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的项目化学习研究
——以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为例

2021-06-01 12:58施海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教材评价

□施海燕

近几年来,项目化学习逐渐兴起。教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材,创造性地开发项目化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素养,发展核心能力?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为例,谈谈具体的探索与实践。

一、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教师要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与项目的主题相结合,提炼出一个或几个有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实践发现,驱动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真实性。驱动性问题应该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样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是开放性。驱动性问题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其答案不是停留在“是”或“不是”的层面。学生不能立刻回答,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根据自己的推理判断,提出观点。

三是挑战性。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任务的设置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因此,设计驱动性问题时还要注重挑战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为例。在学习完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后,笔者结合课后“活动提示”开展导入活动。先请学生结合课文说说有哪些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接着播放视频《我是传统节日代言人》,然后自然而然地呈现任务情境:“现在我们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上个学期,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的老师和学生还来我校访问交流。外国朋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如果新的学期新西兰的老师和学生来我校交流访问,你作为传统节日代言人,会怎么介绍呢?”班里的学生都曾参与过对外交流活动,一听到这个任务,个个跃跃欲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任务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习者的注意力,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使其主动投入到项目探索中”。

二、操作路径的探索

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发学程手册,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适时介入,传授必要的关键性知识,组织学习成果交流活动,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开展言语实践,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设计学程手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理应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充分的思考与探究中自主发展。结合项目主题设计的学程手册能帮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开展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中华传统节日”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笔者从项目计划制订、资料收集整理、习作方法指导、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心得交流、家长感言展示、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实施等方面来设计学程手册。其中,项目计划如表1。

表1

项目化学习开始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并进行头脑风暴,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形成初步的学习计划。自主制订的学习计划催生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程手册提供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指引学生及时记录和评价学习成果,使学习留痕,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习得知识能力

项目化学习要基于教材本身,从单元整体入手进行设计与规划,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科素养。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除了突出人文主题外,还注重落实语文要素。因此,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要围绕核心知识(目标),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

1.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古诗三首》让学生在体会诗意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在科技、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通过后三篇课文的学习来落实,并借助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来梳理、总结方法,利用“词语段运用”来强化运用和巩固。

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在课后习题及相关提示中。比如,《古诗三首》课后安排了“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分组,了解节日习俗并记录整理信息。《纸的发明》课后安排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并商量成果展示方式。教材明确不同阶段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并在单元课文学习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板块,提出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将过节的情景写清楚、写具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很好地把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了整合。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笔者梳理出本次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来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把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该目标旨在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关键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单元统筹,整体推进

在明确了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项目化学习的方向后,笔者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谋划、全盘设计(如表2),以便在活动中实现学生言语、合作、交际等能力与精神共成长。

表2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阶段的文本教学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双线并进、相互融合的,共同促进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注重指导,提供支持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引导者,在必要的时间、重要的节点适时适度地给予引导。

(1)重方法引导

在学习活动开展的初期,学生要围绕小组选定的节日收集材料。从什么渠道去收集材料,找到材料后怎样进行记录,是学生首先面临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学习,教给学生方法,再让学生开展活动。

课前,教师结合课文的预习下发“助学单”,提供材料收集的渠道与记录方法。

请同学们从下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进行了解,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获取的渠道以及记录的方式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课上将进行交流。

传统节日收集的资料获取的渠道记录的方式家长评价1.春节()2.清明节()3.重阳节()1.习俗()2.故事()3.古诗()4.歌曲()5.其他()1.上网()2.课外书()3.询问家长()4.其他()1.摘录()2.拍视频()3.背诵()4.图文打印()5.表演()6.其他()☆☆☆☆☆

经过课前的预习,在助学单的帮助下,学生对材料的获取渠道、记录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了课堂交流环节,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是怎样收集资料的以及自己最喜欢的记录方式是什么,再结合课后泡泡中的提示语,进一步明确探究方法,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2)重要素落实

从前面的教材分析中可以知道,本次项目化学习涉及的语文关键能力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也是活动中期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用怎样的方法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呢?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如《赵州桥》的第3 自然段围绕“美观”这一特点,从多个方面举例展示桥面两侧栏板上的图案,写清楚了桥的美观。教学中,教师先从整体入手,抓住“美观”一词,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厘清段落结构;接着紧扣“活”字,让学生在朗读文本、观察图片、表演模仿中体悟图案中龙的不同姿态与动作,在感悟桥的美观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对于语文要素,不仅要理解,还要迁移运用。为此,在学习第3自然段后,教师结合实际,开展随堂小练笔,请学生欣赏云的各种图片,并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天空中的云真是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从而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也为后续介绍传统节日打下基础。

(3)重评价指导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同时运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让各种评价主体参与评价,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学习。

在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小组正式活动前,教师告诉学生评价要求,到活动中期交流收集的资料时,运用相关评价表(如表3)进行评价。同时,教师把评价表发布在班级群中,使家长能根据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引导。

表3

续表

表4是对项目化学习的综合评价。其中,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既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也有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学生个人、小组、教师都参与其中,且整个评价过程贯穿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

表4

续表

(三)交流学习成果

项目化学习最终要形成有质量的成果,并在群体中进行交流。公开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动力,使学生再次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促其反思,还可以让所学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和易于讨论,同时也让整个项目化学习变得更加真实。在展示成果时,围绕“我为传统节日代言”这一主题,各小组通过各种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最后在组内及班级内发布组员的习作。

1.小报展示

各小组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自己觉得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材料,制作成小报,在介绍节日时把它当作辅助材料,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还锻炼了学生整体布局、创意编排的能力。

2.分享体验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学生利用PPT 把节日的习俗和自己参加活动时的照片、视频等成果展示出来。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一人负责播放,一人负责介绍,一人在介绍过程中穿插猜灯谜和赠送香囊的环节,让其他学生体验过节的氛围,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3.精彩演绎

古往今来,以传统节日为背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数不胜数。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各学习小组都找了与节日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选择研究重阳节的小组朗诵、演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选择研究七夕节的小组朗诵了《乞巧》,表演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在诗词和故事中,品味经典,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发布习作

展示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学生发布个人研究成果——以“我为传统节日代言”为主题的习作。小组内每个成员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交流。教师建议学生点评时要根据“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这一点来展开,先肯定同学的优点,再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推选一位小组代表在班内跟大家交流,最后把全班每个学生的习作张贴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进行展示。

项目化学习的趋势是走向整合,跨出学科边界。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语言实践中提升素养,发展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教材评价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