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觉挪移的食器设计流程研究

2021-06-01 03:28孙枭栩
艺术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构建原则设计流程

孙枭栩

摘 要:以食器为例,探究感觉挪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拓宽食器设计思路为目标,对感觉挪移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感觉挪移应用在产品设计中的产生条件:感知关联、认知经验、情感共鸣;并提炼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构建原则:触发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共鸣性原则。基于感觉挪移应用在设计中的产生条件及构建原则,提出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流程,为食器设计提供以用户通过食器感知对食物感知体验发生改变的新设计思路。

关键词:食器设计 感觉挪移 构建原则 设计流程

民以食为天,与“食”密切相关的产品,即食器,自古至今扮演着重要角色。主食食之果腹到茶饮闲情雅致,从需求层面可以将食器设计分为两种设计思路,一方面是功能需求的实现,一方面是审美需求的实现。功能需求的实现,即对不同类型的食物,食器形态所需达到的功能需求,如针对液体形态的食物,决定着食器的形态纵深有深度;审美需求是基于功能需求上的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形状、颜色等元素的改变,对使用者传达精神思想。本文意于拓宽食器设计思路,将设计目标延伸于食用者通过食器对食物的感官影响上,探索新的设计思路流程。

人的五感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构成,五感之间并不独立,五感相互作用形成认知,一种感知引发、影响另一种感知的效应称为感觉挪移。感觉挪移最早被提出的领域在营销领域:路易斯·切斯金(Louis Cheskin)在自己的著作《How to predict what people buy》中写到:用户对包装、形象或品牌的积极反应会转移到产品本身,从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整体评价;同样,与产品相关的消极反应也会转移到产品本身{1}。他将这种非产品本身的感官判断对产品的整体评价的影响现象称为“感觉挪移”。本文将通过对感觉挪移的理论研究,分析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产生条件与构建原则,建立感觉挪移应用在食器设计中的流程,尝试建立以食器感知的变化定向影响食用者对食物的感知变化的设计思路。

一、感觉挪移的形成

感觉挪移的形成由两个层面构成,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生理层面即为同感官之间产生联系;心理层面即为在生理层面的基础上,唤醒大脑中的记忆与认知。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相互作用形成感觉挪移。

1.生理层面

在生理层面上解释,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够引起该通道的感觉,当这种刺激还引发了其他通道的感觉,即不同感觉之间发生了联系,在神经学领域称之为“联觉”“通感”或“联感”。这是一种具有神经基础的感知状态,我们通常看到蓝色会感到清凉,看到红色会感到温暖,这些是常见的一种感知引起另一种感知的情况,同时还存在特殊联觉感知的情况,这一类人群被称为联觉人,他们有的会感觉到数字“2”是草绿色的,甚至有的人会感知到气体的形状,其实真正的事实是气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认知神经科学对为什么产生感觉挪移效应尝试进行解释,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不同感觉方式的许多刺激特征之间表现出一致的交叉对应关系。如,人们始终将高音调声音与空间中小而亮的事物相匹配{2}。

2.心理层面

人的五感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大脑对事物的整体判断,生理层面的基础判断也会体现并影响心理层面的判断,如记忆、认知等。人的大脑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当我们的感官接收到刺激,会唤起我们曾經对相同或相似刺激的记忆。如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雪这一事物,通过触摸雪感受到的温度,在大脑中形成雪是冰凉的记忆,当我们再次看到雪或者与雪相关的事物时,我们的记忆被唤起,从而给予我们冰凉、寒冷的感觉。麦当劳的咖啡宣传海报则运用了这一原理,通过红外线温感的颜色变化,传达咖啡的温度的温暖效用,唤起用户在寒冷环境下捧着一杯热咖啡的回忆或认知,完成视觉感知到触觉感知的挪移。聂淼、石峰亦曾尝试通过研究通感与视觉要素的关系,分析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层次,探究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效果{3}。

