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正在尖子生中蔓延

2021-05-31 02:06刘亮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成绩优秀尖子生空心

刘亮

明睿从小就是妈妈的骄傲,他不仅各科成绩常年稳居学校第一,而且从小到大拿过无数奖项。除成绩优秀以外,明睿从小非常听话,很少哭闹,生活和学习从来不用长辈操心。在老师眼里,他一直是一个聪明、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人缘好的孩子。要说唯一让大人有些担心的,那可能就是18岁的小伙子,总是心思沉重的样子。明睿高中毕业后以全额奖学金被国外一所顶尖的名校录取,却在就读一学期后,因90%的科目未通过,被校方严厉警告,回国了。

妈妈万分焦虑,把他带到精神科医生处,医生给出的评估则是没有明显精神障碍的表现。“那我儿子到底怎么了?他以前明明是那么一个懂事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妈妈希望能通过心理咨询让明睿变回过去那个“完美”的男孩,重返校园。

在临床中,明睿这样的孩子并不罕见。这些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却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努力的最终意义。这样的后果,便是培养了一批成绩优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似博学的“空心病”孩子。这颗心里面装的是家人和社会的期待,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认同什么,追求什么。

患“空心病”孩子,平日体验最多的情绪是空虚、困惑和无动力感,更容易在遭遇学业挫折时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与“空心病”相伴的,还有孩子们对自我价值的不认可甚至缺乏,他们不清楚自己除了拿高分让老师和家长高兴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是值得被他人认可的。

一位厌学的尖子生女孩曾经“控诉”父母:“他们永远都只关注我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觉得我是好孩子,如果成绩不理想,那不好意思,你做什么都是错……慢慢就觉得学习就是我用来得到父母认可的工具,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同时我又感到压力好大,因为如果我考不好,他们就会把我贬得一文不值,就不再爱我了。”

女孩的父母一面后悔,一面反驳:“现在我们真的不要求你取得好成绩了,只要你健康、开心就行了。”但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一句“我们不在乎成绩”就能消除的。

孩子自我认同和价值感缺乏的另一个原因,是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围和管教方式。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缺陷,临床经验和研究都证明,从小在批评和否认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职业成就更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出现婚姻关系不满意者比例也更高。相反,善于发现、关注和表扬孩子优点的,对自身价值更加认可的父母,更加容易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孩子。这些孩子在日后面对学业、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逆境时抗挫能力也更强。

我们需要帮助“空心病”孩子理解:他们不一定非要将自己变成一个学霸,但是他们需要知道两件事:一,自己将来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二,若要达成自己想做之事,应该花费多少精力,拿到多高的文凭,是初中毕业就行,还是至少得大学毕业?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 )

猜你喜欢
成绩优秀尖子生空心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空心房”还需法律界定
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尖子生
空心病
在书上睡觉
浅谈对尖子生培养的几点认识
辩证思维
15 Ways to Improve Your Day
浅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