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互设计课程的专创融合

2021-05-31 23:37张巧岭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张巧岭

摘   要: 本文以“交互设计”课程为例,从学生专业、就业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以“专创融合”为基础,重构“岗位化、交互式”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在教学环节深入推进“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岗位化

一、专创融合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概述

2014年,李克强同志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强有力动力,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禀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得到提升。2015年全国人大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双创”列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学生的双创教育,推进自主创业工作,是贯彻党的战略部署,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专创融合的必要性

国家政府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强调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例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自主创业是对教育体制的深入研究,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社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是高校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如果只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则很难培养出具有专业竞争力的竞争型人才。想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要依靠专业教育。只有将“三创”的教育理念充分融入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理解“三创”的教育理念,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过硬专业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竞争型人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顺利适应社会,才能充分发挥专业技能。

二、岗位化交互式专业课程重构

交互设计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行业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企业项目开发流程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中。首先从感知移动设计讲起,分析总结了移动设计的特点、生命周期及人机交互设计相关知识;其次,以用户体验的三大设计流程为主线,详细分析了每个流程中涉及的新技术、方法、原则、思路和设计标准,并以实际项目为例贯穿其中;最后,详细讲解了移动产品交互设计Axure RP 8.0软件的重要核心内容,让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真正掌握移动设计的方法,真正了解行业设计流程。

(一)岗位化分级教学

面向工作岗位的需求及对专业能力的需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重构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和专业知识为目标,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实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全面衔接。整体教学分四步:基础知识讲解、岗位化教学、模拟公司、企业项目实战。其中基础知识讲解和岗位化教学在第一课堂讲解,模拟公司和企业项目实战在第二课堂完成。

(二)混合式教学方法

使用教育部推荐使用的多个教改教材和教学管理平台,大力建设校本系列微课课程;利用教学管理平台创建线上课程,利用线上课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程总共32个学时,每周2个学时,其中线上学习每周1学时,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进行有目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线下面授每周1学时,教师基于教材,不唯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突出差异化的指导反馈。

(三)职能化课程设计

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既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又要通过企业项目训练生成就业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一般技能培训到综合专业技术培训,再到创新设计能力和独立岗位工作建设能力,形成基于“工作岗位—学习任务—项目训练—能力提升”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五)全方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从企业的需要出发,走专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之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六)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优化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利用网络平台的学习记录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促使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在考核内容中,将学生参与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其中,在考核评价中增设创新、创业、创意等实践分值,真实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专创融合根植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意义

(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细化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项目或每一个任务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将其应用到企业或其他,并发挥作用和价值,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对企业需求的认识。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观,最大限度地破解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困境,为促进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二)实现适应不同岗位群的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如交互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分思维能力、眼界能力和手段能力。眼界能力包含交互模型、用户心理、平台规范和设计流程。面向工作岗位的需求及对专业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过程”重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的评价体系等,使课程的内容设置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应,实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全面对接,以适应不同岗位群的人才培养。

(三)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目前,高校专业课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授人以鱼、轻授人以渔”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重新架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致力于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实现教育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既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又要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了解当前时代背景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实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技术创新,构建专业与就业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项目、课程设计上,将交互设计课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12,43-46.

[2]张锦文.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16-18.

[3]赵绚丽.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职大学报,2018(1):98-101.

[4]秦蔚蔚.國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5):162-163,167.

[5]蒋乃永.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构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4-77.

[6]李娜,李国德,付亮,武士威,闫清.浅谈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科技资讯,2015,13(14):184.

[7]王志凤,王桂花.基于“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重构研究——以“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79-83.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