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娜 杨荣双
[摘 要] 护理学是一门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并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教学内容众多且繁杂。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导致学生对于教学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医学外科护理学教学也在利用多种方式改进课堂教学。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借助图片、图形和关键词等信息的整合应用,将多而散、不连续的知识点有序地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高职外科护理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07-0192-0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高职护理教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外科护理学教学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关于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价、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以大段的文字进行呈现,知识点零碎繁琐,学生感觉枯燥、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贯穿于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将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简化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引发学生联想、分析,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具体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在层级和分类的基础上,设定一个特定主题,通过某种关联来分析,借助关键词或图形标识来分支,利用颜色和字形的变化将放射思考过程和结果视为可见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人脑功能的模拟,它可以用来模拟大脑的功能,借助人脑的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将大脑的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促进学生在理性与感性、逻辑与想象之间实现平衡的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进行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可视化的特点,将思维形象化,并将思维模式转化成图像的形式进行呈现。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首先能使学生从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教学内容的全景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快速阅读和整理学习的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采用思维导图能突破传统板书教学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外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良好连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外科护理学的内容复杂多变,教师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时,加入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自身的行业中提升竞争优势,并为高职院校的改革提供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三)提升护理人才的质量
护理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护理人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高效地掌握教学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还能提高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的备课
外科护理学的知识点众多且繁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教学重点,不能将外科的知识点有效地形成网络进行学习,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将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呈现,借助高度组织性图片和彩色的图形将枯燥的知识点展现出来,使知识点变得鲜活、立体。教师在课前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的核心内容聚集在一个图形的中央,作为课程的主干,然后进行分支的扩散,同时每一个分支都由一个关键词进行呈现,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并将主线上的所有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网络,从而得出系统性的知识点构架。例如:在进行消化系统护理教学时,对于“胃癌”的护理教学,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胃癌发病的原因、临床中有哪些表现,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了解患者发病的特点和身体的状况,对患者做好护理诊断后,进行具体护理措施的讲解,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教师将教学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绘制,进行教学时采用手绘的方式,在纸的中央写出“胃癌护理”的主题,然后顺着主干进行分支的绘制,利用关键词做总结阐述,同时借助符号、图形进行形象的展示,使分支的内容系统化地展现出来,同时,教师对于“胃癌”的分期借助不同的颜色进行重点标记,使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胃癌不同的分期,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只有对胃癌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详细分支,了解不同的治疗方式产生的并发症,才能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考量,进而实现完善的护理措施。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根据教学内容沿着整体框架,从整体到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为学生梳理好大范围的知识点后,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化、深入,帮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跳出来,形成直观、可视化的清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操作技能的教学
教师在课前绘制好思维导图后可以作为学生预习的材料,在课堂授课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当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信息进行预习后,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能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对预习中不理解的部分会及时向教师提出,能促进课堂师生的良好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操作技能的学习,设计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的思维导图,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教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胃肠减压术”的操作时,教师将教学大纲给学生罗列出来,并将护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后,让每一位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前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胃肠减压常用于消化道和腹部手术中。其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将胃肠中积累的气、液吸出,从而减轻胃肠的压力,增强术后的安全性,通过判断胃肠压力的情况观察其变化,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教师为学生示范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关键词的提取,让学生对评估和观察的要点、用物的准备、操作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注意的事项进行绘制,对于易出错和易漏的操作进行重点标记。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操作的知识点完成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形成头脑风暴,在实际操作时才不会出现忘记操作步骤或操作失误的现象。借助思维导图图文结合的特点,学生能快速完成记忆,解决了传统“背书难、忘记快”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的有效巩固
课后阶段的复习是检验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在课后可以利用简易的思维导图,在简易思维导图中不添加任何信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填充,帮助学生回忆教学内容来完成文字的补充;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口语的讲解,将外科护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回顾;还可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为避免学生忘记所学的知识点,将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例如:在进行“腹部外科患者的护理”的单元复习时,教师可以首先将腹部外科的一些疾病整体梳理后进行思维导图的简易构建,如腹外疝、腹部损伤、胃癌、急性阑尾炎……让班级中的学生选择其中的疾病,将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填充。让学生凭借记忆进行填充,教师根据学生填充的思维导图进行细节的延伸,并標注小节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通过复习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解决了在进行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复习效率低等问题,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疾病鉴别的学习,例如:“急性阑尾炎”可以结合“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右侧输尿管结石”等疾病进行鉴别,来加深记忆,方便学生在进行护理习题的解答中,能准确地诊断出相关的疾病。教师还可以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将之前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加工处理,教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并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加快知识的积累速度,进而减轻护理学复习的负担。
四、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不足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同时掌握放射图的绘制,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手绘图,往往会因纸张大小受限制,不能将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完整美观的呈现,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或绘图软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会因为绘图而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增加了一定的额外负担,因此需要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来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条件。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为学生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实现了学生外科护理学理论和技能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少林.外科护理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51-52.
[2]王红艳,杨玲娜.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9):28-2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