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6-01 11:36刘慈花林慈宽陈娟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口摄食营养状况

刘慈花,林慈宽,陈娟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1.护理部;2.神经内科,广东 汕尾,516499)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之一,其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等致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的以脑功能缺损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的特点[1]。脑卒中后常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吞咽障碍最为常见,发生率为22%~65%,患者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营养不良等[2]。若未实施有效的干预管理,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极易引起误吸、细菌感染、胃液逆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后果,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开展有效的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对改善其病情严重程度十分有益,且还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有助于获得良好预后[4]。本研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摄食功能训练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以2020年1~9月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合并吞咽障碍;② 洼田饮水试验[6]≥Ⅲ级;③ 意识清醒,具备一定的配合能力;④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研究内容、目的等,自愿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呼吸道感染;② 伴有其他咽喉、口腔疾病;③ 合并多系统器官损伤;④ 交流困难、完全失语,或存在听力、智力障碍;⑤ 生命体征不稳定;⑥ 中途脱落、退出研究。将纳入患者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卒中类型等临床资料经比较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期1个月。患者入院后,为其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知识内容,必要时予以心理疏导。住院治疗期间,注意监测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指导其合理用药、饮食,以及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当患者病情恢复至稳定能够出院时,向其详细讲解与交代院外日常注意事宜,并叮嘱其定期复诊。

1.2.2 早期摄食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摄食功能训练,为期1个月。① 颈部放松活动:指导患者从前、后、左、右不同方向进行颈部放松活动,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3~4次。②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使用双手推压桌面,其间注意屏气,松手时呼气,使声门开闭,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3~4次。③ 吮吸训练:指导患者吮吸筷子、手指,并进行鼓腮、吐气等训练,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3~4次。④ 发音训练:指导患者从26个英文字母发音开始训练,并进行舌部肌肉训练,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3~4次。⑤ 空咽:指导患者对进食行为进行模拟练习,包括流质食物、固体食物等,可交替训练,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3~4次。⑥ 体位:进食期间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倾斜角度一般为30°~60°,并在颈后垫软枕,或协助其取健侧卧位,方便食物能够顺利运向舌根处。⑦ 食物、餐具选择:全面正确评估患者实际的吞咽困难程度,依据评估结果合理选择食物,由流质食物逐步向半流质食物、普通食物过渡,餐具选择柄长、光滑的勺子。⑧ 食量、速度控制:起始食量以3~4 mL为宜,而后逐渐增加至20~30 mL,严格控制进食速度,不可过快,时间控制在25~30 min,另外鼓励指导患者自主使用健侧手进食,采取点头式吞咽食物。⑨ 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低频电刺激方法刺激颈部吞咽肌群,起到维持并提升吞咽相关肌肉肌力运行的作用,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1~2次。

1.3 观察指标

1.3.1 吞咽障碍康复效果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通过吞咽困难评分及经口摄食评分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吞咽困难计分标准:由轻到重(未发生至时有发生)依次记1~5分,得分低表示吞咽困难改善好;经口摄食评分计分标准:由差到好依次记1~7分,吞咽困难评分低、经口摄食评分高表示康复效果好[7]。

1.3.2 营养状况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使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

1.3.3 生活质量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使用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8]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心理、生理/认知、经济状况、工作或学习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计分,总分范围为25~12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的吞咽困难评分、经口摄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的吞咽困难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经口摄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吞咽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经口摄食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吞咽困难评分、经口摄食评分比较分)

2.2 2组营养状况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ALB、Hb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的ALB、Hb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ALB、Hb水平比较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间EDQoL各维度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的心理、生理/认知、经济状况、工作或学习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EDQo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因卒中后可造成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会遗留多种功能障碍,如吞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中吞咽障碍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9]。脑卒中吞咽障碍是指吞咽过程的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无法将食物或液体从口腔安全送至胃内,在食管内出现梗阻的情况,易诱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10]。因此,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都必须予以关注和重视,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策略。

本研究观察了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困难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经口摄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这提示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困难和经口摄食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为,早期摄食功能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吞咽习惯,改善咽下肌群功能,从而防止发生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同时摄食训练也可以更好地触发吞咽反射神经肌肉活动,促进吞咽功能尽快恢复,防止发生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如误吸、胃液反流等,提高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ALB、Hb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提示早期摄食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分析原因为,通过早期摄食功能训练改善患者经口摄食情况,食物入口后对神经反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促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12]。同时咀嚼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加强舌、咀嚼肌和喉部的运动,在食物进入胃肠道后促进胃液、消化液分泌,促使消化吸收速度加快,进而帮助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华长军[13]的研究显示,吞咽-摄食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还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干预前相比,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EDQoL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这提示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可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与不足,促使患者吞咽功能、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减少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适,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摄食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且还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体营养状况,故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口摄食营养状况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重力喂养联合5 min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