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里的蜜糖

2021-06-01 12:34许海波
作文新天地 2021年15期
关键词:阿光野地覆盆子

许海波

你相信在野地里能长出好吃而且免费的蜜糖吗?别着急,看完你就有答案啦!

春回大地,万物生辉。江南的谷雨时节正是茶人忙碌的采摘季。彼时,你会发现茶农早出晚归。有多早?作者用“踩着露水上山”表述。他们像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忙碌着。有多忙?“就着茶壶嘴子喝几口热茶,三口两口扒下一碗饭”,作者这样描述其喝水、吃饭的场景。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迂回地表述比直白地陈列更精妙。

清明之后,山谷之中,我们总能听到杜鹃的悲鸣。你能用一个词形容杜鹃鸟的叫声吗?项老师用了“招魂样”。为什么是招魂呢?得从李商隐的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说起。传说望帝是周朝末年的古蜀国君主,名叫杜宇。他关心百姓生活,教导百姓种植庄稼,引导百姓遵循农时搞好生产,百姓对他十分拥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清明、谷雨前后飞到田间鸣叫,以提醒人们播种。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听到杜鹃的叫唤,就坐不住,想回村里,到茶园走一走,不仅是为了呼吸草木香气,拔竹笋、挖野菜,还因为山谷里的覆盆子已熟透。

也许很多同学认识“覆盆子”这词,也是因为学习了鲁迅的那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文学经典呢?就这么短短一句话,覆盆子的色、香、味甚至是形态俱全。“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简直不能更传神了,红红的珊瑚簇在枝头,诱人极了。

马路边的覆盆子一般没有人会摘,味道不佳还沾满灰尘,想要干净饱满的还得到山谷腹地或者半山岗上。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唾手可得的东西大多不是什么好物,而经过一番努力才获取的成果才更显珍贵。于是作者决定去梅坞摘,因为那里的果子爆浆,那是“牛奶梦子”。梅坞阴森怎么办?这可难不倒小孩,他们可以结伴前往。就这样“路上谁也不敢走散,背心冷飕飕的,总觉得暗地里有什么在盯着,随时扑过来”。看到这文字,你们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啦,那便是同学们独自睡觉、走夜路时的经历,下回写这样的场景,你们学会了吗?

对于小孩子而言,吃和玩是顶要紧的事。作者说:“就算是害怕,还是要进梅坞采摘覆盆子。一来梅坞的覆盆子太多了,怎么采也采不完,仿佛采一颗它又原地生长出一颗。二来越是担惊受怕的事,越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冒险的刺激与快乐。”这里有个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的问题。就像前文茶农在采茶季对着茶壶嘴喝上几口,三口两口扒米饭。如果你写茶农用茶具泡茶,一点点品,那身份就不对等了。比如有同学写农村奶奶教育自己“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般农村的老奶奶不太可能信手拈来就是《论语》,这就造成了身份差距。若换成,奶奶说:“多练习多回顾才能有进步,有新的收获是件快乐的事,就像做饭一样。”如此一来,是不是更恰当了呢?

有吃有玩还能赚零花钱的事,哪个小孩不愿意做呢?作者用摘覆盆子赚来的零花钱买了凉鞋,还请奶奶吃了一袋棉花糖。可想而知,当作者穿着用自己的钱买的凉鞋时定是无比骄傲,亦如奶奶逢人就夸那棉花糖的美味,还有自己孙女的孝顺。

遗憾的是奶奶去世了,每逢谷雨,作者都倍加思念她。状物文章的升华,往往可以采用对比的形式,通过植物与人物品性、命运等对比来赋予文本更深的内涵。比如写竹子,我们可以联系主人奋发向上、虚怀若谷的品质;写梅花,我们可以联系主人凌霜傲雪、铁骨铮铮的品质。

覆盆子是野地里生长的蜜糖。我们依稀看见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或因为某件事而悲伤的孩子,在山谷中摘覆盆子。那颗受伤的心在这红浆果中得到抚慰。若你也在春天的山谷中遇见它,请摘一颗品尝,你会发现那是春天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阿光的快乐生活

遇见长辈

阿光和妈妈一起去逛街,遇见一位很久没见的长辈。长辈关心地问阿光:“你咋又胖了?就没有减减肥?”没等阿光回话,阿光妈妈就抢答道:“减了减了,他每天都做仰卧起坐呢!”长辈又问:“一天做几个啊?”阿光妈妈说:“从床上起来到饭桌上吃饭,吃三顿饭做三个!”

猜你喜欢
阿光野地覆盆子
百草园里的药食佳品覆盆子
越多越好
关心过头
野地环逃遁记
一个人逛街
曲麻菜
覆盆子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果实”覆盆子
童年的覆盆子
村边的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