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梦瑜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核心素养开始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然而许多教师在初次接触的时候混淆了“核心素养”与“核心素质”的概念,以致忽视了宝贵的教学理念。所谓“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平日学习语文时的修养,它包括才能、品格、技艺和学识等多个方面。目前,有关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文化学识。透过核心素养落实拓展阅读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阅读的情趣和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语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根据核心素养理念进行的拓展性阅读活动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学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自己的人生,从而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不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拓展性阅读课的展开并不是盲目的,它讲究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实在核心素养理念中,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兴趣同样是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则是落实现代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所以,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拓展性阅读课,第一步便是挖掘阅读材料中的趣味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秋天的雨》为例。阅读这篇文章之后,学生无不被文章中有关“雨”的精彩描写所感动。在拓展阅读期间,我又给学生设计了几个问题:①秋天的雨还有哪些特点?②与秋天的雨相关的典故、谚语有哪些?③秋天除了雨水之外,还有哪些特点?随后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大胆陈述。有的学生表示“一场秋雨一场寒”。那么这句话又出自哪里,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就这样,在不断的探索和研读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得空前高涨。
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在拓展阅读期间,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杨梅的生长纪录片,以及杨梅的种类等等。这不但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中有关杨梅特征的描述,同时也勾起了他们的馋虫,甚至很多学生表示想要一尝为快。而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一些文章挪到了课堂当中,比如《杨梅》《我爱杨梅》等。这些文章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杨梅,并达到了借物喻人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近距离了解杨梅,了解其背后的思想真谛,可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而且原本就对杨梅充满了好奇心的学生在这个情境的激励下可以瞬间融入阅读环境中,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语文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开展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所以透过核心素养理念开发语文拓展阅读课,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是重中之重。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期间,我给学生提供了精读和略读两种阅读方法,又给他们提供了拓展性阅读篇目——《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我首先抛砖引玉:①文章分为哪几个部分对小兴安岭进行了描述,哪些桥段体现了小兴安岭的美?②文章中涉及了哪些修辞手法及相关基础知识,是否可以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进行仿写训练?③文章在描述小兴安岭的美的同时,向我们传递了哪些思想,我们又该如何去做?三个问题指向了三个阅读方向,学生可以循着这些切入口进行自主训练。期间,虽然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通过初次体验,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构建起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认知。待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在阅读期间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指导,从而完善他们的不足之处。
有的学生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认为阅读只有按照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才能取得效果,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只是围绕这两种方法对上述三个问题展开探究,缺乏变通。尤其是在探索第三个问题的时候,翻遍了文章也未能找到理想中的答案。殊不知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人在深入思考的时候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客观看待阅读方法和实际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样,因为我事先告诉学生“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所以一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了标注,却未能主动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求帮助,以致他们的困惑到最后也未能得到解决。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障碍进行整合,然后进行课堂汇报。在这期间,我们可以针对全体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性地讲解,或一对一地指导,由此做到教学兼顾整体。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更是为了丰富个人的学识思想、认知底蕴,更深刻地了解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在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构建拓展阅读课期间,还要透过课文挖掘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熏陶,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双重成长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我将说明文《杨梅的生长》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总结一下杨梅生长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用价值、实用价值等。通过阅读、查找、探索与总结,学生不但全方位地了解了杨梅,同时也让这部分知识点成为他们思维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当学生日后写到有关杨梅的作文时就可以及时提炼资源,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脱离教材、书本的束缚,将信息技术设计为拓展阅读的阵地,以此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视听情境。例如在学习完《司马光》这篇课文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司马光”这个人,我利用信息技术将《资治通鉴》展示给了学生,其中包括了这部著作的创作年代、背景等。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必要的桥段,我还采用了影音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信息呈现在课堂上。通过多重形式的引导,学生意识到司马光不仅仅是一个聪明果断的孩子,更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而后,我们还可以将司马光提出的经典名句落实在课堂中,指出其意义,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由此间接扩充学生的思想认知,并确保他们可以将这些名句完美地融入个人作文之中。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我们有必要合理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体验契机,以此让学生告别谈阅读色变的时代。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综合能力差异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表现状态是不同的,我们要用客观的视角看待他们的差异,并在教学指导等方面做到因人制宜,以此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