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茹,陈维亮,马小贝,秦学娟
(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 影像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眩晕、行走不稳等,其症状无持续性,发作时通常延续几分钟,24 h可自行恢复,且无明显后遗症[1]。但TIA短期内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较高,因此针对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TIA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临床病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MRI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脑组织生理状态数据,在颅内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取67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DWI检查对其病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7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23例,男44例,年龄49~72岁,平均(60.84±5.23)岁,高血压21例,冠心病18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13例,临床表现:头晕48例,37例失语,肢体麻木52例,运动障碍41例。本研究经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标准[2];②发病时间<12 h;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幽闭恐惧症、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史;②合并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脱髓鞘畸形、颅内血肿;③合并心、肾、肝功能障碍;④生活无法自理,MRI禁忌证。
1.3 检查方法
1.3.1诊断方法 仪器为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飞利浦,型号:Intera Achieva 1.5T);序列扫描间隔1.0 mm;层厚6.0 mm;范围为颅底至颅顶;平面回波单次激发,采集b=0 、b=1 000 s·mm-2时DWI图像:成像时间56 s,视野(field of view,FOV)19 cm×19 cm;矩阵224×224;回波时间(time of echo,TE)71 ms;重复时间(time of repetition,TR)1 900 ms;脉冲重复激发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增加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层面选择方向扩散敏感梯度(b=1 000 s·mm-2);DWI扫描b=0 (T2)时取1张图像,b=1 000 s·mm-2时取X、Y、Z方向图像各1张,扩散成像软件处理后取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一帧。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成像时间103 s;重建矩阵256×256;扫描矩阵224×320;NEX 2;TE 15 ms;TR 450 ms;反转时间(inversion time,TI)2 100 ms。T2WI:成像时间131 s;重建矩阵256×256;扫描矩阵192×320;NEX 1;TE 1 500 ms;TR 8 500 ms;TI 2 100 ms。快速自旋回波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ast fluid-a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SE-FLAIR):成像时间204 s;重建矩阵256×256;扫描矩阵192×320;NEX 1;TE 1 500 ms;TR 8 500 ms;TI 2 100 ms。2名高年资医生负责阅片,DWI阳性为DWI图像可见异常高信号;DWI阴性为无异常高信号,并统计记录DWI阳性病灶大小、数目、位置等。
1.3.2资料收集 以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年龄、性别、TIA发作症状、发作次数等。症状包括:(1)脑干症状,如麻木、眩晕;(2)小脑症状,如共济失调;(3)失语,如说话困难、口齿不清;(4)感觉障碍,如偏身障碍;(5)运动障碍,如吞咽困难、单瘫、偏瘫。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行χ2检验,通过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DWI序列表现67例TIA患者经DWI检查阳性26例,阴性41例,阳性率为38.81%(26/67)。26例阳性患者病灶位置:基底节区放射冠12例,脑干4例,大脑皮质7例,小脑1例,大脑皮质下2例。病灶大小:0.4~1.9 cm3,平均(1.25±0.18)cm3。
2.2 诊断结果DWI检查对TIA病灶检出率高于T2WI+T1WI检出率、FSE-FLAIR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T1WI检查对TIA病灶检出率与FSE-FLAIR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序列诊断结果比较[n(%)]
2.3 一般资料DWI阳性、阴性患者视觉缺损、小脑症状、脑干症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喝酒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运动障碍及失语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4 多因素分析以DWI诊断阳性作为因变量,以年龄、发病持续时间、运动障碍、失语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DWI诊断阳性相关(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
TIA是由可逆、突发脑部血循环障碍引发的神经功能损伤,其发生机制与脑卒中极为相似,既往研究认为TIA持续时间较短,能够自行恢复,属于良性脑血管病[3]。随着MRI、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发现TIA患者中有2%~48%具有脑卒中影像学依据,调查显示20%左右TIA患者发病3个月内易发生脑卒中,其中50%于发病48 h内出现脑卒中[4]。故早期准确诊断TIA对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而MRI检查是缺血性脑病早期有效快速的诊断方式,可为临床介入干预提供数据支持。
DWI检查属于一种监测机体水分子运动的无创MRI手段,与传统MRI检查比较,其主要反映水分子在温度影响下的无规则、随机扩散情况[5]。弥散运动在T2WI、T1WI序列扫描中信号较弱,而DWI通过在MRI原有序列上增加1对梯度脉冲,能增强弥散运动敏感度,以得到水分子弥散运动图像[6]。生理状态正常时,机体水分子弥散运动无任何限制,呈现在DWI图像上时其信号较低,而当TIA发生时脑细胞出现肿胀损害,发生细胞膜除极,会导致水分子进入细胞,产生毒性水肿,进而导致水分子弥散运动受到限制,于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7]。相关研究表明,DWI有特异性成像机制,能够反映颅内病变情况,且对TIA敏感性较高,与T2WI、T1WI序列检查比较,能显著提高病灶检出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DWI检查26例阳性患者12例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放射冠,4例位于脑干,7例位于大脑皮质,1例位于小脑,2例位于大脑皮质下,而病灶大小为(1.25±0.18)cm3。此外DWI检查对TIA病灶检出率高于T2WI+T1WI检查、FSE-FLAIR检查,可见DWI检查可提高病灶检出率,反映病灶位置、大小等信息,进而为临床早期介入治疗提供相应数据支持。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DWI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表明,年龄>65岁、运动障碍和失语患者DWI阳性检出率明显增加。同时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运动障碍和失语为影响DWI阳性检出的独立因素。提示年龄>65岁、运动障碍和失语与DWI检出阳性率高有关联性。
综上所述,运动障碍、失语、年龄>65岁与DWI检出阳性率高有关,TIA患者通过DWI检查能提高病灶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