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原住民传统服饰的传承研究
——以赛德克人编织为例

2021-06-02 08:26吕亚持严丽丽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克族群编织

吕亚持,严丽丽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0 引言

2011 年被誉为大型史诗的电影《赛德克·巴莱》给我们演绎了中国台湾原住民赛德克人反抗日本殖民者暴政的历史事件,呈现出了一个特定历史环境下地方传统与现化文明格格不入的景象,不禁引发深思:现代文明背景下,地方传统文化面临极大困境,应该何去何从[1]。电影中精美的服饰造型和精湛的编织技艺,正是赛德克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今只能在博物馆和传统手艺人中窥探一二,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1 赛德克人编织的文化背景

1.1 赛德克人

中国台湾的原住民共有14 个少数民族分支,其中赛德克族是2008 年4 月才正式入选的,总人口约八九千人[2]。在此之前,赛德克属于泰雅族的一支,主要分为聚居在中央山脉以西的西赛德克群(南投县)和中央山脉以东的东赛德克群(花莲县)[2]。由于我国将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而其各族分支用“人”作区分,如泰雅人、布农人和赛德克人等,以下皆用赛德克人指代“赛德克族”。

1.2 赛德克传说

祖灵传说赛德克人死后灵魂必须经过彩虹桥归祖灵安息之地,神会派遣使者在彩虹桥上检查每位族人的双手,检查男人双手是否为猎人之手,女人则是否为织布之手,检查通过才有资格到达另外一端与祖灵一起安息。可见,编织在赛德克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3 织布嫁衣

在赛德克族群中,评定女性在族群中的社会地位与才能,是通过学习精湛的编织技艺并接受纹面的仪式来评判。族里的每位女性都要学习传统编织,只有练就一手编织工艺拥有纹面的资格方可出嫁。出嫁时,母亲会收集女儿编织的布匹作为嫁妆,工艺越精湛越受他人尊重。相反的,不会编织工艺的女性被视为耻辱。

2 赛德克编织的服饰特征

2.1 材质与色彩

数百年来,苎麻一直是赛德克服饰主要纤维材料,除了用于制作服装和腰带、头带和背带等服饰品外,在绳索、手提篮、渔网和陷阱网等捕猎用品中也常常可见。苎麻纤维外观洁白有丝质光泽,吸湿透气,耐用且不易变形,抗菌耐霉,易染色,特别符合常年闷热潮湿的气候环境。

种植苎麻—剥皮脱胶—纺纱—制造—制衣等,成为赛德克女性必须熟练掌握的生活技能[3]。赛德克女性制线和编织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赛德克女性制线和编织过程

具体制作麻线过程为:苎麻干茎分离,去皮取线—搓洗晾晒、捣线—捻线纺纱—煮漂白,去除杂质—染色—卷纱—理纱—理经纱。

赛德克人服饰布料的传统染色方式以植物染为主,主要植物有:九芎、白叶薯榔、山黄麻、水麻、细叶馒头果等。

早期赛德克人服饰主要以白色、黑色和红棕色为主,实用耐脏。将麻纱与草木灰搅拌放入锅中煮一天即可得白色纱线,黑色和红棕色染料较容易取得。赛德克人服装的色彩大多为红色调,除了有吓鬼作用(传说恶鬼惧怕红色)外,族群中红色更象征着族人不惧外敌侵略,充满血性和力量[4]。

2.2 赛德克编织的纹样特征

赛德克没有族群文字,在口口相传的情况下,服饰织物便代表人们约定俗成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一种符号化的文字象征,宛如一种无声却有形的沟通语言。赛德克的织物纹样图案,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具有传播古老信息的文化功能。

如图2 所示,赛德克人编织纹样主要有平纹、斜纹(山形纹)、菱形纹(祖神之眼)和米粒纹4 种。平纹织,是最简单最常见的织布技法,可以调配各种样式的纹路,通常用在布边位置,由于制作简单又牢固,经常用于制作背带、婴儿摇篮等日常用品[3]。一般日常或礼用的披肩布、绑脚布用的是菱纹、斜纹织布,花纹多为山形纹或菱纹,由于菱形纹形状看上去像眼睛,因此象征祖灵的眼睛,把它织于服饰上,就如同带着祖灵的注视与护佑。菱形纹是赛德克人最喜欢用的图纹,遍及日常服饰与被褥。而斜纹布料比较厚实,其经线和与纬线交错较多,连绵曲折的造型犹如山形,代表的是祖先迁徙的曲折道路。米粒纹的织造方法,称挑织或浮织,是比较难的织造方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其中挑织又称为“挑花法”,挑花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整块布颜色和纹路固定不变,正面和背面图案相近,颜色相反;另一种是挑纱方式呈现经线或纬线复杂的花纹织法。表现多重菱形浮织为其特色,又称为“精挑”。由于它经线全用挑织,纬线全用浮织,因此在编织时必须全神贯注,非常考验眼力和耗体力。在族群中,此技法被视为女性编织的最高级别。

