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

2021-05-31 02:47胡平平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师资学生

胡平平

[摘要]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题中之义,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对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却莫衷一是。厘清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能够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高校、教师及学生的角度入手,结合本科教学的实施过程,对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高校是载体、师资是基石、学生是主体、教学是核心。梳理一流水平高校、师资、学生与教学的基本特征,对于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认知、内涵界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师资;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001-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01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流本科教育”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2016年3月,教育部负责人在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中指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并强调要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十三五” 规划中[1]。尽管教育部、高校负责人和学者在不断地强调“一流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但目前在学术领域中鲜见有学者对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过梳理和研究。

从学界对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诸多学术研究似乎仍限于对实践活动层面的探索,并未对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与揭示。一流本科教育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不仅使学界缺失统一的思想,而且导致学术交流的话语体系缺少衔接性与连贯性,实践层面缺乏理论指导。因此,管窥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内涵,甄别一流本科教育的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别于已有研究思维的建议,正是笔者开展此研究的初衷。

一、一流本科教育的“官宣”

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二五”规划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目标,确立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总体努力方向[2]。2015 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地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与组织实施等内容。

2016 年3 月,教育部在部署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首次正式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的说法: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要鼓励各高校大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北京大学进行考察时,从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强调一流大学建设应充分重视本科教育的建设[3]。在2018年9月召开的“双一流”建设上海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强调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重要性,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视作基础任务[4]。

一流本科教育的种种官宣佐证了“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题中之义”[5]的论断。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创办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陈宝生部长对基础性作用的强调,为我国高校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创建一流本科教育提供了启示与思路。

随着一流本科教育官方宣传色彩的加剧,一流本科教育显然已经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明确其概念与内涵,便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首要环节。

二、一流本科教育概念溯源

虽然早在1996年,葛忠华就提出了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的主张[6],却仅局限于某一所院校创立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政策和措施,并未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内涵辨别及本质上的探讨。随着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序幕的开启,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一流本科教育的热潮。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一流本科教育”为主题,主要检索来源于CSSCI期刊与核心期刊中的文献,检索出相关文献80篇。其中,有68篇文獻发表在一流本科教育官宣之后。研读这些文献发现,对于一流本科教育,已有文献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其进行探究,普遍将其视为一种高校应该实现的工作目标,尚未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已有文献中,从学术意义上对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及内涵进行探索的文献仅有3篇。柳友荣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概念带有鲜明的实践导向,教育部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冲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措施,这在操作层面上可能存在3个误区:一是将一流本科教育等同于一流大学本科教育;二是重蹈定量指标的陷阱;三是以己大众化之躯学人普及化之神[7]。黄福涛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一文中认为,对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数据和美国、日本以及香港地区部分院校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制约和影响本科教育水平的因素极其复杂,无法充分说明一流大学提供的本科教育就是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世界一流大学更为强调研究生尤其是博士阶段的教育以及教师从事世界一流的研究活动[8]。李硕豪则从一流本科教育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角度对其概念进行阐述,认为一流本科教育只是能够使本科生实现基本的、自由的、可持续的、充分的、创造性的发展的教育。同时,他从教育的首要目标——培养人才这一实际出发,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是实施一流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力,构建研究性的教育形态,也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9]。

从现有文献来看,已经有学者的研究超越了理念与实践层面,意识到概念内涵等抽象层面研究的缺失,并就此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但他们仍然未能对究竟什么是一流本科教育、如何衡量一流本科教育等基础性的问题给予客观回答。

三、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

余东升在对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路径与价值进行探析时认为,学生和学校是衡量一流本科教育的两个决定性要素。其一,学生要素。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而学生能否较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顺利地开展学术活动,则显得尤为重要。其二,学校要素。主要是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各种学习和生活氛围,包括学校和院系的学术环境、师生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学校所能提供的课外活动等[10]。因此,笔者從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这3个重要角色入手,结合本科教学这一重要的实施过程,全方位地对“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内涵进行探析。

(一)高校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载体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离不开学校这一重要的载体。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不断研究本科教学工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系统的政策体系,为发展一流本科教育保驾护航。通过提高学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合理有效地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冲突,公平高效地回应教师学生所关切的问题。

首先,高校应从教学需求出发,扩充教学与科研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空间、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内容新颖且覆盖广泛的图书文献,以及汇纳国内外前沿领域知识的网络学习资源等,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高校也应具备一流的软实力。如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完善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热情,使之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应重点关注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学校应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综合性的学习需求而建立起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弹性化学制、跨院系(专业)选课、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等;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高学生在学业与科研上的自主性。如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特长,根据个人特点和学习兴趣自主选修课程、选择专业、选定学术研究方向以及科研项目等。总之,一流本科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前沿性的教学理念、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保持澎湃的教学激情,学生应储备充沛的学习动力、发扬创新精神、养成超强的动手能力[11]。

