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猕猴桃溃疡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2021-05-31 03:31秦虎强刘宁娟车晓娟陈霁晖赵英杰朱岁层黄丽丽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溃疡病枝干侵染

秦虎强,刘 巍,刘宁娟,车晓娟,郭 成,陈霁晖,赵英杰,朱岁层,黄丽丽*

(1.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眉县猕猴桃试验站, 陕西 杨凌 712100;2.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3. 眉县园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眉县 72230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ingaepv.actinidiae)侵染引起,具有侵染部位多、传播快、发病急、不易发现和难防治等特点,常导致花腐和叶斑、流脓枝枯、死树毁园,短期内可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自2009年爆发以来,该病害在陕西、四川甚至全国猕猴桃主栽区普遍发生,病株率通常为10%~20%,发病较重园发病率高达70%以上,死树毁园现象时有发生[2-3];同时,目前生产中该病害防治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病害调查方法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存在溃疡病防控措施、病害调查方法不尽科学,施药时期不准确,药剂选择不合理,盲目用药,防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难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进一步蔓延,难以适应目前及今后产业绿色发展、食品安全的形势要求,严重阻碍猕猴桃果业健康发展。因此,为科学、安全、高效防控该病害,在病原菌鉴定[4]、病害早期诊断、侵染过程[5-6]、田间发生动态规律[7-8]、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9-10]以及药剂筛选[11-12]、田间技术研发[13]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溃疡病害特点和病害发生规律,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及药剂防治等方面集成创新一套猕猴桃溃疡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1 早期识别和典型症状

猕猴桃溃疡病菌主要危害猕猴桃主干、枝蔓、新梢和叶片,同时也危害花蕾、花梗及果梗。

1.1 主干或枝蔓及新梢

发病多从皮孔、伤口、落叶痕、果把及枝杆分叉处韧皮部开始,初呈水渍状,流出乳白色菌脓,并逐渐氧化为淡黄色、黄色、淡红色、红褐色;若温湿度适宜,病斑可迅速扩展;皮层和髓部变红并逐步变褐,划破皮层可见韧皮部红褐色或深褐色腐烂病斑,病部皮层组织变软呈水浸状下陷,病枝干可产生纵向裂缝;植株进入伤流期后,病部的菌脓与伤流液混合呈铁锈色流出;病斑向枝干上部扩展较快,向下部扩展较慢,也可横向绕茎扩展,宽度扩展至枝干直径1/2以上后可导致病枝干表皮层溃烂、逐渐枯死、最后表皮脱落。菌脓与伤流不同的是,菌脓较粘而混浊,且颜色有差异,伤流主要从剪锯口流出。

新梢发病后表皮变黑、新梢最后枯死。

1.2 叶片

病菌易侵染新生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点,后发展为1~3 mm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在阳光下可看到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湿润并有乳白色菌脓溢出。高温条件下病斑呈红褐色或深褐色,在连续低温阴雨条件下,病斑随叶脉扩展较快,高温时扩展较慢;在高温或条件不适宜时,病菌繁殖停滞,此时不产生黄色晕圈;在秋季,叶片上病斑常呈深紫色或深褐色,病斑易脱落。

1.3 花蕾、花瓣及花(果)梗

病菌侵染花蕾,受害后不能开放,花瓣变褐,花蕾枯死;花梗及果梗受害后变褐、水渍状溃烂,导致落花、落果。

2 病害侵染传播和田间发病规律

田间调查发现,当日均气温在 4~20 ℃时猕猴桃溃疡病菌开始侵染发病,最适宜温度为15~17 ℃。在陕西,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病菌危害盛期,也是枝干发病高峰期,病斑处流出大量淡黄色或黄褐色菌脓,可重复侵染,个别年份受冬季气温等条件影响,发病高峰可提前到元月(如2009年);随着8月下旬气温逐步下降,温湿度适宜时,病菌逐步侵入树体皮层潜伏,主要在病枝蔓、病叶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秋季枝干可零星发病。病原菌从病部随菌脓溢出,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工具传播,也可随接穗、种苗远距离传播,阴雨低温天气有利于病菌浸染扩展。病菌一般从茎蔓芽眼、叶痕、枝杈或表皮裂缝、伤口(嫁接口、剪锯口、冻伤口、虫伤口、撕拉伤口)、皮孔等部位入侵。当气温达到 10~20 ℃,尤其伤流期,病菌在主干、枝蔓快速扩展,遇阴雨天气菌液大量溢出,造成重复侵染,可加速病害传播流行。伤流期后,当气温升高达到20 ℃ 以上时,枝干上的病菌逐渐蛰伏,发病程度减缓,但可侵染花瓣和叶片,尤其遇春季低温又可迅速侵染枝蔓,并侵染花瓣导致花腐,侵染花梗及果梗导致梗腐及落花与落果,侵染叶片导致叶斑。