图2 赛德克人编织纹样

2.3 贝珠衣

赛德克服饰具有强大而具体的表现力,它透过服饰上的色彩与图案,来满足族群中不同成员的需要,表现族群的特性,也利于民族情感和思想的传达。其中以贝珠衣最为特色。赛德克人的礼用贝珠衣(图3):贝珠衣的披肩、绑腿,多为挑织暗红菱纹,再结合平织与浮织交错使用[5]。白底红纹为固定配色,衣身采用长方形布片形式拼缝而成,并且在门襟、袖口和后背周围缝制成串贝珠。贝珠衣不仅可当做聘礼和货币使用,在凯旋祭中更可以表彰馘(音guó)首者的地位及成就。不过贝珠衣仅限于有特殊身份地位的人穿着,它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图3 赛德克人的礼用贝珠衣

3 赛德克人编织逐渐走向没落

日本殖民时期,赛德克传统编织技艺受到日本印花布大量进口和禁止手工业技艺的影响,不仅减少了对下一代编织技艺的传承,而且还将原有的传统复杂又多变的编织技法转向简单化。由于没有民族文字,无法完成文字记载,传授编织技艺的途径也只依靠妇女的言传身教。随着时间的推移,精通技艺的老人也逐渐凋零。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住民趋于汉化,大部分的原住民年轻人为了谋生和求学都早已搬离祖灵拥护的部落,原来族人聚居的传统原生态小屋也大多被现代都市浪潮冲刷得所剩无几,留存甚少的几栋建筑变成旅游观光的必去之处,让人不禁感到惋惜。这也给人留下了深思:面对人类进步、科技发展的现代化文明的强大趋同化特性,地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保护与传承。

4 赛德克人传统服饰与现代视野的融合、重构与再造

在现代化文明的强大冲击下,地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除了提高本民族保护意识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动多方力量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料做系统收集和整理,建设民族物品的陈列馆或博物馆,推动各级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对推动赛德克人传统服饰的传承极其重要。除此之外,赛德克人服饰也应该走出深山,主动与现代视野进行融合重构与再造,焕发新的活力。

4.1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传播

网络时代,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不再局限于实物和文字的记载,文化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赛德克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保存和传承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4.1.1 资料收集与保存

趁现在族群还有近万人口、传统技艺达人还没完全陨落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具有明显族群特征的文物和技艺进行图片和影像的记录和保存,这对于族群文化的传播推广和再创造都至关重要。

4.1.2 结合体验式旅游做大流量推广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推广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行资源和渠道的升级。建设“赛德克博物馆”,特别是可以进行线上互动和VR 体验的线上博物馆,让线上游客在家里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赛德克传统编织等多项活动的乐趣。线上游客体验后仍意犹未尽,对族群文化颇感兴趣的情况下,就可以到有族人居住的“赛德克民俗文化村”进行生活体验,还原原住民生活,居住的房屋、穿着的衣服、吃的食物、使用的工具皆是对传统精华的真实还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学习传统技艺,品尝民族菜肴。以流量推动旅游,以旅游兴起带动大流量的曝光,从而传播赛德克传统文化。

4.1.3 线上教学

邀请传统手工艺人进行服饰和纹样编织的教学视频的录制,采用线上视频播放和线上教学直播相结合,方便广大群众参与互动和现场答疑。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的相互搭配,促进了普通民众与族群文化的沟通。

4.2 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设计潮流相结合

保护不是目的,唯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应用,才能使传统文化再次焕发生机。赛德克传统服饰形制粗狂、色彩别致、纹样精美、寓意丰富,是插画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取之不尽的文创源泉。举办赛德克文创特色的博览会、服装秀、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与现代商业互动,发展出一条有着赛德克族群特色的传统现代相结合文化传播道路。

在完善线下文化产业链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时下正流行的手游文化。利用这个潮流趋势来开发游戏角色,并且把传统的服饰、妆容和习俗赋在游戏角色上,既达到休闲娱乐的效果,也起到了传播族群文化的目的。

5 结语

赛德克人英勇抗日的历史不能被遗忘,以精美服饰和编织技艺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必须被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借助现代科技和信息网络,赛德克传统服饰应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主动与现代视野进行融合重构与再造,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德克族群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微言大义
一针一线编织爱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新兴族群的自白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彼得·汉德克获奖信息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