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对策——以云南省宣威市为例

2021-06-01 11:04何电昌云南省宣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宣威市机体养殖场

文│何电昌(云南省宣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据云南省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疫源调查信息,宣威市重大动物疫病零星发生,据反馈是畜禽免疫问题导致的畜禽抗体保护率低而引发。宣威市动物疫情测报站的监测结果显示,宣威市部分乡(镇、街道)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较差,抗体保护率低于70%,存在一定的疫情安全隐患。

而动物自身体质不佳、疫苗运输保管不慎、免疫技术不规范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疫苗效价降低,进而造成动物免疫失败,影响免疫效果。笔者多年在基层从事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和对策分析如下。

一、宣威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以生猪生产为主导、火腿加工为引领的畜牧业是宣威市特色优势产业。受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宣威市生猪生产下降到历史低点,但宣威市人民政府迎难而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曲靖市扶持发展畜牧业政策,并加强领导和增加投入,依托宣威市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优势,推进宣威市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展。

2020 年,宣威市共出栏肉猪405.6万头、肉牛12.52万头、肉羊32.78万只、肉禽575.5万只(羽),肉类总产量54.03万吨、禽蛋产量1.32万吨,畜牧业产值61.27亿元,完成2020年全年任务61亿元的100.44%,占农业总产值108亿元的56.73%。

截至2021年3月,宣威市建成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6944户,其中年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566个(年出栏肉猪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2个)。建成养殖规模5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824个;其中养殖规模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478个、500只以上的33个;建成养殖规模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100个,建成年存栏蛋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个,建成年出栏肉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8个。宣威市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畜产品总产量大幅增长,产业地位进一步凸现,畜牧业成为宣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二、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

1.动物自身体质因素。

(1)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对初生动物有保护作用,也会影响仔畜的免疫效果。当免疫抗体的滴度高时,对动物实施免疫接种,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失去保护作用。

(2)动物患病的影响。若动物处于疫病潜伏期或已患有其他疾病,动物机体抵抗力会下降,如果此时接种疫苗免疫会诱发疫病,使动物丧失对疫苗免疫的有效应答,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3)动物体内有寄生虫。若动物没有定期驱虫,其体内会存在寄生虫,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免疫失败。

2.疫苗的运输保管因素。疫苗属于特殊的生物制品,必须按照疫苗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下运输和保存。

(1)疫苗运输。一是疫苗从厂家、省级发送到县(市)时,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均由冷藏专用车配送,疫苗效价不会受影响。二是在乡(镇、街道)运输环节,因没有冷藏专车配送,常规是泡沫箱加入冰块密封后用车运输。在宣威市29个乡(镇、街道)中,距离市区100千米以上的乡镇有3个,80~100千米的乡镇有11个,50~80千米的乡镇有5个,20~50千米的乡镇有2个。因路途遥远、交通不畅等因素,大部分乡镇的行驶车程需要2~3个小时,若遇到天气炎热、修路、堵车、车坏等意外情况,对疫苗效价的影响会更大。三是从乡(镇、街道)到村级防疫室运输时是用疫苗冷藏箱,少数用摩托,大多数是徒步行走。养殖场户则使用塑料袋里加上冰块,不使用冷藏箱,这样运输的疫苗会使效价大打折扣。

(2)疫苗保管。乡镇、村庄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停电现象时有发生,而乡镇兽医站和村级疫苗保管室由于没配备应急供电设施,停电后导致冰箱无法正常工作。因无法达到保存疫苗所需要的温度,所以会降低疫苗效价,影响免疫效果。同时,部分人员疫苗保管意识薄弱,随意堆放疫苗,甚至为了节约用电,冰箱白天通电、晚上断电,使疫苗出现反复冻融现象,这也降低了疫苗效价。

3.缺乏免疫知识因素。

(1)擅自购买低价疫苗。目前疫苗生产厂家有很多,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同厂家同品种的疫苗价格也会有所差异。而低价疫苗往往病毒含量不够、毒力较弱,部分养殖场户为节省资金,选择购买低价疫苗,甚至部分经销商以次充好,从而影响动物免疫效果。

(2)使用过期、假冒伪劣疫苗。部分养殖场户使用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生产和进口或破损的疫苗,无法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3)血清差异。疫苗的血清型与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型有差异。

(4)疫苗间相互干扰。宣威市29个乡(镇、街道)推行生猪“三苗两点同步”免疫技术,减少了免疫程序。这种省时、省工的免疫技术受到欢迎,但多种病毒疫苗同时免疫于一种动物,造成疫苗间的互相干扰,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4.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不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抗体水平、疫病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而是机械地照抄照搬。没有合理地安排免疫病种、免疫剂量、免疫时间、免疫次数及间隔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5.免疫操作不规范。

(1)不了解动物的健康情况。不询问动物的免疫史和疾病史,也不观察动物健康状况就开展免疫工作,这可能引发动物不良反应而影响免疫效果。

(2)不严格检查疫苗。部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动物免疫前不对疫苗的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也不仔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

(3)免疫剂量不准确。免疫剂量不严谨,随意增大或是减小。剂量过大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甚至出现免疫麻痹,使动物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剂量不足又难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使动物机体不能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4)存在免疫空档期。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间相隔4个月以上,少数防疫员没有开展补针工作,造成部分新补栏生猪、母畜、初生仔猪存在空栏期而得不到免疫。

