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萍 李燕林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的价值。方法:抽取60例患者,调取时间为2020.10~2021.08范围,均为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法进行对照分组,最终均分为2组研究。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组实施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对比组间自护行为评分、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等指标。结果: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自护行为评分、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等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护行为,有效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率,提高总满意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全程点式对接护理;价值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也是延续患者生命的主要方式之一[1]。长期可用且状态良好的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实用性高、性能较好的通路,若内瘘出现并发症则会影响患者透析。在血液透析中对动靜脉内瘘进行有效护理,不仅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还能维持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2]。因此,临床需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总满意率[3]。本文即探讨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的价值,现做下述阐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60例患者,调取时间为2020.10~2021.08范围,均为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法进行对照分组,最终均分为2组研究。对2组常规资料做出统计,其中对比组、分析组男女分别为21:19和19:21。而年龄区间值均为36~50岁之间,统计年龄均值,对比组、分析组分别为(40.7±4.5)岁、(41.2±5.0)岁。正式开展研究前需对2组对比统计前述资料,若对比P>0.05,则分组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动静脉内瘘观察、换药护理、预防感染等。分析组实施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具体如下:(1)给予患者内瘘知识普及。给每位患者匹配一对一护士,有护士给患者做讲解,内容包括治疗流程、治疗注意事项等;护士与患者深入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对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记录患者信息,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基础健康教育,将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和终末期肾病的知识进行普及,详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疑虑,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护士讲解的重点放在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中,让患者养成规范的饮食习惯和自护习惯。(2)内瘘术前干预。患者内瘘构建术前由配对护士通知地点及具体手术时间,术前将手术室清理干净,消毒并准备好手术用品、器械等;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检查,并取到患者凝血等化验单,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核实,充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若患者为女性,则选择非月经期进行手术;护士遵医嘱对患者手术位置进行常规消毒,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感染、破损等,给做好术前沟通,详细说明术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让患者进行有效识别并及时表达,方便医师及时处理。(3)术后干预及培训自我护理。当患者手术结束后给予观察,让患者服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叮嘱患者换药频率,一般以2d为一个换药周期,当患者换药时由护士观察创口情况,包括肿胀、渗血、破溃等,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叮嘱患者术后一定要对手术手臂进行保暖护理,避免创口暴露在寒冷或高温环境中,也要避免患者受到刮伤、切割、磕碰等伤害。让患者养成观察内瘘情况的习惯,若发现手臂皮肤肿胀等,可自行涂抹消肿乳膏缓解,并及时需找医师帮助。培训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包括手把手教会患者使用听诊器,穿刺部位每日进行吻合血管杂音监测;指导患者采用健侧手触摸吻合血管的手法,让患者学会鉴别血管的震颤状情况,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指导患者止血方法,如使用对侧手指或棉签压迫的方法对穿刺点渗血进行有效止血。向患者反复强调术肢不能穿着紧身的衣物,防止血管内瘘受压;同时,避免对术肢进行血压测量等;护士教会患者在术后 24h手术手臂功能的锻炼方法,降低感染概率。(4)透析护理。护士对患者每次透析的情况、动静脉内瘘功能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记录;在透析护理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防止透析期间动静脉内瘘出现感染;透析时对血液流量机械能监测,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调整等。(5)总结交流。组织所有每2周进行一次例会,若腿脚不便则可使用网络工具参与;由护士总结近期护理情况,对患者给予鼓励,并提出遇到的问题;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总结交流透析经验,维护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护患关系等。
1.3 评价指标
对比组间自护行为评分[4](采用自制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自护行为量表评估患者对并发症的预防及透析期间的症状管理等,包含4个大项及12个子项目,从未养成习惯到明显改善行为分为5个等级,等级得分为1~5分,统计分值越高表明内瘘自护行为越好。)、并发症率(包括感染、血管瘤、血肿及血栓等。)及总满意率(采取自拟100分调查问卷作为评估工具,结果分为3项指标,涉及不满意、一般、满意等。)等指标。
1.4 分析数据
结合相关数据和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中输入结果数据,完成T值、χ2检验,分别经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结果中的计量、计数等资料,当P值<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组间自护行为评分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自护行为评分等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如表1示。
2.2 比较组间并发症率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并发症率等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如表2示。
2.3 比较组间总满意率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总满意率等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如表3示。A786B203-22C5-4AC6-9B33-07188F088EB4
3讨论
据相关统计,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人数约为1.2亿,发病率高达10.8%[5]。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式,但浅表静脉血液流量较小无法满足血液透析的要求;国外在1966年成功进行了人体桡动脉和头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了动静脉内瘘,为透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6]。动静脉内瘘的优点是感染率低、易穿刺、创伤小等,是目前最佳的血液通路。目前动静脉内瘘应用较为广泛,血液透析患者依赖较大,但大多数患者缺乏自护能力,导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多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实施动静脉内瘘护理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明显,究其原因是在动静脉内瘘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了有效的护理,但常规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模式下,各时期的护理措施是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连续性不足,同质化较低,各时期的护理存在衔接缝隙或衔接不足情况,患者不能获得适合的内瘘自护技能传授,内瘘管理的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中,每位患者匹配一个护士,有一名护士全程护理,确保了各护理期间形成无缝化的点式对接关系,促进患者提高依从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术后有护士对患者进行自护培训,确保术后内瘘异常情况的早期精准化捕捉与有效应对,大大提升了患者的自护能力。且动静脉内瘘具有的优点是不易感染、创伤轻微、易于穿刺等,是血液透析的最佳通道。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护士均具备高专项的内瘘护理能力,不仅为患者提供全程无隙化点式对接内瘘的管理护理服务,还能有效对患者的内瘘自护能力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了内瘘使用患者的自护水平,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7-8]。本文结果中,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自护行为评分、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等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
综上,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全程點式对接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护行为,有效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率,提高总满意率。
参考文献
[1]庄建红,张荣荣,曹利芬.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7):1599-1601.
[2]范恩梅,吴燕,杨月,等.全程点对点护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中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1):106-109.
[3]刘谦.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全程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226.
[4]李华芬.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全程护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124,126.
[5]李苗苗,周彬,高晶晶,等.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1,35(19):3534-3537.
[6]肖容,谢鑫,袁云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及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评价[J].西部医学,2021,33(8):1239-1244.
[7]夏赢,冉婕,夏房青.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27(5):61-63,67.
[8]丛建进,韩美玲,戴园园.行为阶段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术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9):154-156.A786B203-22C5-4AC6-9B33-07188F088E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