3.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相互作用

生理层面的联觉与心理层面的移觉相互作用,将一种感官刺激(本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感受(通觉),即形成感觉挪移。感觉挪移的生理层面效应具有自发性和差异性,感觉挪移的心理层面具有关联性、触发性和共鸣性,感觉挪移的产生是生理与心理的共同作用,是感觉到直觉的生理因素,再到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

二、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产生条件及构建原则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钱钟书曾在《通感》中这样描述过他对移觉、通感、感觉挪移的认识。无论是在文学中,或是心理学中,感觉挪移的定义都基于五感间的相互联系,下面将通过研究分析通感(移觉)在文学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研究感觉挪移在产品设计中的产生条件与构建原则。

1.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产生条件

(1)感知关联

在文学中,通感(感觉挪移)是比喻的一种延伸。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拟作另一个事物,是事物与事物间的关系。通感则更进一步,在事物间的关系外,涉及到人对事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将不同感受进行关联,是事物与感受、感受与感受间的关系。即通感的作用条件,是建立在人即读者,对应产品设计中的用户,对事物的感知的基础上。感知是用户对产品进行认知的第一个环节,感知关联即在对产品元素感知后,将不同元素带给用户的不同感受进行整合并与其他事物可能存在的感受进行关联。

(2)认知经验

认知经验并非人自出生就存在的认知,是人通过后天学习、记忆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积累。感知关联是用户对产品认知的第一个环节,在对产品元素感知后,认知经验对感受到的元素进行分析判断。如我们看到形似闪电的折线符号时,我们会意识到这代表附近有高压、高电的存在,这个意识并没有伴随我们出生就存在,是我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并在大脑中存留记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读取到与之相似的视觉元素,则会唤醒对应的认知经验。

不同的个体,认知经验存在差异,面对同样的感知元素则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与认知。同样是对相似的折线符号,对不同事物更为熟悉的人群可能唤醒不同的认知经验:

(3)情感共鸣

“望梅止渴”原意是当说到梅子的时候,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止渴。这一过程即为认知经验的作用,是基于理性的、确定的常识:梅子是酸的。如果将认知经验定性为理性的感知过程,情感共鸣则是感性的感知过程。情感共鸣基于用户的情感模式,通过产品元素的感知,唤醒相关的记忆进行思考和情感融合,与认知经验相较,是精神层面的思考和判断。如原研哉设计的梅田医院的标示系统,针对特殊科室人群:孕妇与儿童,医院的标示系统使用的是白色棉布,所有标示的外观是圆润、柔软的,以唤起用户对与棉布给予人的情感记忆,即柔软、温和,提升用户在医院的温暖体验。

2.在设计中感觉挪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中感觉挪移的产生条件有三,对应产生条件,总结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构建原则,即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用感觉挪移建立产品本觉与用户通觉间联系的方法原则。笔者通过分析总结,主要归纳为:触发性原则、关联性原则与共鸣性原则。

(1)触发性原则

用户使用产品是一个过程,用户行为会决定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深度,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分析用户行为所涉及到的产品感知元素,对其进行设计,使用户感受到感觉挪移作用过程中的“本觉”,触发感觉挪移的形成,通过感知关联、认知经验、情感共鸣的作用,形成“通觉”感知。有效的感觉挪移构建建立在有效的感觉触发基础上。如涟漪水龙头,Smith Newnam通过改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视觉元素:水流下的LED灯的颜色,表示出水温度,这一过程首先触发使用者的视觉感知,在此基础上唤醒用户对颜色与记忆间的联系,这种通过颜色区分冷暖水的设计在水龙头等产品中存在普遍性,追根溯源是颜色与冷暖感知间的感觉挪移作用,感官触发为基础。

(2)关联性原则

在文学作品中,通感的应用基本原则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事物必须存在契合点。在应用通感描述事物一时,首先选择一个事物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两点,一是与事物一有相通的属性,即选择是否“稳妥”;二是事物二与事物一相比更易被读者感知,或更使读者印象鲜明,即选择是否“形象”。满足这两点读者则可以通过事物二的某些特点更好的理解体会事物一的特点。文学中应用通感的目的是使被表述的事物更加形象,则遵循将不形象的事物向形象的事物的表述方向,即用具象表述抽象。