(5)消毒环节不严格。对器械、免疫部位消毒不严格,免疫过程中不执行“一畜一针”的操作规程,存在一把注射器混用多种疫苗的现象,影响了免疫质量。

6.饲养管理因素。

(1)动物营养缺乏。营养是动物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供给,对动物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E缺乏易引起免疫抑制(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之一;维生素E能保护生物膜,防止膜中的脂肪酸氧化,使细胞免受损伤)。

(2)饲养环境差。动物饲养条件差、通风不好,导致动物机体易产生应激。不管是鸡舍还是猪舍,如果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就会聚集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造成畜群应激。应激反应会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效果。

(3)滥用药物。有许多药物能干扰动物免疫应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一些抗生素、消毒药等。抗生药、消毒药等可使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灭活,改变活疫苗的抗原成分,破坏灭活疫苗的抗原性,使生物制品接种失败。有的养殖场户在动物免疫接种期间,为防治动物疫病,使用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导致动物机体免疫细胞减少,以致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三、提高免疫效果的对策

1.保证疫苗质量。

(1)规范辖区内疫苗供应渠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联合市场监督部门、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单位,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疫苗的不法行为,确保辖区内疫苗供应渠道规范。

(2)疫苗选购。选购疫苗时需谨慎,应购买来源可靠的疫苗和国家指定生产厂家的疫苗,不购买假冒伪劣、过期或失效疫苗。

(3)疫苗保管。每种疫苗都有各自的保存方法,有的需要冷藏保存,有的需要冷冻保存,所以要根据疫苗产品说明书进行保存,避免潮湿和光照,即按要求保存疫苗。

2.完善运输和冷藏设备。宣威市区到乡镇的疫苗运输过程,是由宣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冷藏车专门配送到各个乡镇,再由乡镇配送到村级防疫室。村防疫员领取疫苗时必须携带冷藏包,保证冷藏包里面有足够的冰块,尽量做到现领现用。要求适时对乡镇、村级防疫室的冷藏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对损坏的冰箱及时维修,不能维修的及时补充、完善冷藏设备。定期对乡镇疫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规范疫苗的运输和管理过程,保证疫苗的质量安全。

3.加强免疫抗体监测,监督做好补免工作。积极组织春、秋两季动物免疫抗体集中检测工作,采取随机抽样、严格检测、强化补免等措施提高免疫质量。

(1)及时准备检测物资。在开展春、秋两季动物免疫集中检测期间,积极准备检测所用的诊断试剂、耗材等检验物资,以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开展。

(2)抽样检测随机化。采样工作人员到达乡(镇、街道)后,现场随机抽取采样村(组)、养殖场户名单,要改变以往抽样要提前打招呼、定点定村的工作模式。抽样结束后由畜主、乡镇兽医站站长、村级防疫员三方签字确认,样品统一编号后送至实验室检验,这样检验结果能更加真实地反应乡镇动物免疫抗体情况。

(3)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经费投入,扩大疫病监测范围,监测病种不仅限于动物强制免疫病种,还应对鸡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牛羊蓝舌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乙型脑炎等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准确反映辖区内的免疫情况,为及时做好补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补免工作。适时开展集中免疫期间漏免动物的补免工作,督促免疫抗体低的乡(镇、街道)重新开展动物免疫。

4.加强防疫员队伍技术培训,保障防疫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操作技术水平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

5.严格执行免疫操作规程。

(1)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及规律,以及动物群体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和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能为了方便而照搬或随意改变免疫程序,也不能为了省工同时注射几种疫苗,避免造成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一般免疫不同的疫苗至少要间隔7天以上。

(2)观察待免动物的健康状况。动物免疫前要观察动物的体温、呼吸、精神、体况、饮食、粪便等情况,对体弱、怀孕、生病的动物要暂缓免疫,待动物体质好转和分娩结束后再免疫,确保防疫的安全性,对已感染或潜在感染症病的动物应采取治疗措施。

(3)使用的疫苗要进行严格检查。动物免疫前对疫苗的外包装、标签、生产批号、批准文号、出厂日期、失效期等进行检查,严禁使用来源不明、假冒伪劣疫苗。

(4)严格消毒。对免疫器具必须进行高温高压消毒,对动物免疫部位用浓度75%的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并严格执行“一畜一针”方式,避免因接种而发生的交叉感染。

(5)疫苗剂量准确。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注射,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小注射剂量。另外,疫苗稀释后2小时内必须用完。并对剩余的疫苗、疫苗瓶以及使用过的酒精棉球进行集中烧毁深埋,做到无害化处理,禁止在畜舍中乱扔,以避免其成为病原的来源。

(6)免疫前后规范用药。在动物免疫前后,用药要有针对性,禁止滥用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磺胺类等),因为抗生素对动物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动物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

(7)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圈舍保持适合的温度、湿度,并且圈舍要保持干燥、通风、卫生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机体免疫抑制。通过开展养殖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增强其对疫病的防疫知识。改善饲养环境,让动物机体营养均衡,减少环境因素跟营养因素的影响,提高免疫效果。

6.免疫的后期工作。免疫注射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不同机体个体状况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此时应加强观察。当发现动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急救治疗,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认真做好免疫台账登记是防止漏免或重免的有效措施。

四.结论

动物免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把关,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把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提高动物免效果和免疫质量来抓好动物疫情防控,从而达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宣威市机体养殖场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宣威市扎实做好四类学生认定工作
1990~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肺癌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2014-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6个乡镇吸烟所致肺癌死亡风险估算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宣威市百名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