影响当年发病流行的气候因素主要是上年冬季11-12月至翌年1-2月0 ℃以下低温天数以及上年秋季6-9月降雨量,上年冬季11-12月至翌年1-2月0 ℃以下低温出现早、天数多,上年秋季6-9月降雨量大,当年冬春季枝干发病高峰早、发病率高,危害重。影响发病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品种、地势、土质、施肥、管理、海拔高度、周围环境、人为因素等。

3 病害调查及药效计算

3.1 田间叶片病斑调查及分级标准

3.1.1 调查方法 成龄挂果树,每小区随机调查3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上的全部叶片。

幼龄树或根蘖苗,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每株调查1~3个分枝上的全部叶片。

叶片发病分级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表面积百分率来确定,共分六级,各级标准为:

0级,0%(无病斑);1级,≤5%;2级,>5%、≤15%; 3级,>15%、≤30%;4级,>30%、≤45%;5级,>45%。

3.1.2 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时间与次数 通常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末次施药后15~20 d调查防治效果,也可视病害发展情况和药剂持效期决定调查的时间与次数。

3.2 花腐病田间危害调查

3.2.1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调查3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上的全部花蕾或花朵及花梗数,合并统计发病花蕾数、花朵及花梗数,计算病花率或病朵率。

3.2.2 药效试验调查时间与次数 与田间叶片病斑调查相同。

3.3 田间枝干发病调查

3.3.1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5点调查,每园调查株数不低于25株,或全株数调查,调查发病株率或发病枝干数(多枝干上架)。

3.3.2 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时间与次数 通常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病害春季发生高峰后(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调查药剂预防效果,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调查药剂治疗效果,或视病害发展情况和药剂持效期调整调查的时间与次数。

3.4 药效计算与方法

田间枝干溃疡病药剂预防效果计算可通过病株率、病指或之一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病株(干、叶、花)率(%)

预防效果(%)

若无药前病情基数调查,预防效果可采用以下公式:

预防效果(%)

防治效果(治愈效果)根据产生愈伤组织的病斑数所占总药剂处理治疗病斑数比例计算,即采用以下公式:

3.5 大田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基于病株率的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极轻:≦1%;轻:≦5%,>1%;较轻:≦10%,>5%;中等偏轻:≦20%,>10%;中等:≦35%,>20%;中等偏重:≦50%,>35%;较重:≦65%,>50%;严重:≦80%,>65%;极重:>80%。

4 防治原则和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和严格控制病菌传播为核心,抓住“两前两后”“防未病”(“花前、花后”喷药两次防治花腐病和叶片病斑,采果后至落叶前药液喷淋或涂干两次预防枝干溃疡病)关键时期施药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应用物理防治,冬季休眠期科学合理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手段,重点把握好秋冬季预防,春夏季病斑治疗为辅的防治策略,以达到科学、安全、高效控制病害目的。

5 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绿色综合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必须做到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及生物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并举,才能有效控制溃疡病蔓延危害,将病死株率和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5.1 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害重发区调运和引入带菌苗木、接穗、花粉及接穗等,猕猴桃苗木质量应符合GB 19174-2010标准,杜绝病原扩散。

5.2 农业防治

5.2.1 选用栽培抗病品种 新栽培区应选择生产实践中抗病性表现优良的品种如徐香、瑞玉等美味猕猴桃。

5.2.2 选用健壮无病苗木接穗,防止繁殖材料带菌 建园或更换品种时,选用或采集健壮无病苗木、接穗,防止砧木、接穗携带溃疡病菌,防止接穗、嫁接传染;嫁接前对采集的接穗用臭氧、75%酒精或氢氧化铜(600~800倍液喷雾)进行消毒;刀剪在使用前后用75%酒精或过氧乙酸消毒处理,预防传染;嫁接口、剪锯口涂药(如氢氧化铜、噻霉酮、防腐油等)保护。

5.2.3 合理负载 根据果园树龄、长势、土壤营养条件等,冬季合理修剪留枝、春夏季花前疏蕾、花期授粉、花后疏花疏果定果,调整树体挂果负载量。栽培技术应符合DB61/T 220-2014猕猴桃栽培技术规程。

5.2.4 加强栽培管理,健壮树势,增强抗病性 一是保持果园内通风透光性良好,透光率不低于40%;二是加强土肥管理,适当降低灌水次数,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加大秋冬季腐熟家畜粪肥(成年树45~75 m3·hm-2)、商品有机肥(成年树4.5~7.5 t·hm-2)、微生物菌肥用量(成年树1.5~3.0 t·hm-2),花前或花期增施钾肥(成年树氯化钾肥375~750 kg·hm-2)、钙肥(成年树活性钙、氯化钙肥、硝酸铵钙或硅钙钾镁肥等375~750 kg·hm-2)、硼肥(成年树硼砂75~150 kg·hm-2)以增强抗寒、抗逆性;三是控制灌水,根据猕猴桃生长需水规律及天气预报、降雨情况合理控制灌水,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小于 65% 时及时灌水;四是夏秋季生长期喷施抗病诱导剂如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水剂1.2~1.5 kg·hm-2)、抗菌肽等2~3次,以增强树体抗病、抗逆性。

