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敏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自主性阅读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关键性影响作用。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自主性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的核心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的输出,也不是一味地培养技能,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现有阅读能力与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多样的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让阅读气氛活跃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翠鸟》时,小学生由于受到阅历的局限,并未真实地观察过翠鸟,知之甚少,所以无法参照文本的描述去想象翠鸟的模样,也领会不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翠鸟的图片,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真切地观赏到翠鸟生动的形象,体会翠鸟的可爱,调动学生对阅读的求知欲。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在赏析文字时不断地积累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人生阅历“寥寥无几”,以懵懂的心态看待外界事物,所以教师要明确地为小学生指明成长道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人意识。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站在人与自然两个角度对文字进行分析,指明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淡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等是丰富的,可以循环利用的。然而,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日益破坏,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枯竭,继而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个体差异也会让阅读能力各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多层次划分学生,设計不同的问题:日常生活中遇见过破坏环境的事件吗?如果你见到了那样的场景,你会怎么做呢?你有过破坏环境的行为吗?又会怎样改善自己的行为呢?把讨论的话题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一刀切”的发生。
自主阅读要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会。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自我阅读时间。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①阅读过程中,你发现这位父亲的精神正常吗?认为正常的同学请查找相关的文字说明,持有相反观点的学生也要查找到相关的文字说明。②对比以前接触过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点有哪些特殊之处呢?③阅读完文章后,脑海里闪现了哪些东西呢?有哪些感想?利用三个疑问给学生指向了一个目标,在活跃他们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而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为了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需要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问题,勇于质疑,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生字与生词;接着画出诗中关键部分,体会诗情;最后熟读并背诵,积累好词好句,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文精髓。教师要切实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定期开展“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的实践, 带领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模拟采访、社会采风、社区活动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双手与大脑去感受人生百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发展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