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旨玉 吴庆华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科研思维、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引发了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争议,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大致可分为取消论、改进论和改革论三类。已有研究存在政策梳理不足,理论反思不到位,论据不充分,理论研究深度和范围跨度不够,多元学科研究视角不全面,全貌研究缺乏等问题。建议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实践研究,丰富研究范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观;改进观;改革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8.075
本科毕业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或论文)作为本科学生撰写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文章,是进入科研领域的初级尝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与毕业生素质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論文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以教育部2004年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为标志,毕业论文存废争议居高不下,引起了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现阶段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正从注重数量向质量提升转变,改革探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方面均需要科学的改革理论做指导。通过阅读文献,选取21世纪以来具有典型性、系统性、代表性、创新性的文章做如下研究。
1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问题研究起始与基本视角
1.1 问题研究起始
聚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研究起始,现有文献主要以2004年与2009年两次“大事件”展开。
第一次大事件,2004年,周凯在《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本科生忙找工作论文质量差,专家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弄虚作假滥竽充数本科论文不如取消》等有关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文章,揭露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触及到高等教育的敏感神经,一石击水,引起众说纷纭,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争议迅速占据各媒体醒目位置,博得广大公众关注。杜乐其、方晓霞、蒋平等学者先后开展研究。
第二次大事件,2009年10月11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论文存废之争再掀高潮并不断见诸报端,杨卓娟、杨晓东、彭江等纷纷投身其中。舆论压力迫使四川大学于同月15日出台文件进行补救。两次事件的发酵,论文存废问题迅速涌入大众视野,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1.2 问题研究基本视角
基于过程管控视角,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论文指导,论文写作和论文管理三方面。论文指导方面。邵维加、黄建荣指出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业务水平名实不副、责任心不强和受物质利益驱动是主要问题。杨卓娟、杨晓东则提出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是导致指导水平下降的原因。杨志霞也认为指导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而学生又太多是其问题核心。
论文写作方面,宋哲认为学生存在撰写态度不端正、论文结构安排不合理、论文选题不恰当、文献资料收集与查阅不到位、研究方法应用不切合等问题。杨卓娟、杨晓东认为论文写作时间与就业、考研与出国相冲突是问题主要方面。饶家辉、张乃生提出论文写作抄袭、造假、选题把握不当是其问题的重点。彭江、陆娜提出学生花钱“买”,写作抄袭、闭门造车、凑字数、语法不通、行文跑题屡见不鲜等问题。高慧、涂道伍认为该问题在于学生创新不足、论文抄袭严重、学术水平低等。
论文管理方面。杜乐其、方晓霞认为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的不足或制度执行弱化的方面。高慧、涂道伍认为是高校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和教学管理不规范。安锋认为是学校教学体系陈旧,对论文辅导缺乏可操作的质量、方法标准以及学校风气浮躁。胡小东提出论文管理监督工作不给力。饶家辉、张乃生则认为政策导向偏颇、学校监管缺位、学校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条件支撑不足等是其主要根源。
2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争论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争论,学术界主要围绕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和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等主题开展。
2.1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论
在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面,饶家辉、张乃生基于我国综合性高校学生具备相关研究能力和素质、国内外已有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先例、教师指导精力不足、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未能增加高质量毕业论文等方面考虑,认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可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而对于其他类型高校主张不应一刀切,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的态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张立美基于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会系“2017届学生返校集中撰写毕业论文的补充通知”文件的深思,认为应用型专业大学生和毕业后打算就业的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完全没有必要,高校应该取消对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周凯指出,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用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而在中国,本科毕业论文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2.2 本科毕业论文改进论
聚焦论文改进论,现有研究主要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陈荔基于质量管理视角提出思想认识、质量管理、指导力量和配套支撑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与系统提升体系。时伟认为毕业论文应然价值与社会需求决定了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毕业论文不能弱化而应加大力度,注重常规教学、主体参与,严格过程管理与完善评价标准能够提高论文学术含量宋玉成基于哲学视角认为快速掌握一门技术,是技校所承载的使命,大学是追求学问、追求思想的地方,由技入道,道才是大学之追求。毕业论文能让学生对艺术思想有着更高层次的把握,是通往道的途径,因此毕业论文不能取消而应加强。巩建闽从能力和素质培养视角认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都应撰写毕业论文,提出合理安排时间,建设毕业论文必修课,践行分类指导,加大答辩监督和检查力度等提升质量。杜乐其、方晓霞立足于解决法学论文问题的重构,提出论文未来走向应与国家制度和现实相适应,并构建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模式作为论文质量提升新理论。陈为峰、郑若玲基于本科课程设置视角认为国内大学课程设置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动灌输为特点,课堂上实现学生的学术培养不具备这一条件,取消论文时机尚不成熟,质量提升仍是主旋律。姚伯元立足于对某届毕业生教改课题的分析,发现重构毕业论文初期阶段、指导过程、答辩阶段、监督检查与问题处理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论文质量。
实证研究方面,宋哲基于对S大学2011-2013年三届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分析,认为论文在本科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该高校应通过加强学士学位论文全方位质量监管工作以全面提升论文质量。苏艳芳、李宇红基于某校三届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抽样调研,提出本科毕业论文应加强质量管控,构建了论文指导环节质量控制思路和方法。邵维加、黄建荣立足于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源头、本质和主体(管理者、教师)的关注,发现教育界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失去信心,提出动静结合的机制模式,即以常态机制——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和动态机制——保证其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核心内容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新理论。曹士云基于对372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的误区进行调查分析和反思,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对学者自身成长和学术创新具有奠基功能和桥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所承担的使命不应将其取消,提出不断创新和追求高水平的成果、加强科研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写作宜早不宜迟、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等建议。李艳军对北方民族大学2005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开设相关的论文写作课程对于毕业论文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提出该校应从这两个方面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刘爱生、王文利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混合法,探究学生自身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认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毕业论文写作的存在价值,本科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深意要求高校把控质量,基于此,作者提出改变开题时间、强化导师作用、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压力疏解和提升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等建议。唐永光对理工类专业论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加强早期基础教育和开题前教育、严格筛选毕业论文题目、做好毕业论文的硬件保证和指导工作监控保证质量是重点。
