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引绪 郭欣怡
[摘 要]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学实践,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办学特点,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师发展目标、教学建设重点、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职能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对比性阐述,希望能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发展和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有参考作用。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办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122-0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但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目标定位上有所区别,各自承担着为不同社会需求培养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人才的使命,从而使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类型。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既有共同之处,又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师发展目标、教学建设重点、教学模式特色等方面与本科教育存在显著区别。
一、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的不同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国家人才需求为导向,培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研发型人才和高技能型工匠。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科技研发型人才,这是两种教育类型存在的根本性区别。我国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区别,与德国等具有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欧洲国家一致,例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的学生,其就业面向主要是企业和生产性研究单位,而综合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向的主要是科研和事业行政单位。
目前,由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博士及博士后等研究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增加,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但我们仍然不能因此就将高职教育办成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差异性是构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打造高职院校服务与科研的基本出发点。
二、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院校教师在培养、发展目标方面的不同
教师是办学主体,对自身定位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教师给自己设定科学发展的期许和目标,对打造不同类型的办学特色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高职和本科这两种类型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教师培养、发展目标的不同,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教育家、行业专家,本科院校教师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教育家、科学家。
科学家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行业专家以提升行业生产水平、提高企业效益为主要内容。高等职业院校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生产一线,以服务行业生产为己任,高等农业职院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职业教育的教育家和行业专家,而不是科学家。
三、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教育教学建设重点方面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學建设的重点是专业建设;本科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是学科建设,这就是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教育教学建设重点上存在的不同之处。
学科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一个著名的大学需要有一个领先的学科,在本学科的发展中有引领作用。而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应用技术、技能为主体,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所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建设的重点不是学科建设,而是专业建设。当然,培养高应用技术人才,决不能忽视应用技术开发利用方面的能力、潜力培养,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做基础。如果高度淡化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激地重视技术技能所占比例就会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内存不足”。而高职教材的特点应该是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训知识的阐述,以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区别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可能照搬本科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不能是本科教育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折中。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的是生产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内容必须与岗位工作内容紧密对接,其学习模式必须符合生产一线的生产状况,其重点的能力培养内容是动手能力或对生产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因此,工学结合模式、边学边做模式、实习实训模式就成了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科研型人才,研究能力培养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为了提升其科研能力培养水平就必须重视知识体系广度和深度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等的提升,因此,探究式、引导式、传授式等就成了本科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
五、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三大职能”定位方面的不同之处
尽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办学特色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但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这一点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受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使得二者在科研和服务方面出现差异。
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教育发展的根本,科研是本科院校的活力所在,服务则被排在第三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也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同样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服务是高职院校的活力所在,科研处于第三位;这就是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职能上的区别。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办学中服务、在服务中办学、办学和服务双赢”的办学理念,科学揭示了服务在高职院校办学中所起的作用,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对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而言,所谓的承上启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要通过“三农”服务达到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实现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密切对接;实现人才培养内容、模式等企业发展的与时俱进;从而实现通过科研和技术服务促进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服务,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需求、产生灵感,获得科研命题,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工作的科学开展,因为来源于生产的科技成果才能服务于生产,这样又会进一步提高教师服务“三农”的能力,促进服务深入、持续地开展;同时,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通过科研可极大地提升教师在教学改革上的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
我国的现代化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及职教实践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要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就必须准确把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二者存在的差异性,这样更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景文.面向21世纪我国农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J].辽宁高职学报,2005(1).
[2]周明宝.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复合型涉外人才和培养[J].北京教育,2011(11).
[3]侯引绪.以“科技服务”为抓手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1).
[4]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5]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6]M.Levi.A Model,a Method and a Map: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A).Margaret L.Comparative Politicis:Rationality.Culture and Structure,1997.
[7]Jones,chartes O.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of Public policy[M].Duxbury Press,1984.
[8]Ball,Stephen.Education Reform:A Critical and Post-structed Approach[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9]Stevenson. John.Developing Vocational Expertise:Principles and Issu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M].Allen&Unwin,2003.
[10]牛海燕.21世紀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抚州:东华理工大学,2019.
[11]张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12]张航.改革开放四十年浙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1978-2018)[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9.
[13]Adrian Ziderman. Financing trainingthrough payroll levies[J].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education for the changing world of work,2009(1).
[14]Clarkson,M.B.E.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2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