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霞
妊娠期是孕育生命的关键时期,只有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胎儿的成长发育质量。有研究发现,除了成年时期生活方式与遗传基因的影响,生命发育过程中经历的不利因素(包括妊娠期营养不良、子宫胎盘功能不良等)可以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行为异常、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1]。胎儿的营养主要来自于孕妇,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受自身疾病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结构。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致使营养摄入不足,或饮食不当而无法有效维持血糖指标,继而影响妊娠结局[2]。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质量与安全,已成为妇产科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3]。个体化医学是根据患者之间差异性与自身特点所实施的精准干预手段,同时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个性化营养指导与孕期教育是基于个体化医学延伸而来的干预模式,旨在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合理饮食,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保障妊娠结局[4]。本研究对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于本院就诊的59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了个性化营养指导联合孕期教育干预,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于本院就诊的118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 版中的诊断标准;单胎妊娠;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研究方案已充分告知患者知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有精神疾病史。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9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6.8±3.8)岁;孕周24~30 周,平均孕周(27.2±1.6) 周;孕前体重40~72 kg,平均孕前体重(55.3±5.6)kg;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5 例,高中21 例,初中18 例,小学及以下5 例;经产妇46 例,初产妇13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39 岁,平均年龄(26.5± 4.2)岁;孕周24~30 周,平均孕周(27.2±1.6)周;孕前体重40~72 kg,平均孕前体重(54.8±5.8)kg;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7 例,高中21 例,初中16 例,小学及以下5 例;经产妇45 例,初产妇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个性化营养指导,方法如下。①建立个人档案:采集患者基本资料,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与饮食习惯。②血糖监测:患者就诊后立即开始序贯性血糖监测,记录进食时间、数量、食物种类与烹饪方式等。③设计个性化营养食谱:根据患者的孕周、体重、年龄、劳动强度与全身热量需求,联合营养师共同设计出个性化营养食谱,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全程指导,并提供饮食营养指导手册。④合理分配饮食营养:控制患者每日营养与能量,正常体质量孕妇总热量为30 kcal/(kg·d),轻体质量孕妇总热量为35 kcal/(kg·d),重体质量孕妇总热量为 25 kcal/(kg·d)。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量的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摄食频率为5~6 次/d,能量分配分别为2∶8、1∶8、2∶8、1∶8、2∶8。患者每日食用≥500 mg 的蔬菜,且两餐间食用柚子、猕猴桃等低糖水果,注意每日水果摄入量应<200 g。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合理分配食物成分。此外,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以孕妇操与散步为主,1 次/d,30 min/次,运动强度以无疲劳感为 宜。⑤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对其饮食情况进行记录与指导,并再次强调合理控制饮食对于疾病的重要性。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孕期教育,方法如下。①组建教育小组:由5 名妇产科医护人员组成,小组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临床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②基于微信平台的孕期教育:组建微信群,即“妊娠期糖尿病交流群”,并开通“妊娠期糖尿病健康之家”微信公众号。每日在公众号内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诊疗、护理、饮食、运动、体重控制、胎儿监护、定期产检、自我检测等知识的推送,内容以图片、视频与文字为主,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微信群则为患友之间交流提供平台,同时也方便患者在群内提出疾病相关问题,小组成员给予详细解答。此外,要求患者每天记录饮食控制情况、血糖水平、运动情况,定期反馈血糖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到院复诊。③孕期教育讲座:每个月开展2 次 孕期网络在线教育讲座,由专业医师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全面的讲解与指导,对于理解能力与知识掌握度较差者可以进行一对一在线教育,不参与群聊者则给予一对一电话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并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娩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②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与阴道分娩。③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包括: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aP<0.05
2.2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n(%)]
2.3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研究组早产与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9%、1.69%,低于对照组的15.25%、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n(%)]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女性特有的疾病,若血糖指标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诱发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等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5]。据相关报道显示[6],妊娠期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我国的发生率为1.3%~3.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变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7]。有研究发现,约9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与合理运动达到满意的血糖管理效果,且科学的饮食指导,能够增强患者机体的营养,为胎儿成长发育提供有利的保障[8]。然而,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认知不足,加之缺少规范且全面的健康指导,致使营养状况与血糖控制效果不够理想[9,10]。目前,探寻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其妊娠结局已成为妇产科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中提出,饮食指导与运动训练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点强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营养指导与教育,且分娩后仍需要坚持同样的生活方式,以便降低分娩后2 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1]。一些研究发现,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期望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但50%以上的患者对于疾病一无所知,且部分患者未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12,13]。个性化营养指导是基于患者个体情况所实施的营养干预措施,其目的是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并保证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继而改善妊娠结局。有学者发现,血糖指数过低的食物具有吸收与消化速度慢等特点,食用后患者血糖波动较为平稳,可以减少胰腺负担,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胰岛素敏感性[14];而血糖指数过高的食物具有吸收与消化迅速、血糖升高快等特点,易诱发胰岛β 细胞损耗。个性化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比例,指导患者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并适当摄入水果、蔬菜与脂肪等,不仅稳定了血糖水平,且能有效补充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一步保障了妊娠质量。然而,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于在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却有所缺失,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15]。因此,在个性化营养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全面的孕期教育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孕期教育也在妇产科得到了广泛的开展[16]。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教育,可以使其随时随地的接受到专业指导,不断巩固与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继而采取利于健康的行为[17]。同时,孕期教育全面、直观、丰富的展现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利于患者理解与接受。此外,孕期教育也为个体追踪式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8]。针对理解能力与知识掌握度较差者,以及不参与群聊者可通过电话方式进行沟通,对其饮食营养、血糖控制情况给予全程指导与监督,进一步保障了个性化营养指导的实施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早产与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部分报道一致[19,20]。说明个性化营养指导联合孕期教育在保证患者合理营养摄入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体重,减少孕期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以此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总之,个性化营养指导联合孕期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剖宫产率,保障妊娠结局,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