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岩 李天元 张烜赫
摘 要: 抗美援朝精神,在中国红色革命精神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在这种精神的武装与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抗美援朝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力量之源,是传承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家园的一种激励,是引领时代青年价值追求的一面旗帜。新时代要继续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关键词: 抗美援朝精神 中国革命 中华民族 时代价值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红色革命精神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虽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但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生动展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无畏崇高风范的真实写照。在抗美援朝精神的武装与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力量之源
在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生活的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出了改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四大发明”,在生产生活、科技文化等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长期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是世界各国不断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快车道,超越我国。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沦为西方列强争抢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贸易市场,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那时起,睁眼看世界的爱国有志之士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没能摆脱小农思想的局限性,洋务运动无法触及封建的政治根基,“戊戌变法”改良运动及“辛亥革命”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将复兴中华民族作为己任,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以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奋斗目标,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苦难中挣扎的迷惘的国人点燃了新的希望。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下,人民军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又结束了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成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一年,美帝国主义一方面派出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另一方面在出兵朝鮮仁川登陆打到鸭绿江边,从东北方对我国形成威胁。落后就要挨打,不强大就会被欺负,国家安全受到侵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不安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毅然扛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旗,誓死捍卫新中国的尊严和权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抗美援朝精神用独有的内涵与魅力,诠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历史发展轨迹,有国才有家。抗美援朝精神昭示了中华儿女必须团结起来,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奋进力量,可以一往无前,战胜一切困难和强敌。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不畏强敌、顽强作战,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抵御以美国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先烈们优良的革命传统的有力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助力,是对现实非常重要的价值引领、感染与激励。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然梦想成真、蓝图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但是我们有信心攻克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闯关夺隘、奋勇先前、锐意进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传承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种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我们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心灵上共同的寄托。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的聚合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同心聚力凝结而成的根据地,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归属地。“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信仰、信念、信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是至关重要的,信仰是指引方向的明灯,有着它的照亮,无论在哪里都能看着家园的方向;信念是乘风破浪的引擎,有着引擎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努力拼搏就能开创新的辉煌;信心是一往无前的舵手,有着舵手的指引,我们在哪里都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推进、日新月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与指引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理解更加深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弘扬为唱响社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奠定了有效的思想基础。在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的视阈下,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大幅提升,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精神上的向心凝聚更加巩固[2](311)。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不悔信念和对民族全面复兴的巨大信心与所担负起的历史使命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千难万险层层考验的精神支柱,引领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
抗美援朝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一捻厚土,是筑牢当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石,是凝聚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力量活的灵魂。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刚刚获得执政地位根基尚未稳定之时,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面对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在朝鲜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前仆后继、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困苦,面对敌人百折不挠,没有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是进行不下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靠的正是坚定的革命信仰,以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最终战胜了美国逼迫他们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在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现代化建设日益推进的今天,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自律、自省、自查,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坚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动摇。“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3](338)。近百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矢志奋斗、勇毅前行,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世界潮流的领跑者,我们创造辉煌佳绩,赢得阵阵掌声,靠的正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理念信念的不断追求,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站在改革开放全新起点上,将信仰之光、信念之火、信心之歌传递下去,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引领时代青年价值追求的一面旗帜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同心同德、协同共进,积聚无穷力量的制胜砝码。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思想政治学习中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坚决服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战则必胜信心。志愿军将士以这样的理想信念为动力在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战争中前仆后继,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人间正义和世界和平。很多抗美援朝作战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比例很高,还有一些即将上战场火线入党的年轻共产党员,用鲜血捍卫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正是这些用科学的崇高信仰武装起来的同仇敌忾、奋战到底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核心精神力,成为战胜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无往不利的武器。据民政部、总政治部2014年10月统计,抗美援朝烈士为197653名,包括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工作人员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战争中志愿军阵亡十多万人,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參谋长饶惠谭。除李湘因为染病牺牲外,其他三名都是在美军空袭中牺牲的。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50军副军长蔡正国,在美军的轰炸中被炸弹碎片击中,永远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在牺牲前蔡正国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不在的日子,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照顾好我们的孩子,要经常买点维他命给他吃,战争马上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团聚了。”但是蔡正国却永远无法完成对妻女的信中承诺。正是这样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呈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重要精神感召力量,这种力量为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树立了典范。以彭德怀、毛岸英、黄继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感召下放弃原有个人的理想追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与担当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同美国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抗美援朝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斩钉截铁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道德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虚伪嘴脸。中国青年一代,是祖国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重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英雄形象,可以促使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人民志愿军将士用自己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就铮铮铁骨,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光辉旋律,永远值得后人传扬,这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灵魂与精髓。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抗美援朝精神需要成为也必将成为时代的精神引领与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0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