与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在产品设计中,感觉挪移的应用主要遵循稳妥原则。即,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产品的“本觉”与“通觉”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也就是属性相通。如韩国设计师Sae-rom Yoon以卵壳的形态设计了一款椅子:Segment Chair,卵壳的造型呈现的包裹保护的形态与温暖、安全、放松的体验感相匹配,即存在关联性,为合适的关联关系。产品设计中的感觉挪移,是一种感觉对另一种感觉的影响过程,所以并不存在文学作品中形象原则的情况。

(3)共鸣性原则

文学作品中,存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身世经历都会影响作者与读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在产品设计中,亦是如此,设计师需确定用户对产品感知的共性,来实现设计目标。用户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地域特点等因素,都对产品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准确把握“本觉”与“通觉”之间的挪移共性,是引发用户对产品产生共鸣的关键。在具体设计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定向实验的方法寻找感官之间的共鸣性。Cheskin Added Value(Cheskin创立的咨询公司)对不同包装的罐装七喜(Dr Pepper/Seven Up公司的檸檬汽水)饮品的味道进行实验分析,发现:当七喜的罐装包装的色彩中,绿色的面积比例增加15%以上时,饮用者的味觉体验中有更多的柠檬的味道。

三、感觉挪移应用在食器设计流程

根据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产生条件与构建原则,对将感觉挪移应用在设计流程中进行研究,设计流程思路如下:

1.明确感觉挪移的作用效用,即设计目标;2.对目标产品的感知要素进行提炼;3.确定感觉挪移作用的“本觉”要素,与之对应的为感觉挪移应用在设计中的触发性原则,即使用过程中触发用户发生感觉挪移的基础环节:“本觉”感知;4.依据设计目标,确定感觉挪移作用的“通觉”要素;5.建立“本觉”与“通觉”间的联系,建立联系过程中,需遵循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关联性原则、共鸣性原则,以保障感觉挪移向目标效用发生;6.依据“联系”确定“本觉”特性,进行设计。

将食器作为设计对象,带入设计流程,进行整理:

以定向影响用户味觉感知作为设计目标,确定特定影响方向作为感觉挪移效用;依据触发性原则,对食器感知要素进行提炼,可以得到:五感中,食器的感知要素以视觉要素与触觉要素为强作用要素,听觉要素、嗅觉要素与味觉要素为弱作用要素,具体分析两种强作用要素有以下几个主要要素构成,视觉:颜色、形状、材质,触觉:材质、重量;针对提炼所得的主要感知要素,确定其中一种或多种元素作为“本觉”要素;由设计目标确定“通觉”要素为味觉要素;建立“本觉”与“通觉”间的联系,遵循关联性原则与共鸣性原则,可以通过问卷调研、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定向关联建立;依据“本觉”与“通觉”的联系确立,确定“本觉”特性,进行设计。

不同设计目标、不同设计对象都将影响设计流程最终的结果,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以保证确定“本觉”特征的准确性。

结语

通过对感觉挪移的理论研究,及感觉挪移在设计中的产生条件与构建原则的分析,提出了感觉挪移应用在设计中的思路流程,将该流程应用于食器设计中,对定向改变用户使用食器过程中对食物的感知体验进行探索。从食器设计角度改善食物感知,是食物领域与产品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希望本文对感觉挪移的应用研究可以在此方面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同时,本文研究处于前期理论研究,具体设计实践与实验研究还将继续进行。

注释:

{1}Cheskin L. How to predict what people will buy[M]. New York, NY: Liveright, 1957.

{2}Spence Charles.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 A tutorial review[J].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011(01), 73(4).

{3}聂淼,石峰.基于包装设计的艺术通感视觉传达效果分析[J].艺术科技, 2017, 30(7).

猜你喜欢
构建原则设计流程
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构建原则及方式研究
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新方向
初探VHDL语言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微课程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的设计和应用
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