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美燕 李洋
[摘 要] 国防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基础,国防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围绕“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点展开,选取“国防意识”为切入点,调研浙江大学在校大学生(1995年到1999年之间出生的青年人)的国防意识现状,根据现状拟定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关 键 词] “95后”大学生;国防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45-03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并将之纳入人才培养根本问题的范畴。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这简单的五个字,揭开了教育的实质面纱,点明了高等教育需要思考的“目的性”问题。“为谁培养人”这个命题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出发点,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初心和立身之本。
一、关注“95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现状意义深远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一个国家公民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的优秀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表现为良好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重视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工作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防意识培育为载体,可以对大学生深入地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选择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国防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谁培养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的内涵,有着其在国家发展新时期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全球经济化、社会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互联网化的背景下,培养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实现社会价值、为国家作贡献为目标的青年人才才是高校人才教育的目标。着眼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角度提出教育对策,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家国情怀,提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为谁培养人”的部分回答。
二、“95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调研
(一)“95后”大学生普遍心系国家安危,关注国家重大事件
调查显示,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国际领土争端问题,大学生的关注度普遍较高,分别有78%和72%。对国防相关的各类事项,大学生的关注程度不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度>对领土争端问题的关注度>对政治焦点问题的关注度>对国防武器的关注度。有41%的学生对于国防武器的关注度一般,有28%的学生对此类问题基本不关注或完全不关注。有35%的学生对当今中国政治焦点问题关注度一般,17%的学生对此类问题基本不关注或完全不关注。同时,比较分析来看,“95后”大学生对于事关国家安危的问题非常关注,但对于国防武器的关注度较低。
(二)“95后”大学生高度认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军事理论课的认可度不高
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不应削减军费开支,可见学生普遍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74%的学生认为国防的事情不仅仅是军人的事。在国防态度方面,“95前”和“95后”的大学生在军事理论课的开设问题上意见区分度较高,有显著性差异“95后”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军事理论课的人数比例高于“95前”大学生。总体来看,71%的学生明确认为开设军事理论课是有必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军事理论课要吸引大家,赢得大家的认同还需要进一步革新与完善。
(三)“95后”大学生普遍具备丰富的国防知识,但仍有小部分学生民族自豪感欠缺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对我国抵御外敌的历史是有一定了解的,也普遍认同加强航空航天建设对国防极其重要,认为现代化的国防信息和完备的防御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也认同海洋防御能力與国家的安全关系重大。几乎所有的学生(96%)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国家安全。95%的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强大都感到很骄傲。90%的学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民族意识。
(四)“95后”大学生崇敬保家卫国的军人,但有意参军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调查显示,100%的学生都敬佩那些戍守边疆的士兵,95%的学生赞成军人在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优先政策。学生对军人的职责认识比较统一,99%的学生认为军人不仅是保卫国家安全,也在灾难出现时保护人民群众,99%的学生赞同孙武所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另一方面学生国防(军事)事务的参与度并不乐观,37%的学生基本不听国防教育讲座,有10%的学生并不关注战斗英雄事迹,有44%的学生不熟悉浙江大学校友程开甲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对于“是否有参军的想法”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分布非常分散,有参军想法的学生(38%)多于没有参军想法的学生(23%),占最大比例的是选择“一般”的学生;关于军训,有54%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军训,有1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军训。
三、“95后”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95后”大学生对我国军事实力的关注程度不足,但仍非常关注国家安全
有国家就有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95后”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觉维护者。但在生活中主动关注我国军事实力的动力不足,关注程度并不够。
(二)“95后”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明显较低,但对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自豪
本研究从“國防意识”的角度切入,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经调查,“95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更为明确,要高于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爱祖国”的观念在“95后”大学生的心理比“爱民族”更加根深蒂固。
(三)“95后”大学生参加军训、参军的意愿明显降低
“95后”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在市场经济、网络经济和自主择业、创新创业等现实的冲击下,客观上促使他们比较重视自身就业所需的“硬件”,有“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对于国防意识等“软件”普遍重视不够。再加上他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不完善,从而导致他们的国防观念偏低,国防意识薄弱,参军参训的意愿降低。
(四)“95后”大学生不太常与同学讨论当今中国政治焦点问题,但对于历史上关注国家安危的重大事件比较了解
当代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和平年代,远离了炮火和硝烟,对现代战争和我国国防建设形势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明显不足,国防意识容易淡化,滋生和平麻痹思想,故“95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太常与同学讨论当今中国政治焦点问题,但由于课本上的学习,对历史上关注国家安危的重大事件掌握程度尚可。
(五)“95后”大学生对听国防教育类的讲座兴趣不高,不太主动关注战斗英雄和民族英雄事迹
“95后”大学生对教育讲座、英雄事迹的关注度较低,国防类讲座的教育作用在高校教育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如何能让国防教育类讲座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将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将近一半的学生不熟悉程开甲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值得高校在宣传途径、宣传方式上不断改进。
四、加强“95后”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对策
从上述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迫在眉睫,更是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局势的需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在开展国防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理解,引导大学生铭记祖国历史,认识到国防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利益,增强对国防的重视;也认识到祖国当前所面临的内忧外患,进一步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从而努力去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实现更远大的梦想。
(一)要抓好军训的“国防意识第一课”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更是国家进步的智力储备。军训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机,同时也在加强国防意识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根据当下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在开展军训时,可以在传统的军事训练为主的基础上做出创新性的调整,如在军训期间,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宣讲,可以邀请具有影响力的榜样,也可以组建学长宣讲团,能够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另外,还可将国家安全、国际形势融入军训理论课和实训过程中。
(二)课堂教育是深化国防意识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随着面向对象的变化、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内容体系也应有所改变,既要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更要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经验去引导学生,用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世界局势去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同时,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用能够影响学生的方式和语言将国防意识教育融入形势政策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等思政理论课,并积极探索世界、现场教学等更加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三)朋辈榜样是促使国防教育从认识到实践的有效力量
国防意识的培育不仅要依靠课堂渠道,也要充分挖掘课堂之外的资源。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国防,参与到国防意识的培育和强化活动中,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当前,大学生参军入伍已经得到极大的响应,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退役士兵这个群体就可以很好地在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自我教育中发挥作用。通过组织退役士兵协会,将优秀的退役士兵作为典型榜样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可以更好地营造大学生“崇军”“拥军”的氛围。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还可以基于国旗仪仗队、军乐团等带有校园独特气质的学生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而展开,在各种仪式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
[2]熊继承.“微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4).
[3]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2000(7).
[4]花爱军.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5]向荣高.试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国防意识及其培养[J].青年研究,1990(5).
[6]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7]安雅丽.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11).
[8]宋逸成.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3).
[9]孙朵.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编辑 张 慧
作者简介:詹美燕(1985—),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李洋(199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助教,就职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网络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