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1-06-01 14:52徐伟新
粤海风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

徐伟新

202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对中华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华民族的历史由此被改写,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由此而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复兴目标由此而来。

一、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自康熙元年(1662年)开始,一直到乾隆1796年退位,这130多年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个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是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农作物总量排名世界第一;人口3.13亿人,在整个世界也排名第一;城市也有很大发展,当时世界上共有10个城市的居民超过50万人,而中国就有6个(北京、南京、扬州、杭州、苏州、广州);对外贸易也急剧增长,如南京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有丝织工数万人,“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吴敬梓:《儒林外史》)

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在该书《中国》词条下面这样写道,“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这是一个文明的国度,不单是一个古国,而且是一个大国。

在当时,中国热席卷了整个欧洲,像法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德国的莱布尼茨等,都对中国大加褒奖,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如,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莱布尼茨认为,“欧洲较之中国优越之处,在思维和思辨的科学……但一转到实践哲学,即生活、伦理、政治实践,欧洲人便难以和中国人相抗衡”。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也非常迷恋中国文化,她在圣彼得堡修建了中国宫、中国剧院、中国亭、中国村,还有19个像中国一样的庭院式别墅。

几乎同一时期内,当大清还固步自封于“天朝上邦”,西方社会已经爆发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腾飞发展。此后,中国便开始落后于世界文明进程。

众所周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和英国的第一次交锋。从投入兵力来看,英国最初的士兵是4000人,整个战争期间是2万人,而清政府总投入兵力是英国的数倍、数十倍。结果呢,以中国失败并割地赔款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等。

我们通常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将近20年后,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次鸦片战争波及北京城。1860年圆明园被一把火烧掉,12生肖兽首铜像基本都流失海外,直到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才正式回归圆明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讲过:“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

之后又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像《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两千年的自然经济结束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二、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

有些人讲,鸦片战争是“两片树叶”的战争,一片是茶叶,一片是鸦片,就是这样“两片树叶”改变了中国。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在沉重的历史面前,轻飘飘的“两片树叶”的说辞太过轻描淡写。究其中国失败的深层原因,以下三点不容忽视:社会制度的腐败;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闭关锁国,禁锢思想。

1. 社会制度的腐败

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进行了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1899年,意大利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这些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虽然有些革命是反复的,但不管成功、彻底与否,都加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瓦解,推动了民族政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西方因为这样一系列改天换地的大革命,迅速地脱离传统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跃上了世界文明進程的制高点。康有为当时有一个说法,“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新政,即新的政治理念;新法,即新的法律思想;新学,即新的学术主张、知识;新器,即新的科学技术工具;绝出前古,即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横被全球,即全球所向皆靡,其他的文明,像农耕文明根本无法与之对抗。

而当时的中国呢?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正在一步一步地收紧权力,把封建皇权推向了空前集权的巅峰。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唐朝之后,宋、明一步一步集权,到清朝达至顶峰。皇帝对国家的统治、对整个国家信息的掌控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刺察,朝议,奏事。刺察,由大臣代表皇帝,到全国各地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朝议,是皇帝每天上朝,大家提出问题,一起商讨,解决问题,规划战略;奏事有两种,一种是面奏,一种是折奏、书奏,就是折子。康熙时有了密奏,只对他个人负责,而且异常严格,目的是加强皇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多次受少数民族的入侵,巩固大一统格局是历朝历代皇帝的一个执政要旨,以维护国家主权。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高度集权的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传统社会陷入一种循环性的停滞。因此,改朝换代就是不停地在循环,阻碍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之路。

公元前81年,汉代有个桑弘羊之问,朝廷两方在辩论,到底是国家把经济大权集中上来,还是放权让民间经济更加有活力、更加活跃。如果朝廷不把经济大权抓在手,经济战争的钱从哪里来,中央怎么有财力对付地方割据呢?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桑弘羊之问。到1068年,在宋朝的延和殿又进行了一次庭辩,两个代表人物王安石和司马光,辩论问题的实质与桑弘羊一模一样。最终的结果都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包括在经济上的高度集中,使中国始终处在自给自足的循环当中,经济和政治的集中、集权几千年没有改变。这种高度集权的社会制度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一潭死水般的沉寂。

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因抗英被罢官,放逐到新疆伊犁,路途中林则徐遇到魏源,魏源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搜集当时世界的情况编成《四洲志》,一年后魏源把它整理成《海国图志》出版。中国第一次喊出“師夷长技以治夷”的口号,学习国外的东西,再去反制他。

