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是图书馆重要的传统服务之一,一般采用线下培训的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越来越多地随着科技发展在改变,尤其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各种App的不断更新,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中脱离出来,只需要一个网络环境、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所有的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娱乐购物等。近几年,随着各种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尤其是短视频App的出现,已经成功地将人们的学习平台扩大到移动端,同时,丰富多彩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模式,深受中青年的喜爱。比如:抖音、西瓜等短视频平台,用户数在呈现直线上升,而且根据年龄段调研显示,大部分用户在19-39之间。其中以20-30居多。而这个年龄段,正是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年龄段。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不仅可以学习到包括美食、手工、各类软件使用、生活小技巧等,还可以进行交流互动。而且,更多的教育机构,甚至高校的公开课,也开始入驻各类短视频平台,并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目前,42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均有开设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服务内容,占有率达到100%,其中39所拥有专栏页面,3所通过发布讲座新闻公告的方式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专栏、专题讲座、新生培训等方面,其中,74%的高校设有课程教学专栏,86%的高校设有新生专栏。
表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服务内容
由于本科生占比在高校仍是大比重,因此,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对象是本科生,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对象方面,本科生达到了67%,研究生在48%左右。
表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服务对象
另外,通过对服务命名的比较,普遍采用传统命名方式,既“读者培训”和“教学培训”等为主。
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一部分,学科服务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在对42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网络调研后,显示出,在人员团队及服务职责方面,42所“双一流”高校中,47.6%的高校有相关服务职责,26.2%的高校图书馆有专门的学科服务团队。
表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职责及团队概况
在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建设有学科服务平台的有11家,占比26.19%。
在学科信息资源方面,有19所高校图书馆建设有相关资源,占比45.24%,另外,慕课资源作为公开的免费获取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部分高校都在资源列表中加入了慕课资源。
表4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及资源
在与院系互动,组织嵌入式服务方面,可以看出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方面还有待加强。目前的院系互动,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交流沟通方面,主要是资源采购意见征集、新生培训的互动协作等。
表5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及院系互动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建设普遍存在不足,虽然开设有专栏,但读者使用体验明显一般,有些甚至没有开设专栏,仅以新闻通告的形式,发布相关的培训讲座信息。而且,很多线下课程不能够在线上互动同步,造成了线上线下的差异化。而在新生教育方面,明显要好很多,因为大部分都有独立的新生培训系统,可以系统化、规范化地管理新生培训规模、统计培训数据。从而成了图书馆培训工作的一个亮点和重点。这和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知和定位欠缺有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足够的重视才可以促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开展的大部分信息素养,主要内容以数据库服务商的使用培训为主,介绍各个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使用数据库资源。部分高校加入了一些本校的教授专家的课程,进一步拓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信息素养课程。但是通过观察发现:第一,大部分专家课程,存在随机性,根据专家的时间安排等;第二,结合本校特色专业的优秀课程不足,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本校特色性的课程;第三,大部分课程还是采用线下教学为主,在创新教学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图书馆因为主要是读者服务单位,随着服务的不断提升,学科服务也好,信息素养教育也好,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兼职人员为主,建议可以考虑和学科服务人才队伍重叠,依托学科服务优势,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
图书馆不同于学院,因此,在院系互动时,由于重视不足,存在院系互动不足,从而造成嵌入式教学不够深入。院系单位作为主要教学单位,图书馆则是服务单位,因此,在院系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方面,不能引起有效的重视和深入的协作,还需要依托更好的服务体验,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力。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服务,可以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信息素养服务推送出去。
通过2020年新媒体数据可以看到,新媒体用户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年龄段在20-30居多,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段。2020年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11亿,日活跃用户达2.24亿,主流用户90后和00后;微信月活跃用户达8.0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1]。
根据大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过3600万人在抖音观看清华大学的直播,抖音学习top10的高校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同时,很多围观的用户反馈良好,有很强的意愿参加此类学习。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不仅具有用户优势,而且也有用户需求。
目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中,微信的开通率是100%,由于微信公众号采用点对点服务模式,只对粉丝推广服务,所以具有明显的用户指向性;微博的开通率是61.9%,由于早期微博的推广性,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开通相关的账号,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推新,以及微博互动量的下降,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暂停了微博的账号运营,但仍有少数持续更新中;抖音账号的开通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新媒体平台,仅有14.29%,而且开通时间为近一到两年,但是基本无作品,也属于半停运状态。该统计数据为2021年3月16日通过网络抓取[2]。
表6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开通情况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明显存在的不足:第一,由于图书馆服务依然停留在线下的读者服务为主,因此,对于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不够重视,无论人才方面还是管理制度方面都欠缺,基本是由某人兼职完成相关平台的运营;第二,目前的新媒体,更多的关注点在微信平台,但是运营效果有待加强,同时,对于抖音和微博的运营,存在管理缺陷,虽然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存在差异,但不应只局限于校园内的服务,并且,随着大学生新媒体平台应用的普及和推广,高校图书馆更应该随着大学生的聚焦,转换新媒体运营策略;第三,对于新媒体平台运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系统化地有效推广图书馆相关的服务,不仅可以向开放的社交媒体展示高校图书馆的风采,和公共图书馆进行联动,为全民阅读尽一分力量,也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新媒体平台,为社会读者提供信息素养教育,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良好互动性,不断提升服务。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新媒体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和加强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也不应该只限于线下校园服务和线上师生服务,应该多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不仅有助于推动阅读推广,也有助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