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平梅
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因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先天性皮肤异常增生,其由大量且不规则排列的增生血管组成,表现为酒红色或深红色的胎记,多发生于面部、颈部等部位[1]。马来酸噻吗洛尔是临床治疗皮肤血管瘤的常用药物,具有收缩增生血管的作用,可很大程度去除浅表血管瘤,但该药对面积较大瘤体的疗效欠佳[2]。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在皮肤血管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Nd:YAG 激光不仅可以有效切除血管瘤,还可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确保皮肤的完整性[3]。为此,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皮肤血管瘤患者实施连续Nd:YAG 激光,本研究分析其效果。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2 例皮肤血管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5例,年龄1 个月~45 岁,研究组男性15 例、女性26 例,年龄1 个月~45岁;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经体格检查、组织活检等确诊,均为首诊;未接受过任何针对血管瘤的治疗,无认知异常、精神异常。排除标准;血管瘤深度大于1.0cm,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对照组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生产企业: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078)外敷治疗,根据病灶大小裁剪大小合适的棉布,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浸湿,随后敷于病灶上,时间30min,每日3 次。研究组采用连续Nd:YAG 激光治疗,仪器由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激光波长为1064nm,输出功率为2~50W,光纤直径为0.6mm,连续可调;手持光纤,将输出功率调至15~30W,距病灶0.2~0.5cm 做扫描式照射,直至病灶轻微凹陷或颜色变灰白色;对于较深的血管瘤,可分次照射,将输出功能调至30~50W,首先在瘤体基底部做一个小孔,其次以该小孔对瘤体扇形照射,停留2~3s 后抽出,直至瘤体收缩;对于混合性血管瘤,先对表面点触式照射,再将光线插入瘤体照射;每隔2 个月治疗1 次;每次激光术后使用抗生素软膏外敷于创面,创面较深或范围较广者,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口服,以预防感染;若患者术后出现较大水泡,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将疱液抽出,并外涂抗生素软膏。两组患者均治疗6 个月。
于治疗后6 个月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等级。其中,病灶消失90%及以上、术区无瘢痕、皮肤恢复正常、无复发为治愈;病灶消失60%~89%、皮肤基本正常、无复发为显效;病灶消失30%~59%,有部分瘢痕但皮肤无明显异常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n(%)]
皮肤血管瘤生长多呈现出自限性的特点,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绝大多数血管瘤无须做特殊处理,定期监测即可。但皮肤血管瘤会影响患儿的外形美观,瘤体过大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破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影响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4]。对于有必要进行临床治疗的皮肤血管瘤,可采取药物治疗或激光治疗的方案。因此,针对皮肤血管瘤应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37%,高于对照组的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连续Nd:YAG 激光在皮肤血管瘤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该治疗方法可有效去除皮肤血管瘤,促进患者皮肤恢复正常状态。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通过下调RAF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而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收缩增生血管的目的。Nd:YAG 激光属于近红外光,波长1064nm,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可到达皮肤软组织4~10mm 处,对治疗深部血管瘤也有着很好的效果。Nd:YAG 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时,可选择性地凝固瘤体血管,对于深度在2~4mm 的血管瘤,Nd:YAG 激光有着很好的凝固效果,而采用连续性的方式,便可有效地治疗深度在10mm 左右的血管瘤。Nd:YAG 激光可将极强的能量瞬间发射到血管瘤组织中,使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内的色素颗粒爆破,色素颗粒被爆破后成为细小颗粒,并被身体免疫细胞吞噬,而且不会损伤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所以不易留下瘢痕。Nd:YAG 激光主要是光热作用,可在血管瘤处产生较高的温度,可引起组织脱水,并增加病灶血液黏度,促使蛋白变性以及异常堆积的血管汽化,进而抑制血管瘤生长,同时也能够封闭血管瘤基底,防止血管瘤累及更深层的组织。在激光治疗的过程中,激光扫描数十秒后即可见变白,然后变为褐色凝固斑,达到去除血管瘤的目的。此外,因其配有单根石英光导纤维,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方便的特点,不仅可以用于治疗面部、颈部等皮肤表面的血管瘤,还可以治疗口腔、鼻腔等狭小腔隙的血管瘤。研究组患者均采用Nd:YAG 激光治疗,采取准接触式或插入式的方式照射,针对浅表性或小型的草莓状血管瘤,可用光导纤维进行扫描式照射,直至瘤体收缩,瘤体表面呈白色即可;针对体积较大、深在新的草莓状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则需在瘤体基底部做一个小孔,然后将光导纤维插入孔内扇形照射,既能有效去除血管瘤,又不会对血管瘤周围组织及黏膜造成损伤。在对双脉冲、低能量1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患者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中,19 例患者治疗全部有效,其中的12 例浅表血管瘤患者中有10 例经3~4 次激光治疗后均达到治愈或显效,有2 例经6 次治疗后达到治愈;另外7 例深在型或混合性血管瘤患者中有4 例治疗6~7 次达到治愈,1 例治疗9 次后治愈,1 例治疗1 次有治愈,1 例治疗有效后自行终止治疗。该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可表明Nd:YAG 激光治疗血管瘤患者疗效确定。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连续Nd:YAG 激光在皮肤血管瘤治疗中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不良反应少。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原为眼科降眼压用药,使用该药局部外科易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或色素脱失等不良反应,所以患者需每隔数分钟滴几滴以防干燥。一般情况下,连续Nd:YAG 激光的功率不超过50W,功率过大易导致瘤体破裂出血,给患者留下较为明显的创伤,创面愈合后也会形成瘢痕;而功率过小就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本研究中研究组大部分患者选用的激光功率为20~30W,深在型血管瘤选用30~50W 的功率,这既能确保有效的治疗效果,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Nd:YAG 激光照射时间也非常关键,在相同功率的前提下,如果照射时间过长,血管瘤吸收的能量就会更多,极易引起血管瘤周围组织的热损伤,进而导致色素沉着或形成瘢痕;若照射时间过短,血管瘤吸收能量少,则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所以,本研究患者Nd:YAG 激光照射时间为2~3s/次,但是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血管瘤对激光的反应程度而调整照射时间,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此外,Nd:YAG 激光辐射可到达深层0.4~0.10cm,达到周围组织的辐射强度较小,因此减少了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连续Nd:YAG 激光在皮肤血管瘤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该疗法能够有效去除病灶,促进患者皮肤恢复正常状态,而且治疗安全性高,患者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