(二)师资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石

师资是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资源,一流的师资是实现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因素。2016 年5 月,教育部负责人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高峰论坛”上指出,评定一所高校是否办成了一流的本科教育,主要看5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察点:一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是否具备一流水平;二是学校的政策制度是否能够为本科教育中的一流师资配备提供保障;三是学校的一流学科及科研优势能否被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优势;四是学校的一流科研成果能否被及时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五是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能否被培养出来[12]。

同时,师资队伍作为“双一流” 建设的基石,我们不能只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与评价上,否则会加剧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13]。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使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摒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最后,教师应转变其角色,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一流的师资也应具有崇高的个人品德与师德。在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及考察教师的晋升资格时,品行这一要素却极少被考虑在内。正如《失去灵魂的卓越》中对教师提拔这一过程的描述:“一旦有人提及候选人品德高尚之类的话题,就会被认为是在为其学术能力低下找借口;而若有人质疑候选人的品行,则被认为此事与真正的学术能力无关。”[14]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本科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5]。

(三)学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主体

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学组织、实施和保障系统,更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发展一流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16]。本科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那种开设精英班的“圈养”模式并不符合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17]。别敦荣认为,一流本科教育的外部表现主要包括10个方面,除了高选择性的招生,还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教学、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文化以及培养的人才都要具有一流的水平。学生一流的学习能力是一流本科教育10大表现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其他9个方面的表现则全部都要通过学生的一流学习能力加以实现[18]。

大学生一流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够完成团队学习任务的能力[19]。一流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流的发展性学力,它包括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3个方面[20]。其中,认知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对抽象化的知识和数据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批判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和数据等应用于现实情境中的能力;而创造能力则强调的是学生超越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和数据本身,能对它们进行创新性的再生化,创造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四)教学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

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高水平的教学[21],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极其重要。一流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前沿性与研究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挑战性,以及教学资源的专业性与丰富性等3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前沿性与研究性。一流本科教育应当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前沿性的教学方法。侯定凯指出,强调教育过程和方法甚于教育内容,是教育灵魂的六大要素之一[22],足见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明确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教育”“AI+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或AI)与高等教育的完美融合。同时,一流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23]。

其次,關于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与创新性。学生所修课程以及参与的科研活动应具有跨学科、专业化等特点。跨学科教育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通过对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形成了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结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素养[24]。课本教材、网络课程等教学工具应根据学科知识的更新而不断地升级换代;建立“教学研”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交融机制,及时有效地将新颖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前沿性的学科知识与先进的科研方法。此外,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交融,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有效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文化素质的有机结合[25]。

再次,除了一流的师资水平以外,一流的本科专业、一流的课程体系也是一流教学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做支撑。这需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专业建设理念,创建系统化的专业体系,进入理论性专业与应用性专业相辅相成、基础性专业与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的局面。同时,一流本科教育也要有卓越的课程体系,通过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课程体系,并以“厚基础、宽口径、显个性”为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学术志趣自主选择跨学科课程,拓展其知识结构体系,开阔其眼界与视野。

参考文献:

[1]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N].光明日报,2016-05-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html.

[4]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上海召开[EB/OL].http://www.cnr.cn/shanghai/tt.shtml.

[5][12][15]张大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06):1-4.

[6]葛忠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创立一流本科教育[J].高教与经济,1996(04):6-10+34.

[7]柳友荣.“一流本科教育”辨正[J].中国高教研究,2016(07):21-24.

[8]黄福涛.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7 (08):1-9.

[9][20]李硕豪.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8(07):12-16.

[10]余东升.评估一流的本科教育:路径与价值——美国的经验及其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126-131.

[11]龚放.大学“师生共同体”:概念辨析与现实重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6-10.

[13]刘仁山.“双一流”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6):50-55.

[14]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8.

[16]张浩军,李文庠.创建一流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一流的学习能力[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02.

[17]别敦荣.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11-18.

[18]别敦荣.一流本科教育的特征与实践走势[J].山东高等教育,2017(01):6-14.

[19]别敦荣.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性质、特征及建设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08):7-12.

[21]王洪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9(01):11-15.

[22]侯定凯.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之间的距离——《失去灵魂的卓越》引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8(01):34-37.

[23]席酉民.大学应倡导研究导向型的学习和教学[N].光明日报,2016-05-03( 13).

[24]王焰新.跨学科教育:我国大学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以环境类本科教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06):17-24.

[25]王焰新.构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10):99-103.

(责任编辑:刘新才)

The Connota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U Pingp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meaning of “double-class” construction, which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uch as colleges and academic fields and so on. But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flickering.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important roles of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importa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it fin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re the carrier, teachers are the cornerston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and teaching is the core. Comb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cept recognition and connotation defini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iversity; teacher; student

猜你喜欢
师资学生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学生写话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特意和故意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