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角色 解读文本

2021-06-01 01:31周金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卖炭翁高潮矛盾

周金霞

《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在教学《卖炭翁》时,我采用了“走进角色,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还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经过实践,我发现该教学方法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某一类型的人物。“走进角色”是指在文本教学中,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亲密接触,抑或是将自己转换成作品中的人物,从而体验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解读文本的目的。

那么,我在《卖炭翁》一文的教学中是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角色”的呢?

一、变换角色,感知人物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所选的古诗文,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思。第24课的《唐诗二首》是古体诗,一首是白居易的《卖炭翁》,一首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从小学至今,诵读过的唐诗将近百首,但多数是篇幅不长、句式整齐的格律诗,而且内容多为写景咏物、明志抒怀。在以往唐诗的学习经验里,学生还未曾遇到过这样长的叙事诗。

如何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感知诗中的人物形象呢?上课伊始,在学生自主梳理了文言字词之后,我先确定变换人称讲述的关键点,布置讲述的要求,让学生以卖炭翁的身份讲述诗歌第一段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感知卖炭翁的形象。任务布置如下:变换角色,分组自述卖炭翁的生活状况。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述。通过变换人称,文中的“卖炭翁”已然变成了“我”,即学生自己。因此,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更容易进入诗歌的情景中,更容易有切身的体会。在这个教学环节里,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二、扮演角色,体会矛盾

《卖炭翁》的第二段是这首叙事诗的高潮部分。这个矛盾的高潮与一般的矛盾高潮不一样。一般的矛盾高潮是双方激烈化的较量、拼力,而这首诗歌的矛盾高潮是以两位宫使的嚣张跋扈、强取豪夺为主,以卖炭翁无可奈何、无力反抗为辅。矛盾双方在地位、力量、架势上都显得很悬殊,所以这样的矛盾高潮在视听上必然显得不够激烈,但是这种以一方的沉默忍耐、另一方的颐指气使表现出来的冲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然而,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呢?

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积极感受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深入理解与感悟文本。这也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审美认知的有效途径。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剧本创作和演出排练。与此同时,我用幻灯片显示出排练的要求:

友情提示:注意人物的神情态度、动作举止、语言对话。

当然,我故意在提示里给学生挖了一个“坑”,即“语言对话”。学生根据我的提示,便努力地在排练中将人物的神情态度、动作举止、语言对话想方设法演绎出来。

排练结束,我便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演得很精彩,矛盾冲突很激烈。尤其是双方的语言十分丰富,有两位宫使的傲慢无礼的话语,更有卖炭翁凄惨的述说、苦苦的哀求和勇敢的阻止。可以看出学生对角色扮演这个教学活动非常青睐,一个个都成了“戏精”。适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卖炭翁会苦苦哀求、竭力劝阻宫使吗?这里的表演跟诗歌内容一致吗?学生对照文本内容,很快给出结论——不会!因为诗歌中写道“宫使驱将惜不得”。我随即让学生重新演绎矛盾。第二次的角色扮演,虽不及第一次热烈,但学生把宫使的嚣张跋扈,卖炭翁的悲苦无奈表演得入木三分,让在座的同学和我不禁为之动容。

面对《卖炭翁》这样有着正反对立的人物、有着矛盾高潮的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作品中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化被动学习为主动体会,化刻板的定义为积极的建构,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审美认知都是有益的。

三、续写角色,领悟情感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感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我又设计了“续写角色”这个环节。在上一个环节中,以宫使夺炭离去作为结局。然而对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来说,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诗人白居易之所以没再赘述卖炭翁被抢夺炭之后的故事,意在通过留白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如果本課的教学就在文字收束时结束,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想象卖炭翁之后的经历,那么,这篇叙事诗悲剧力量的释放是不够彻底的。

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卖炭翁这个角色续写故事:当卖炭翁驾着一辆空车往回走时,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悲剧的力量,体会诗歌的主题,也为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作,我给出了下面的提示:

请用上以下词语:雪、冰、卖炭翁。

其中“雪”“冰”的提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环境的描写,这不仅呼应了诗歌的开头,还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以此来烘托人物命运的悲苦。学生先独立思考,静心写作,然后再进行展示。

学生一:卖炭翁驾着一辆空牛车,往终南山赶去。路上冰天雪地,他又饿又冷,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路边的雪地里。

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续写,已经将卖炭翁这个角色的悲惨命运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学生二:忍泪含恨不敢言,牛踏泥水空车前。声声叹息谁家翁?又饿又乏天地冻。碾冰上山伐薪去,烧炭又愿天再寒。

这名学生的续写较之第一个学生,又多了一些亮点。首先他是用文言的形式进行续写的,句式工整,讲究押韵。其次他想象丰富,将卖炭翁眼前的悲苦和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

我们发现通过角色的续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积极关注老翁的前途命运,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深入诗歌文本反复感悟之后,再跳出诗作,为诗作中的角色续写故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升华学习所得,领悟诗作的内涵,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从“变换角色”到“扮演角色”再到“续写角色”,这三个环节充分实现了以“角色”为核心,将语文训练的能力点层层推进的教学目标。从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走进角色”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走进人物,自主构建思维品质;走进文本,实现作品艺术审美价值。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直观体现。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麒麟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卖炭翁高潮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丫头坪的卖炭翁
『四化』助推学雷锋掀高潮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