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芬
(民乐县中医医院口腔科,甘肃 张掖 734500)
牙周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以炎症为主,因牙龈出现问题后,炎症进一步向深层牙周组织扩展而形成,主要症状有牙龈红肿、牙松动或丧失、咀嚼无力、牙周袋溢脓等[1]。临床常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其是对牙周炎症而导致的牙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牙周组织的结构较为复杂,治疗不当会导致牙齿松动或丧失,在进食时易造成牙齿排列畸形、牙齿错位等情况,因此对于牙周炎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腔正畸术可以实现牙齿排列整齐,确保咬合关系正常,还可以恢复创伤,促进牙周组织再生[2]。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与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民乐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单一组(32例)和联合组(32例)。单一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5~57岁,平均(45.32±2.15)岁;病程0.25~2.11年,平均(1.17±0.23)年。联合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 36~58 岁,平均(46.32±2.15)岁;病程 0.24~2.16年,平均(1.23±0.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科学》[3]中牙周炎的诊断标准者;未接受正畸治疗者;牙齿存在畸形者等。排除标准: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者;其他口腔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等。
1.2 方法单一组患者接受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清洁患者口腔、牙龈,并对牙龈下化脓部位进行刮除,平整牙根,清除菌斑,沿牙龈位置作水平切口,将黏骨膜切开,在缺损区进行垂直松弛切口,暴露缺损区,处理清创,切除袋内壁上皮,将固定膜进行固定和放置,最后对黏骨膜瓣进行缝合。联合组患者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方法同单一组,于术后牙周组织恢复后进行口腔正畸,固定患者口腔,放入直丝弓矫正器于移位牙齿段位置,使用镍钦丝对患牙进行平整,并关闭牙间隙;矫正期间,指导患者清洁和维护口腔矫正器的方法,防止食物残留,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炎症。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牙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有效:患者的牙周功能基本正常,并发症较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牙周功能异常,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 / 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牙周状况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5]评分,牙龈指数(GI)根据牙龈颜色及质的改变、出血频向计分,计分标准为0~3分;菌斑指数(PLI)根据菌斑面积和厚度进行评分,计分标准为0~3分;龈沟出血指数(SBI)依据出血情况、牙龈形状及颜色计分,标准0~5分[6];VAS评分满分10分,分值高低均与牙周状况好坏、疼痛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牙周探诊深度(PD)根据牙周袋、牙龈袋深度检查得出,指龈边缘至龈沟底的距离;牙周附着丧失(AL)为牙袋深度-釉牙骨质界至龈缘距离。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取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5(IL-5)、白介素-1β(IL-1β)。④统计两组患者牙龈炎、牙周水肿、置入人工骨松动发生情况并比较。
2.1 临床疗效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牙周状况、VAS评分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 GI、PLI、SBI、PD、AL、VAS 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牙周状况、VAS评分比较
2.3 炎性因子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TNF-α、IL-5、IL-1β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mg/L)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mg/L)
注:与术前比,*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5:白介素-5;IL-1β:白介素-1β。
组别 例数 TNF-α IL-5 IL-1β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单一组 32 3.55±0.32 1.32±0.21* 36.55±3.45 23.12±2.47* 75.85±8.41 63.05±7.22*联合组 32 3.57±0.29 1.15±0.24* 36.53±3.47 19.11±2.51* 75.84±8.39 58.62±7.28*t值 0.261 3.015 0.023 6.441 0.004 2.444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并发症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由于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到牙周组织而引起,炎症可随着牙龈深层破坏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随着病情发展,牙齿会逐渐松动,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牙周组织坏死甚至牙齿脱落。牙周组织再生术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牙周炎手段,可对牙槽骨、牙龈肌肉及周围韧带进行修复,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疼痛的缓解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在此期间患者的咬合能力较差,易出现牙齿松动、畸形等,同时口腔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导致并发症出现。
口腔正畸手术采用的矫治技术可以恢复患者牙齿的排列,修复牙周组织创伤,缓解牙龈红肿增生和牙石沉积等问题,还可在修复破损坏牙的同时,通过矫正器平整牙齿,纠正畸形,从而改善患者的颌骨与牙齿咬合状况,减少并发症。固定矫治器可以便于患者的病情恢复,避免损伤牙合与牙槽骨吸收,还可以通过清除患者牙齿菌斑和咬合创伤,预防龋齿,建立新的咬合平衡,确保咀嚼功能恢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GI、PLI、SBI、PD、AL、VAS评分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单一组,提示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牙周状况,且安全性较高。牙周炎的进展与炎性因子的水平密切相关,血清TNF-α、IL-5、IL-1β均为促炎因子,其水平越高,牙齿支持结构损伤就越严重。牙周组织再生术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牙周组织新生,为口腔正畸术奠定了基础,口腔正畸术可通过改善牙齿排列,修复咬合能力,促进牙齿健康,并通过减少口腔细菌与残留食物,降低牙周组织的感染,进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8]。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TNF-α、IL-5、IL-1β均低于单一组,提示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患者,可抑制炎症反应。
综上,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牙周状况,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