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花 张钰 裴忠利
外伤性创面感染伤口或皮损缺损,尤其是不能直接缝合的闭合性创面,比如手指外伤等,之前都是通过外科皮瓣转移术、皮肤移植、短缩缝合等各种方法修复创面,虽是一种常用且基本的操作技术,在修复组织缺损中广泛应用,但对患者满意度、手术成功率、技术难度等具有较高要求[1]。加上愈合时间长,费用高,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或者是经济上,均使患者产生一定的痛苦和负担。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属于外用药品,相比激素类药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2]。鉴于此,本文将此类创面用普通换药与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疗效。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 收治的112 例需要修复创面的外伤性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6 例。实验组中男32 例,女24 例;年龄最低6 岁,最高82 岁,平均年龄(43.78±12.74)岁;创面面积:<1 cm28 例、1~3 cm212 例、3~5 cm220 例、5~7 cm215 例、>7 cm21 例。参照组中男34 例,女22 例;年龄最低 8 岁,最高84 岁,平均年龄(44.42±13.19)岁;创面面积:<1 cm27 例、1~3 cm212 例、3~5 cm218 例、5~7 cm217 例、>7 cm2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同意并在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研究,另外医学伦理委员会也对本次研究的全过程予以监督和批准;创面部位均发生在四肢,创面基底无骨质、肌腱外露[3]。排除标准:患者有身体功能障碍,比如肝脏等;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是合并糖尿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部治疗,即在麻醉下行彻底清创手术,保证创面基底无骨质、肌腱外露,若有部分外露,则在皮下游离后覆盖软组织,清创后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大概1~2 次。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治疗,即常规注射抗毒素——破伤风,足量应用5~7 d,最多7 d,注意在换药时需要观察创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情况,若创面周围无明显压痛、未见红肿、皮温正常,则应停用抗生素。参照组患者予以外科普通换药方法,使用生理盐水、0.03%碘伏冲洗创面,将凡士林纱布直接覆盖后,再取浸泡0.9%生理盐水的医用纱布进行覆盖,包扎用无菌敷料。实验组患者予以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海南朗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43006,规格:70000 IU)方法,具体为:同样先使用生理盐水、0.03%碘伏冲洗创面,然后再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量为90 IU/cm2左右)配置混匀后,在创面上进行均匀喷涂,接着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再覆盖无菌纱布(大小与创面相仿),并在纱布上均匀滴药液,最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处理。两组均隔日进行1 次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瘢痕愈合界限和平均费用,并记录甲级愈合(指切口愈合优良,没有感染)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瘢痕愈合界限和平均费用比较 实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换药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瘢痕愈合界限小于参照组,平均费用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瘢痕愈合界限和平均费用比较()
表1 两组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瘢痕愈合界限和平均费用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甲级愈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甲级愈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普通换药方法主要是为了减少伤口感染,通常采用纱布敷料,引出和吸收伤口渗液。然而,在换药时发现伤口总是与纱布粘在一起,更换敷料容易损伤肉芽组织,延缓创面愈合[4]。加上纱布在引出和吸收伤口渗液时会导致伤口干燥,造成伤口结痂、脱水[5]。结痂面硬结,引起出血。那么这时有表皮细胞混在痂皮中,这些细胞在痂皮下深处移动,延长了创面愈合的时间[6]。
在常规治疗中,使用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后,创面愈合会延缓。如果采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上喷洒,就可以增加血管肉芽及细胞数量而使创面愈合[7]。另有研究认为该药物可使凋亡基因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Bax 表达改善,所以可以加快创面愈合[8]。这是因为在创面愈合中有凋亡因子参与进来,而凋亡因子可调控基因蛋白、细胞因子[9]。Bcl-2 是基因家族及其相关蛋白bcl-2 是研究最早的与凋亡有关的基因,也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有明确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抗氧化抑制。Bax 是促凋亡基因,在创面愈合中与Bcl-2 相互作用,若两者失衡,就会导致溃疡的发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属于一种活性药物,是人工与天然合成的产物,其中运用的是基因重组系统原理,可以促进细胞组织再生[10]。大量实验和临床均证实创面的愈合在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具有促进作用。创面修复过程复杂,主要包括塑形期、增生期、炎症期等过程,在各个阶段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均可发挥作用。在创伤早期,内源性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下降,并维持一段时间的缺乏状态,外源性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弥补内源性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不足,直接合成细胞基质,形成新的纤维 组织。
有研究指出,坏死组织及细菌感染的存在会影响细胞生长因子作用的发挥,局部创面环境对维持生物的活性和保护细胞生长因子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剂时,需要彻底清创,在换药时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由于细胞生长因子的不稳定性,在使用消毒剂时会破坏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所以,需要先冲洗创面后并用纱布沾药液敷在皮肤创面上,然后就可以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剂治疗了。本研究中,实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换药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瘢痕愈合界限小于参照组,平均费用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率96.43%高于参照组的82.14%,不良反应率发生率5.36%低于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伤性缺损患者在修复创面时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临床作用比普通换药要好,应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