为主要代表的新型有机肥料已经成为农业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一个热点。定期控释作物肥料主要技术优点之一是作物养分快速释放与各种作物肥料吸收速度同步,一次性定期施肥可以满足各种作物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要,减少作物肥料产量损失、提高作物肥料综合利用率,且对生态环境友好。众多行业专家纷纷预言,缓/解可控释放性肥料19将继续是21世纪我国肥料化工产业的重要长期发展战略方向。利用3s(gis,gps,rs)这种技术对田间农田农业养分精准投入管理和精准就地施肥,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发展很快,按照田间每一小块操作管理单元上的具体条件[6]。
文章针对土壤肥料出现的各种问题,从三大方面:土壤养分缺乏质量下降、耕地退化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化学肥料资源较为紧缺进行对策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