2.3 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论
彭江、陆娜认为在改革上,要兼顾各方诉求,实现利益共同体构建,提出重新确立毕业论文的地位,找准病根追求治本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基点借鉴美国课程学期论文或研究综述过程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卢艳萍认为高校应改变本科生毕业论文单一考核标准,实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科研作品可作为一种选择与毕业论文并列。丁晴雪从本科教育定位和功能视角进行研究,提出毕业设计、实验课题等代替毕业论文提供多样选择。安锋立足于本科毕业论文与就业相挂钩的观点,构建本科毕业论文就业主题化改革设想,提出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就业化整合、二元论文指导教师体系、多元化论文选题库、多元论文答辩和评价体系、常规的成果转化渠道和把“论文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效能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等论文体制改革。许艳基于第二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在2018届毕业生中试点开展的以社会实践报告和翻译实践报告为主的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探索研究,认为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可采用社会实践报告和翻译实践报告形式来代替。任森春、李菁楠基于梳理各方观点,提出构建前置式、毕业论文训练工作梯度型和调研报告、学科竞赛、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文献综述、高质量论文发表等代替毕业论文多元化培养方案改革设想。金鲜花基于对韩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模式的思考,认为我国论文改革应寓于本科教學体系系统改革之中,改革关键是各专业应被赋予充分的自主权,提出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可借鉴韩国创新教育计划、产学合作型大学建设计划和区域革新特色化工程多样化改革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区别论,廖元秀、周生明认为高校改革要明确本科生定位,不能一刀切,提出让精英去写毕业论文,对普通学生不做硬性规定,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学生自由选择毕业论文,也可选做其他项目,灵活设置实现高质量人才输出。黄春梅基于问卷调查和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分析,提出对学术类专业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对部分理工科专业,可以考虑不对本科毕业论文作硬性要求,而以学年论文、实验课题来代替。杨卓娟、杨晓东认为高校应依据学校类型定位、学科专业特点以及学生个性特征差异来改革多样化本科毕业论文形式。提出对研究型大学,不应该取消或弱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反,应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控与管理;对教学研究型高校,要区别对待,学科基础较扎实、师资力量较强、仪器设备和毕业实习条件较好的专业继续保留毕业论文;部分专业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如文科专业;个别专业可以取消毕业设计。对教学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必坚持做毕业论文,取而代之加强实用性能力的培养。
3 现有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研究始于21世纪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的初期,尽管研究者对本科毕业论文存与废观点难以一致,但是研究者的努力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毕业论文存废探究奠定了基础。已有文献对本科毕业论文存废探究采用哲学、历史、比较等定性与思辨的方法以及定量实证的方法,从法学专业,体育专业,美术专业,英语专业、理工类专业、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等多科视角,让本科毕业论文未来研究方向逐渐明晰。
国内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研究虽已取得不错的进展,但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思考。其一,部分研究缺乏实际调查、政策的梳理或理论积累和反思,论据不充分,缺乏创新性和借鉴性,重复性研究多。其二,从研究的发展阶段看,理论研究深度和范围跨越还不够,缺乏对本科毕业论文全貌研究与综述。研究还仅只停留在表明,未深入挖掘,反映出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其三,从研究文献的层次分布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改进论和改革论文献数量较多,内容比较集中,主要以微观视角为主,缺乏宏观把控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研究未来走向,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化研究层面,提高对宏观研究的关注,如追根溯源从本科毕业论文学位制度视角进行研究,聚焦国内外改革探索研究,为国内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增进理论积累,在借鉴西方相关理论的同时,加强本土理论建构。二是推进改革实践研究,加大对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关注,加强实际调查、个案研究、对比研究等。加强对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课程设置、信息化建设等的研究。利用对比研究思维促进本科毕业论文存废探究的创新。三是丰富研究范式,加强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邵维加,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04):54-60.
[2]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9):160-162.
[3]杨志霞.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去”与“留”[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117-118.
[4]宋哲.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5]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03):100-104.
[6]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01):40-43.
[7]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8]杜乐其,方晓霞.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J].行政与法,2014,(05):74-79.
[9]安锋.“就业难”背景下的毕业论文改革新探[J].网络财富,2010,(16):19-20.
[10]胡小东.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存与废试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46-151.
[11]张立美.毕业论文“都不达标”不如取消[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04-11(02).
[12]周凯.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N].中国青年报,2004-03-29(06).
[13]陈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控制与提[J].昭通学院学报,2016,(10).
[14]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45-47.
[15]宋玉成.美术实践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坚决不能取消[N].中国美术报,2019-07-22(08).
[16]鞏建闽.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N].光明日报,2012-05-18(02).
[17]陈为峰,郑若玲.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时机尚不成熟[J].软件工程师,2007,(07):49-50.
[18]姚伯元.在毕业论文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规范化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5,(01).
[19]苏艳芳,李宇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报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1-2,4.
[20]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85-87.
[21]李艳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与提升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3).
[22]刘爱生,王文利.大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态度——来自浙江省某重点高校大四学生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9,(08).
[23]唐永光.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7,(15):28.
[24]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1).
[25]许艳.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6(01):69-72.
[26]任森春,李菁楠.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与改革思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27]金鲜花.韩国毕业论文模式分析与改革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1,(05).
[28]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
[29]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要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