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摘 要] 病理学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优秀的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卓越检验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情况,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探讨,通过选取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和当下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前沿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培养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的卓越检验师。
[关 键 词] 病理学基础;卓越检验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96-02
检验科室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江苏省骨干专业,学院按照相关要求,制订了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该专业自2018年起开始实施卓越检验师教育培养计划,由经过选拔的30名学生组成医学检验技术卓越班进行小班授课,同时给每位学生配备临床导师。
病理学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既要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课程作为理论基础,又是学生学习专业必修课的重要基础,在学生的培养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探索病理学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法,该课程只有50个课时,但是内容繁多,既包含病理解剖学的总论和病理生理学的总论,又包括常见系统疾病和系统功能不全的内容,因此在授课中很难将所有内容詳细讲授。因此,病理学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优化。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材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指标[1]。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其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知识是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来学习的,因此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我们采用的是仇容、黄绪山、方义湖主编的《病理学》,这本教材是“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新教材,并且由高等医药教材编写委员会专家审定,其涵盖的教学内容丰富,符合本教研室制订的课程标准,并且其内容讲解详实,每一章都配备有思维导图和电子资源(包括云板书、导学视频、电子书和考试系统),既有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学,又符合当下“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更加符合“00后”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课时紧张,又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章节内容的讲解学习,因此更侧重于病理解剖学总论和常见系统疾病章节的讲解,这些都属于病理解剖学的范畴,要求学生关注病理变化,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图片学习,理解难度相对较低,而病理生理学总论和系统功能不全的内容属于病理生理学的范畴,更关注功能代谢变化,注重过程推导,学生理解起来相对较难,并且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学习检验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需要到病理科实习,毕业后也可以选择到病理科就业,因此病理解剖学的知识对学生的长期培养更有意义。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病理学基础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我院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本门课程,大部分教学是采用结合PPT的形式进行讲解,课堂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且由于大班授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氛围也不够活跃[2]。卓越班的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进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数字化病理切片扫描视频与静态切片图相结合
传统病理解剖学注重讲解病理变化,一般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图片或实物,大体标本一般病理变化较为明显,比如肿瘤等一眼就可以看出其病理变化,而切片标本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学理论基础,观察难度较大,因此课本或者PPT中的静态切片图片很难让学生理解其病理变化。因此,本教研室使用Olympus BX53显微镜的切片扫描功能,将病理切片扫描后制作成小视频用于课堂教学和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与传统的切片相比,数字化病理切片扫描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相关病例的病理变化,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通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学习平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教学信息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3]。学习通平台既可以作为在线课程的载体,又可以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平台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明确,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签到、投票、问卷、评分、测验等各种活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对参加这些活动就会充满热情,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教师还可以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作业和考试,与传统的印刷作业和考试相比,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平台的大数据支持可以让教与学更加明了,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反馈,还可以快速统计学生的错题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专项讲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数码互动教室开展实验活动
本院数码互动教室承担了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一般病理学的实验课都放在病理实验室开展,病理实验室相对资源不足,所以一般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挂图和示教片来学习。为了提高卓越班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使用了数码互动教室开展病理学的实验活动。学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自己手中切片的病理变化,也可以通过电脑屏幕观察到教师示教的特征病变。与在病理实验室观察示教片相比,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观察到切片的病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使用红蓝铅笔按照HE染色后切片的特点画图加以描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病理学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需要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病理变化。但是课本和课件中的大体标本大都是经过福尔马林固定后拍摄的图片,实验室的标本也都是固定后的,与新鲜标本在色泽和形态上多少会有一些差异,光靠教师文字讲解学生很难观察到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本人在醫院病理科临床实践时,拍摄了一些新鲜标本的图片,结合病史将这些图片应用于病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难点。还可以在理论课中穿插介绍病理科的日常工作,包括取材、包埋、切片、染色等常规操作,使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更为立体化,也可以为学生日后到病理科的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四、将教学与科研前沿发展相结合
科技前沿发展日新月异,病理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处在不断完善和精确的过程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病理学的前沿期刊文献,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将病理学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理念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相关新知识,提高对病理学基础课程的热情。教师在与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和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
总之,病理学基础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但是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难,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通过上述的课程改革措施,可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培养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为国家培养出符合实际专业需求的卓越检验师。
参考文献:
[1]代弢,张嫦,冉茂飞,等.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改的初探讨[J].广东化工,2018,45(17):236-237.
[2]唐姝.新世纪病理学专科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6(15):108.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