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实践

2021-06-02 11:05刘宏波王雪峰孙婧韩燕张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6期
关键词:金课结构设计混凝土

刘宏波 王雪峰 孙婧 韩燕 张波

[摘           要]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根据新工科背景下提出的“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质量标准要求,提出应用型本科的“雨课堂+慕课”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并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应用,阐述教学流程的实施。实践表明:课程建设在重构知识体系、转变学习主体、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关    键   词]  金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教育认证;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40-02

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金课”概念被首次提出,指出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深度,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课程[1]。2019年10月,教高[2019]8号“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也提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标准要求,强调了以产出导向的课程设计、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三个中心理念[2]。为使毕业生能更加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高校教师应紧密结合OBE工程教育理念[3],提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系列措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金课”的提出顺应了当前的教育形势,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与本领,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型本科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型技术人才的重任,探索应用型本科的金课教学很有必要。

一、课程建设目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方向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和标准,以教师和学生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计算能力等[4]。作为省属本科院校,我们的定位就是“应用研究型”。课程建设的着眼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将这一目标分散于线上线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线上资源的完善、章节的教学设计、现代化软件工具的使用、线下课程的广深度拓展等[5-6]。注重课程的学习深度要求,增加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并将工程认证的要求综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探索。

二、课程建设方案

依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内涵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如何构建课程最新的知识体系,使线上线下教学高效衔接,达到教与学信息的及时反馈;(2)如何转变学习主体,达到教与学的双向深度互动;(3)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4)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抓好切入点,进行价值引领。

(一)线上平台资源建设

混合式教学线上采用的平台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雨课堂课程,课程资源针对省属本科院校,强调课程的应用性,为我校该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适应在线学习特点及学习规律,保障线上线下学习的无缝对接,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打破章节限制,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知识脉络,以核心内容“如何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主线,做到散而不乱。以“雨课堂+慕课”为依托,建设知识导引、思维导图、课程视频、作业与课后测试、综合练习与测试、重点难点解析、知识拓展与讨论区等。

(二)课程建设方案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要求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5%~50%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展开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1]。

为实现对工程教育认证培养合格土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5],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学习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进。首先实现了各个知识点对相应指标点的支撑,接着更新了教学内容,以最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方法》(GB50081)等为依托,对规范内容进行了实时更新,删减过时内容;介绍国内外混凝土设计的规范、标准,引入国外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方案实施注意事项

该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内化、课后巩固三个阶段有效衔接。采用问题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归纳总结法、参与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紧密配合,教学信息及时反馈,以产出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式、讨论式学习。

教學内容的组织强调结构设计思路及工程应用,结合思考题强化对关键概念的理解;结合作业及案例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通过拓展阅读,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实施过程中,一些必要的细节必须处理好,否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一)注重德育与技能教育,教与学信息及时反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和技能学习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和价值引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过程中,挖掘梳理其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引入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例如,在讲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与裂缝计算时,放一段因变形导致裂缝过大案例事故的图片,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事故图片的分析与讨论,学生不仅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提高了工程安全意识及工程责任感,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被有效融入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雨课堂+慕课”在线教学平台,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作业,主要以设计、思考题为主,既及时巩固了新知识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批改作业,杜绝作业的抄袭,提高作业的高效性。在课堂上抽查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时解决,每节课课后,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创新与改进,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二)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企业深度接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要實现企业与大学专业教育更好地接轨,课堂教学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基层或与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交流探讨,知识结构的及时更新更有助于教学的合理设计;利用“雨课堂+慕课”在线教学平台等,在课堂中引入大量的实践案例。例如,在讲到钢筋和混凝土的抗拉压强度、应力-应变性能等,结合实际钢筋混凝土构件讲解其受力过程及变形特点、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样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就某一章节某一构件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学生能较深刻地了解主次梁的立体交叉关系及钢筋配置和铺设应注意事项,钢筋的锚固、搭接、弯起等构造要求,并结合因钢筋位置配置施工不当所引起的事故案例,加强其设计时的责任与安全意识。

四、课程改革成效

通过与相关的教学专家、社会各方专家积极咨询并探讨相关的教学优化方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课程学习的个别同学进行较深入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都给予了高度肯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作为预习和补充,带着问题来上课为其学习创造了饥饿感并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课堂上去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收效更佳。(2)线上学习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面授增加了“教师解惑及讨论、拓展讲授”环节,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课下仿真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3)引入科研成果和国际前沿技术,让学生通过扩展阅读了解混凝土结构产业现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在教书过程中体现价值引导。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方案及方案实施中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我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有很大的改革优势,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课程建设效果显著,为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提供了有效支撑,也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海雁,庞杰,李晓游,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实践: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28):66-68.

[2]李科,卢召红,李晓丽,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推进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改革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8):75-76.

[3]郑大锋,陈砺,王秀军.OBE工程教育理念与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154-157.

[4]车佳玲,杨文伟,金宝宏,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139-140.

[5]邵惠芳,贾宏昉,韩丹,等.工程类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论坛,2019(12):64.

[6]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9-10.

编辑 原琳娜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Golden Course

——Taking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as an example

LIU Hong-bo,WANG Xue-feng,SUN Jing,HAN Yan,ZHANG Bo

Abstract:Taking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 an opportunity,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once” golden course standard propo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quality standard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hybrid online and offline “rain classroom” the golden lesson teaching mode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with the course of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s” as an exampl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explained.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restructuring the knowledge system, transforming the learning body, and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It has played a good exemplary ro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vince.

Keywords:gold class; online and offline mix;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rain class

①基金项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0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JSJG04);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合式‘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Y1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发展专项(编号:2018SJ005)。

作者简介:刘宏波(1977—),男,山西寿阳人,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

通讯作者:王雪峰。

猜你喜欢
金课结构设计混凝土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