2. 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

17世纪以后,科学革命席卷欧洲。欧洲科学革命的先驱哥白尼,早在1543年就发表《天体运行论》,该学说的核心是“太阳是中心”,过去人们都认为地球才是中心。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和钟摆的运动,发明了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大大改进了科学观测的手段。17、18世纪之交,牛顿提出运动的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阐述了经典的力学理论。牛顿之后,大批的科学家、技术家、实验家涌现出来,大批的科学成果诞生,大批的科学机构成立,研究自然科学在整个欧洲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机制,科学、技术、实验三足鼎立,相互促进、相互牵引,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在棉纺织业中发明了织机,使纺织的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在动力机器方面,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随后汽车、轮船、蒸汽机车相继产生,使得工业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劳动生产率几倍、几十倍地提高,工业能力的发展使英国的经济腾飞。工业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新兴城市,像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地流向城市,城市化由此开始。到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2。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交易的一切工具也都合乎逻辑地使用起来。像证券、信贷、交易,最早是在阿姆斯特丹,后来伦敦、日内瓦、巴黎也相继参与。信贷、证券大大便利了商品的批发和国际的支付业务,整个市场被活跃的信贷大大推动。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一浪推一浪地向前发展。

反观中国,限制工商业。过去有句话叫士农工商,社会的分层中,士是第一位,读书人做官更是学而优则仕,工和商属于末流。雍正说,农为天下之本物,而工贾皆是末流,经商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不利。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认为科学技术是形而下,认为发明创造是奇技淫巧。1792年,英国有一个庞大的使团来到中国,特使马家尔尼给乾隆贺80岁大寿,礼物中有天球仪、地球仪、西瓜大炮,还有西洋船模型、望远镜、铜炮等。朝廷看了虽然喜欢,但只把它们作为一种把玩的物件,作为一种贡品放到宫里面来收藏,根本没有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技力量和军事价值。

当时宫廷聘请了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但是西方的科学在中国始终没有迈出宫廷,没有走向社会,没有跟生产力相结合,只是供皇帝个人去观赏。1825年,英国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而中国不知道铁路为何物。莫言小说《檀香刑》里面讲到,在山东潍坊高密修了一条铁路,百姓哗然,说这是“龙脉”,铁路怎么能修呢?这就把整个高密的风水破坏了,大家非常恐惧,要去破坏铁路。这就是近代以前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一种认识。

中国的机器工业出现在19世纪末期,比英法美等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还要晚几十年,这体现出科学技术的巨大差距。明朝之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很有成就,全世界3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国占175项。但经过清朝200多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相比西方晚了几乎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才缓慢地介绍到中国。

3. 闭关锁国,禁锢思想

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向全世界扩张的步伐骤然加快,建造船队、军舰,组织船队航海探险,组织贸易公司到世界各地寻找商业机会,掠夺金钱、土地和人口,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据估算,英国在1757年到1857年这100年间,仅从印度一个国家运回本国的货物和货币总值达120亿金卢布;在1701年到1801年100年间,从非洲贩卖200万黑奴进行贸易,把人当作商品。

闭关锁国,拒绝交流,这是清政府对外关系的基本态度。他们不知道同时期内世界上发生着什么事情。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信中讲,“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康熙初年一度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是,又决定不准外国人来华贸易。按传统做法,只有在外国人对华“朝贡期”内允许贸易,期限一过,便停止贸易。到康熙五年时宣布:下不为例,永行停止。不准外国人来华贸易,这一政策影响清朝100多年。

中国当时的造船技术很发达,完全能够造大船,明朝即有郑和七下西洋。然而,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杆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无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在关闭国门的同时也关闭了人思想上的门窗。同政治体制相适应,文化上把儒学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尤其用力提倡程朱理学。一方面,清朝引导知识分子只研儒家经典,科举、考试要以朱子(朱熹)的注释为准则,“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之”;另一方面,采取高压政策,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只好潜心古籍,埋头注疏和考据。

先秦百花齐放、气象万千,汉代以后独尊儒术,一步一步走向极端,并以此来树立中国的思想。雅斯贝尔斯提出,人类的轴心时代是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600年,几大流派,中国的儒家、道家,印度的佛学等,都在那个时期。而汉代至清朝,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的主导意识形态。禁锢思想实质是禁锢人的创造性,扼杀人类的创造性。所以,当人类由传统走向现代,最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主导中国未来的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却如一潭死水般地沉寂。在这种沉寂中,中国不可能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有这样一种认知,认为:外国人个儿高腿长,腿不会弯曲,打仗就拿着长竹竿向腿部扫,一扫就倒;外国人是蓝眼睛,最怕光,到了正午眼睛无法看见,自动丧失战斗力。甚至,林则徐都相信,只要断绝西方的茶叶和大麻,西方人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去。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从盛世急坠而下,用马克思的话来讲,“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诗人最富想象力,但是任何的诗人都不可想象中华帝国这样一败涂地。

