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庆祝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更为了让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专家学者编写《百年百词话我党》,以短小的词条形式,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地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在本刊上、下半月刊连续刊发。
41. 《论十大关系》
1956年年初,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同时,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已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十大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多方面探索的生动景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其中许多重要方针和观点,对于后来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问题》
1956年,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动向,毛泽东敏锐抓住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这个重大课题,反复进行思考和研究。1956年11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从苏共、波匈事件中吸取教训。他着重指出“世界充满着矛盾”“现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矛盾也基本上解决了,别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来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并特别强调“以后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在此基础上,1957 年 2 月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正式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两类,一类是敌我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讲话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需要用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篇讲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
43. 中苏论战
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中苏两党两国友好。但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和策略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并逐步激化。1960年4月,为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3篇文章,详尽阐述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争论的焦点,不指名地批评苏共领导的某些观点。同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赫鲁晓夫拉拢几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中共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严肃斗争。7月,苏联政府突然片面撕毁两国间的各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这时正是中国遭受三年经济困难的时候,苏联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两党两国的关系。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后,苏共领导人、苏联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在外交上推行霸权主义。中共中央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错误观点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并由此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教训。中苏论战对中苏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场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党的尊严。
44. 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和省、地、县委四级主要负责人以及重要厂矿和军队的负责干部共7000多人,故称“七千人大会”。这次空前规模的大会,是在三年“大跃进”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经过一年国民经济调整,形势开始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为战胜困难而奋斗。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中的基本经验教训,着重指出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對产生缺点和错误的原因作了分析。毛泽东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中心是讲民主集中制,强调不论党内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让群众讲话。他还强调要下功夫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会议对待缺点错误的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会议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使广大党员心情比较舒畅,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45.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概述了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宣布在这一时期,我国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债款,并大力支援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报告还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6年将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报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党和政府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宣布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这个宏伟的任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而没有能够按计划付诸实施。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