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斌诚
血液灌流操作方式主要是指血液借助体外循环方式,通过特异性配体的吸附剂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多种能够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相关物质,进而实现净化血液的作用效果[1]。有研究[2]认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可产生良好的协同和相加效应。本院开展该项研究,分析对尿毒症患者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2019 年1~ 10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尿毒症患者,其中男58 例、女22 例;年龄28~64 岁,平均年龄(32.5±11.4)岁;病程7~20 个月,平均病程(11.5±3.5)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尿毒症相关临床指征并经检查确诊[3],均不存在血液透析相关严重禁忌,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其病情均未发生迁延和严重进展;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均>3 个月;其排尿量均<400 ml。排除标准:并发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本次征得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同意和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设备选用本院自备的德国费森尤斯4008B 型号血液透析机以及费森尤斯F6 型透析器。在实施透析前,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好相关透析工具和器材等,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对治疗过程中所需工具设备进行有效消毒,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积极落实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中心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有效建立好血管通路。控制和调整血流量为200 ml/min,控制透析液流量为 500 ml/min。予以2.0~4.0 kU 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在透析过程中常规予以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每间隔30~ 60 min 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以及血压等各记录1 次。针对危重患者则相应加大观察记录频率,严格按照记录结果和效果及时对透析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透析治疗频率控制为3 次/周,持续4 h/次。确保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率(Kt/v)>1.25。在实施透析操作中,观察患者体征及感受变化情况,严防发生出血、心悸、心力衰竭、呼吸骤停以及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并积极做好相关心肺复苏等抢救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上述反应,则立即启动应急抢救程序。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流量、静脉压、是否存在血液分层、血液以及透析液颜色表现等,综合判断是否发生肝素用量不足以及破膜现象,并积极实施对应处置。在完成透析后,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以及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并抽血检查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磷离子(P3-)、Cr 以及BUN 等指标,判定透析效果。引导患者注意控制进食进水,对饮食结构 进行适当调整。有效补充维生素B1、B6以及叶酸等[3]。
1.2.2 研究组 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方式与对照组一致。设备加用本院自备的HA130 树脂血液灌流器。参照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在对患者实施灌流前有效建立良好的动静脉通道,将其动静脉分别连接至血液灌流装置对应动静脉管道,应用血泵维持血液流速,控制约200 ml/min。接受血液灌流治疗频率为1 次/周,2 h/次,保持透析充分性Kt/v>1.31,至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且其病情基本稳定为止[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②临床症状评分。应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评价,含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5 个维度,得分越低对应症状越严重[5]。③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生活质量量表实施评价,含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4 个维度,得分越低对应生活质量越差[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比较 治 疗前,两组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尿毒症是一类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疾病,其主要机理是患者的肾脏对体内毒素的清除效率明显下降,造成机体难以通过排尿方式将体内代谢后的相关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进而造成多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伤[7,8]。该病并非单独的疾病,而是各类晚期肾脏病所共有的综合征,属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到达终末时期阶段后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综合征[9]。一旦患病,患者将表现出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水、电解质平衡严重紊乱。目前条件下,针对该类患者主要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可以产生明显效果。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主要是通过负压方式将患者体内血液有效引流至体外,使其经由透析器通过弥散和对流方式完成物质交换,进而实现维持血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效清除相关代谢废物的效果[10,11]。
针对尿毒症患者,其体液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结合会产生毒素[12]。毒素不能及时排出而不断积累,导致相应不良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安全[13]。该类患者需依靠血液透析维持治疗,以有效清除体内毒素,缓解临床症状。但该方式对部分分子毒素无法实现完全有效的清除,导致毒素仍然残留[14]。新型灌流技术逐渐得到临床推广应用,其具有高吸附能力,对相关分子物质吸附效果强,可以有效弥补常规血液透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1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2-MG、PTH、BUN、C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尿毒症患者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