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勇,叶晓裕,肖豪华,古志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梅州 514700)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突发性耳聋可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听力大幅度下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及早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恢复患者的听力是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基本诉求[1]。目前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较多,其中药物治疗分为全身性和局部药物治疗,全身用药难以进入淋巴液,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已逐渐被局部用药取代[2]。耳后注射属于新型的局部给药方式,较全身用药更加安全,疗效确切,但目前对于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研究中尚未明确[3]。本研究旨在对比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
1.1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过纯音听阈检测、声阻抗、耳镜检查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均为单侧发病,伴有恶心、耳鸣、呕吐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的内科疾病、患有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疾病以及其他类型耳道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精神障碍、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49例,两组基本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甲钴胺注射液(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382),剂量0.5 mg,肌肉注射,1次/d。维生素B1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221),剂量100 mg,肌内注射,1次/d。银杏注射液(台湾济生医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C20181022)25 mg+500 mL氯化钠注射液,1次/d,连续治疗10 d。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98)20 mg+1 mL氯化钠注射液,位置在耳后沟0.7 cm处乳突骨膜下注射,注射结束后按压注射口6 min,间隔1 d注射1次,连续治疗10 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924]0.5 mL(1 mL:5 mg),位置在耳后沟0.7 cm处乳突骨膜下注射,注射结束后按压注射口6 min,间隔1 d注射1次,连续治疗10 d。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1.3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4]:①痊愈:患者治疗后受损的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患病前水平;②显效:患者治疗后受损的频率听力提高>30 dB;③有效:患者治疗后受损的频率听力提高15~30 dB;④无效:患者治疗后受损的频率听力无改善或提高<15 dB。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纯音听阈值:采用丹麦奥迪康国际听力公司提供的DAMP-AS70型纯音听仪器,500 Hz、1 000 Hz、2 000 Hz、4 000 Hz 4 个频率的气导纯音听阀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各检测1次。(3)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10 mL,分为2份,1份直接用于PLT检测,另一份离心分离后待测Hcy,PLT直接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Hcy采取循环酶法检测。设备采用博科 BK-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1疗效比较 A组疗效总有效率95.92 %,较B组的79.59 %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
2.2纯音听阈值比较 两组治疗前纯音听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500 HZ、1 000 HZ、2 000 HZ、4 000 HZ 4 个频率纯音听阈值均显著降低,且A组较B组纯音听阈值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纯音听阈值比较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n( %)]
突发性耳聋是在较短的时间或者3 d内突然出现听力3个相连频率下降20 dB以上的感音神经耳聋,患者伴有眩晕、耳鸣等临床症状,50岁左右的人群为高发群体,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高压氧舱、针灸、糖皮质激素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尚需要进一步探究。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方法是药物治疗。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组织的淋巴结水肿,起到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缓解微血管痉挛,促进耳蜗血流量,改善内耳毛细胞的缺氧状态[6],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提出采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但是给药方式较多,常用的有口服、静脉注射、鼓室注射及耳后注射。Plontke[8]等研究显示,全身用药难以突破血-迷路屏障至淋巴液,有效浓度降低,为了能够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临床上只能大剂量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但是极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兴奋、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鼓室内用药属于创新的给药方式,经过鼓室蜗窗时会引起骨膜穿孔,进而导致中耳感染、眩晕等并发症,在注射过程中经过咽鼓管时可致药物流失,进入内耳的药物减少,难以把握药物的作用时效,降低治疗的效果。Xing Wang[9]等研究发现,与全身给药、鼓室注射相比,采取耳后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更优,这与耳后的血液回流分布密切相关。耳后血液回流到耳后静脉后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颈外静脉汇入,另一部分向乙状窦汇入,注射后同侧的乙状窦血药浓度可维持较高的水平,作用时间持续,增加药物的吸收,并且经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内的激素循环减少,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患者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患者比,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纯音听阈值改善更显著,但两种方法的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其主要机制为:(1)耳后注射的小剂量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物经过局部浸润的方式进入机体循环,乳突骨、乳突骨膜紧密结合,减缓局部药物的吸收速度,避免药物迅速扩散至全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要经过血-迷路屏障-外淋巴屏障至机体淋巴液,建立内外淋巴液渗透剃度,促进内淋巴脱水症状的改善,减少眩晕、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改善突发性耳聋内耳毛细胞状态、内耳循环等。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内耳血供欠佳,极易引起血流阻断、缓慢,甚至血液流变学改变,Hcy高表达极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加,凝血-纤溶系统发生改变,Hcy可作为评估突发性耳聋内耳血供状况的重要指标,甲泼尼松作为糖皮质激素作用显著,可预防微血管形成,增强心肌收缩的强度,改善血小板激活和血管痉挛,改善患者耳部血氧水平[10-11]。本研究显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患者Hcy指标降低更显著,表明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改善患者内耳的缺血状态,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与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相比,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更优,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内耳循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