马克思曾经讲:“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鸦片战争使中国备受屈辱,中国近代在屈辱中开始,这也推动了中国人的反思,激发了中国人的觉醒,推动中国提出了振兴中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经历了三个时刻:救国、兴国、强国,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伟大实践。

1. 中华民族复兴第一步:救国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提出的第一个历史任务:觉醒、救国、救亡图存,国家独立。怎么救国呢?康有为提出变法维新,1895年发起公车上书,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但最终戊戌变法失败。孙中山1894年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提出要以和平的手段、渐进的方法进行社会改革,遭到拒绝后远走海外,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用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孙中山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性巨变的第一人。

历史上,中国有三次喊出恢复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第一次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讨元战斗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元朝),振兴中华;第二次是興中会口号,驱除鞑虏(清朝),振兴中华;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辛亥革命以后,沸沸扬扬,先是袁世凯专权,之后又有张勋复辟,各种思潮涌现,大大小小的团体政党有300多个。但是中国到底何去何从?莫衷一是。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经过28年浴血奋斗,最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近代史、革命史印证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从孙中山到毛泽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挽救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救国的任务实现了,达到了。

2. 中华民族复兴第二步:兴国

国家站起来要站得住,最重要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一切发展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立制度以后经历了若干次考验,第一个最大的考验就是抗美援朝。这些考验使中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这些代价也促使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立住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中国共产党做了很多探索,也走了很多弯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弯路,但是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住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立住了,中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生产生活自我供给的角度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类的国家,包括世界上所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所以,中国是最有底气的国家,最有条件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靠外人。这30年,虽然有些探索的代价很大,但为后面的强国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3. 中华民族复兴第三步:强国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通向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邓小平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笔者将这一理论贡献做了一个归纳,称作3M理论:猫论、模论和摸论。

第一个M是猫论,猫论是生产力理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首要的。邓小平的猫论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也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发展,经济上不去,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又怎能说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问题做了充分讲述,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成就的基础上,社会主义要拥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历史上存在误读,尤其“文化大革命”时期,“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邓小平扭转了这一思想误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由此,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个M是模论。模论是中国扬弃了苏联模式,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在中国体制当中的印迹很深,这确实有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党的“一大”时候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一大”的召开苏联是支持的。苏联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给予积极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派专家帮助中国建设,等等。客观地讲,苏联模式帮助了中国,但也带来很大弊端。毛泽东很早意识到这一问题,提出以苏为鉴。邓小平果断提出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推动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

第三个M是摸论,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它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文革”之后第一个大讨论就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其深层意义是哲学上的,是从实践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的两条哲学路线,这样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整个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为例,广东人思想是很解放的,广东敢为人先的精神也鼓舞了全国。1992年,邓小平视察我国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谈话,引起全党全国思想极大震动,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四、新时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结合国情世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路线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布了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倡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十四五”规划回答了一个问题,中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国际环境日臻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如何统筹好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第一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还要继续去完成,而第二个大局越来越显得复杂。在迈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之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纷纷涌现,给整个世界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全球经济大衰退。未来世界的新秩序将会是怎样的?这确实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共同难题。

疫情终会得到遏制,疫苗已经研发接种,中国经济正在复苏,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很有信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给了我们信心,也给了我们信念。我们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概括起来四句话:

第一句话,坚持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句话,如何办好自己的事情呢?“两个大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相互连通,构建发展新格局,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是发展,“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时期有什么不同?最主要的不同就是高质量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新基建、新动能、新时代。以新基建为例,“十三五”时期是修了多少路,道路有多宽,盖了多少房子,铁路通了有多少公里,而“十四五”规划的新基建是超越它,基建修路的最基本的经济功能是把碎片整合起来,把零散的资源和市場整合起来,以带动致富。“十四五”规划是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这三大技术覆盖所有基本建设,在一种新的平台上把市场和资源整合起来,是高阶整合、一体化管理。

第三句话,我们的目标是办好自己的事,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21世纪中叶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句话,积极参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性。中国可以搭车,可以去影响世界,但是世界的风吹草动,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中国。对于全球化,对其双刃剑和双重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十四五”规划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战略安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应对风险挑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以及塑造外部环境的能力都会不断地增强,中华民族将会不断地迎来新的更大胜利。

本文根据作者在广东省青年文艺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
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
谨以此歌献给伟大祖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助人为乐的小牛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热热闹闹过大年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