5.2.5 清除病残体, 减少侵染源 幼园幼蔓及幼苗发现染有溃疡病,应立即剪除病枝、病蔓并销毁。挂果园注意清除病虫枝,刮除主干、大枝病斑,并将病杆、病枝及刮除病皮物等收集带出园外焚毁。采果后或生长后期及冬剪期间注意清除越冬的病干、病枝、病梢、病叶、病果及僵果,清扫落叶,集中焚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5.2.6 预防低温冻害 冬初采取树干缠裹稻草、报纸,根基部培土、灌水等措施预防树体出现冻害;冬末春初,休眠期树干涂白,预防晚霜冻或低温冻害、冷害;春季结合预防花腐病喷施抗菌素或生物药剂,同时加入抗病诱导剂如海岛素(氨基寡糖素)、腐植酸等,增强抗寒、抗病能力。

5.3 药剂防治

5.3.1 早期预防病害

(1)采果后至冬剪期预防枝干溃疡

结合清园可选用铜制剂如4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WG)1.0~1.25 g·L-1(800~1 000倍)或植物源杀菌剂如80%乙蒜素乳油(EC)0.5~1.0 g·L-1(1 000~2 000倍)药液全园全树喷雾;选用抗菌素类如0.3%梧宁霉素(四霉素)水剂(AS)、或6%春雷霉素可湿粉剂(WP)、或3%中生菌素可湿粉剂(WP)、或6%嘧肽霉素水剂(AS)、或8%宁南霉素水剂(AS)等12.5~16.7 g·L-1(60~80倍)、或生物菌剂如荧光假单胞杆菌(5亿芽孢·g-1)粉剂(WP)12.5~16.7 g·L-1(60~80倍)、解淀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00亿·g-1)可湿性粉剂(WP)、多粘类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100亿·g-1)细粒剂(FG)、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100亿·g-1)可湿性粉剂(WP)等20~33 g·L-1(30~50倍)稀释药液对主干、大枝2~3次药剂涂刷或喷淋,两次施药间隔期10~15 d。也可选用荧光假单胞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与梧宁霉素、或春雷霉素等用药量减半1∶1混配使用。

(2)萌芽后至花期喷药防治花腐

可选喷抗菌素类如0.3%梧宁霉素AS 、6%春雷霉素WP、3%中生菌素WP、6%嘧肽霉素AS、或8%宁南霉素AS、或荧光假单胞杆菌等1.0~1.25 g·L-1(800~1 000倍)1~2次,两次施药间隔期10~15 d。

(3)花后5-6月进行全树喷雾防治叶斑

可选喷上述抗菌素类、或荧光假单胞杆菌1.25~1.7 g·L-1(600~800倍)或上述其它生物菌剂等20~33 g·L-1(300~500倍)稀释药液喷雾1~2次,两次施药间隔期10~15 d,药剂间须注意交替使用。

5.3.2 病斑治疗 对发现的尚处于发病初期、发病较轻且尚未导致皮层全部环绕溃烂的主干、主蔓,可在病斑划道(树龄小无老翘皮枝干)或病斑刮除(大树龄有老翘皮枝干)后及时予以药剂涂斑治疗,一般施药间隔期为7~10 d,共连续施药2~3次,以加强治疗效果。划道涂药防治须对枝干病斑表皮纵向划道,两划道间隔0.8~1.0 cm,划道深度止木质部、长度达健康部;刮斑涂药防治刮除病斑须彻底,直至露出健康表皮,然后对伤口药剂消毒保护。

涂株药剂也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种类及剂量与早期预防相同。对于发现有多处流出菌脓、菌脓及皮层颜色为红色或红褐色、溃烂发病严重的枝干或已无健康表皮的植株,待伤流期后一律从病疤以下健康表皮处予以剪除,对感病的1~2 a生枝蔓应及时剪除。所使用剪锯、刮刀在每处理完一个病斑或感病枝蔓后应及时用过氧乙酸、双氧水或75%酒精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猜你喜欢
溃疡病枝干侵染
何 芳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澳大利亚:拟利用狗检测柑桔溃疡病
四川认定两个抗溃疡病猕猴桃新品种
ToCV单独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烟粉虱寄主适应性及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防御反应变化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玫瑰或刺
玫瑰或刺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