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旭 许惠施 王鹏
摘要:科研育人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全过程育人。“三全育人”要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对学生的长期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科研不仅生产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还承担着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培育。当前民办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存在引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不健全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构建“双主体”的科研育人引导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创新科研育人方式,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科学的科研育人评价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科研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42
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分别出台相关文件,最终形成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科研育人位列第二,可见其重要程度。民办高校是科教融合、学研相济的统一体,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民办高校科研育人既是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又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科研能力是当前民办高校人才培育方案的重要指标,也是“三全育人”机制落实的目标指向[1]。民办高校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科研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养成教育培养机制
“全员”意味着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树立育人意识,从教师岗位到管理岗位,还包括后勤服务岗位;“全程”意味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必须体现教育为本的理念[3];“全方位”意味着多角度育人,重在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企业的联系,实现全面协同育人。“三全育人”既体现在教育理念,又体现在教育实践和系统设计。大学科研育人是指在科研实践中,教师及其团队围绕科研任务,在共同探索和发现未知的过程中实现科学精神的培育与传递以及科学道德的体验与生成的方式方法。
1.1“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培养体系
科研育人以学生为本,由导师班主任负责、辅导员督导、校领导指挥与监督、校外导师实践指导,形成全员参与、贯彻始终的教育新态势。大学科研活动的参与主体几乎涵盖了民办高校所有教师,有的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形式体现,有的以指导学生专业课程论文的形式体现,有的以鼓励学生加入课题研究的形式体现,有的以辅导学生参加科研类比赛的形式体现。在各个科研的环节中,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在履行育人职责。另外,全员育人不仅要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协同推进,形成师生双主体。
1.2“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科下的科研育人
主要依托项目的顺利开展,强调在科研环节、科研管理、科研评价、成果推广等全过程中,建立师生学术共同体,从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出发,注重科研过程的连续性。科研育人的项目类型要涵盖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文化涵养、健康素质等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领域。科研活动是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工作,学生先要理解科研,然后参与科研,最后完全融入科研,這需要连续的培养训练。因此,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基本的科研素养;
1.3“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协同育人平台。
全方位育人要求通过深挖科研活动各个环节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功能,整合育人资源,理顺育人逻辑,有机融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探索科研活动和价值塑造的有效融通,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2]。
2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全员育人理念未能形成共识
由于长期受到科研及就业压力的影响,部分高校形成了重视学术研究、注重技能培训、轻视人文素质的风气。尽管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部分高校领导及教师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重知识技能教授、轻素质培养,缺乏抓好育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思政教育任务向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倾斜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全员育人理念难以落到实处。非思政课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参与热情不够,即便参与育人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
2.2 三全育人”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制度层面上,“三全育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教职员工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未建立、健全和完善;在人员保障上,达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的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备专职辅导员教师、不低于1∶350配备思政课教师、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等要求,呈现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待遇低,学校育人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的等具体问题。
2.3引导机制不健全
虽然科研育人理念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但是民办高校科研育人机制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当前民办高校很多教师没有科研育人的意识,学生也没有科研的想法。民办高校扩招造成的师资紧张使得科研育人多流于形式,一些民办高校把学科竞赛和短期科研培训等同于科研育人的主要形式。
2.4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有些地方民办高校更重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再加上财政投入有限,结果导致科研平台建设投入不足,科研项目无法顺利开展。科研项目从选题申报到完成,需要指导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是部分学校对指导教师的付出并没有给出专门的奖励。长此以往,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结论
民办高校科研育人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当前,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是申请课题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民办高校应把科研育人要求纳入教师业务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考核体系中,从而提升科研育人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要注重建立学生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在学分建设和教育体系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科研项目,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纪守峰.新时代高校加强养成教育常态化建设途径探究[J].大学教育,2021(02):162-164.
[2]关司祺,贾小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281-282.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