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 袁炜华 朱洁好
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上、下呼吸道感染,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久居不下,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呼吸道感染发病之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头痛、咳嗽以及气喘等临床症状[2],根据临床大量实践显示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多为病菌感染所致,但由于其致病病原体多种多样,临床治疗时需要依据诊断结果才能施以有效治疗[3]。鉴于此,本次研究对呼吸道感染诊断中检测MP-IgM、CRP 及PCT 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2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98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致病病原体不同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2 例)、细菌感染组(35 例)、病毒感染组(31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男20例,女12 例;年龄18~75 岁,平均年龄(36.45±12.88)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41±1.26)d。细菌感染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19~76 岁,平均年龄(38.14± 12.69)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3.05±1.67)d。病毒感染组中,男20 例,女11 例;年龄20~77 岁,平均年龄(37.47±13.25)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27±1.48)d。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疾病,且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于入院之后立即分别采集2 ml EDTA 抗凝静脉血及3 ml 非抗凝静脉血。EDTA 抗凝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应用帝迈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患者的WBC;非抗凝静脉血液,离心处理后,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 和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患者的CRP、PCT 水平,依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 并详细记录其水平变化情况,计算阳性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三组患者的MP-IgM、CRP、PCT 阳性率,WBC、CRP、PCT 水平。正常值参考范围:PCT:0~0.5 μg/L、CRP:0~10 mg/L。阳性判定标准:PCT≥0.5 μg/L、CRP≥10 mg/L、WBC≥1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的MP-IgM、CRP、PCT 阳性率对比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者的MP-IgM 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MP-IgM 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PCT 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PCT 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MP-IgM、CRP、PCT 阳性率对比[n(%)]
2.2 三组患者的WBC、CRP、PCT 水平对比 细菌感染组患者的WBC、CRP、PCT 水平均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WBC、PC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WBC、CRP、PCT 水平对比
临床上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诱发因素为病原微生物,包括非典型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等[4],而病原体最易通过呼吸道部位引发感染,在病原体中常见的感染体为细菌与病毒,而且近几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存在非典型病原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也呈现上升趋势[5],可见及时予以准确的诊断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意义。
通常情况下普通感染性疾病临床鉴别和诊断上能够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感染的部位与程度,但在早期若是想鉴别其种类难度较大,具有局限性,如临床上采用的血培养与痰培养,血培养的灵敏度不佳、耗时较长且费用高,痰培养特异性不足,并且还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肺炎支原体可粘附在宿主气管或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膜损伤,伸出微管吸取胞内营养、释放溶细胞酶和过氧化氢等引起细胞肿胀、坏死等,从而导致咽炎、支气管炎或非典型肺炎等[6]。
通过上述可见临床上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常会依据经验来给予治疗,容易出现过度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而这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压力,还会产生耐药性,致使增多耐药性细菌量,当发生严重性细菌感染时极易使患者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直接危及患者生命[7]。
从方法学上来看,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检测和血清学试验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8,9]。虽然病原体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培养条件苛刻,不能及时做出临床诊断;PCR 核酸检测因为假阳性率较高等也难以获得广泛开展;血清学试验则以其快速、简便等特点更容易为临床所接受,尤其近年开展的血清MP-IgM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在肺炎支原体诊断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11]。
本次研究通过检测MP-IgM、CRP 及PCT,发现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以及病毒感染组中均呈现不同水平,这与李妍等[12]研究报道结果趋于一致,其中CRP 在机体产生炎症现象时会呈现上升趋势,PCT 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菌共同刺激下,若处于非感染状态通常情况下不会上升,而当呼吸道感染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后,会对PCT 激活剂释放或产生进行抑制,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则会降低,CRP 能够结合细胞内多糖,可及时参与到免疫反应,目前也被临床用作是细菌感染指标[13],而在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MP-IgM 会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且呈现为阳性,也能够说明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若MP-IgM 呈现为阳性,则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几率更大,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细菌感染组的PCT、CRP 及WBC 水平均最高,表明呼吸道感染患者若这几项水平持续呈现升高状态,则可判定更偏向于细菌感染,因此可在早期使用适当的广谱抗生素予以治疗。
综上所述,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采用MP-IgM、CRP 及PCT 检测,能够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与类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