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祖凤侠 任燕晓
随着静脉输液护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静脉留置针因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长,使用治疗药物方便,已广泛应用于儿科护理中[1],但由于儿童活泼好动、合作性差,穿刺成功后不易固定、容易发生并发症,且儿童皮肤细嫩,皮下组织疏松,皮肤的屏障作用弱,易引起皮肤过敏造成皮肤损伤,因此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做好并发症的干预就非常重要,如何维护好留置针、减少并发症,降低患儿的痛苦是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2019年6月~2019年12月200例住院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观察,对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科住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婴幼儿,全部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给药,其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龄28天~3岁,其中28天~6个月42例、6个月~1岁80例,1岁~3岁78例;支气管肺炎109例,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5例,小儿热性惊厥78例。
1.2 方法
1.2.1 血管选择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穿刺部位,常选择血管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又易于固定的静脉穿刺。
1.2.2 并发症观察 渗液渗血、非计划拔管、局部压力性损伤、皮肤过敏等;皮肤过敏与疾病谱关系。
2.1 年龄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附表1。
附表1 年龄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疾病谱与皮肤过敏发生率 见附表2。
附表2 疾病谱与皮肤过敏发生率
3.1 小年龄阶段的婴儿(28天~6个月)因为年龄小,没有主观害怕,也没有特别的反抗活动,主观运动少,只要适当固定和保护,并发症较少[2]。但婴儿皮肤薄仅为成人皮肤厚度的1/10,皮下脂质少,受压易被损伤,本文2例由于留置针导管座固定过紧致局部皮肤受损。护理措施:在进行留置针固定时动作轻柔,导管座固定压力适中,每4小时评估留置针穿刺局部皮肤情况,每日更换固定导管座纸胶带,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3.2 婴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治疗过程易哭闹,配合度低,易导致穿刺局部渗液渗血及导管脱出,本文6个月~3岁主要并发症为渗液渗血及导管脱出。护理措施:尽量选择避开关节又易于固定的静脉穿刺,告知家长活动易致渗液渗血,哭闹及夜间麻痹容易造成留置针脱出,要加强巡视,与家长一起做好管理工作,为防止非计划拔管,头部留置针给予网帽保护,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套成人棉袜或丝袜加以保护,通过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次数,从而减少了穿刺次数,减少了患儿痛苦。
3.3 婴儿皮肤细嫩,皮肤的屏障作用弱,当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后易引起皮肤损伤,透明敷贴下的皮肤长时间受分泌物、渗液、渗血的刺激,易引起浸润、糜烂、感染而导致皮肤损伤。本文2例婴儿透明敷贴下无渗液渗血,在结束输液拔除留置针时发现敷贴及固定胶带部位皮肤出现皮疹,考虑皮肤细嫩及夏季出汗导致局部皮肤长时间受不良刺激所致。
婴幼儿头皮静脉较丰富,分布呈网状,静脉窦较少,加之头部皮下脂肪组织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3]。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穿刺成功后用6㎝×7㎝的无菌透明贴进行固定,之后使用纸胶布缠绕头部一圈。本文5例在输液结束拔除留置针时,头部缠绕胶带下有一圈皮疹、局部皮肤发红,立即采取消毒暴露措施痊愈。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护理措施:观察皮肤情况,当患儿出现摇头或头部来回摆动摩擦、烦躁哭闹时,及时更换固定胶带,隔日更换敷贴一次,减少婴儿皮肤损伤的发生。
3.4 皮肤过敏与疾病谱关系 婴儿皮肤娇嫩,其皮肤结构需要三年的时间才可以发育至成人的皮肤结构,由于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感染。过敏性体质儿童皮肤敏感更易感染。本文4例出现皮肤问题患儿,3例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留置针贴膜下皮肤24小时内出现皮疹,1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留置针贴膜下48小时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破溃,4例患儿既往均有湿疹病史,在留置针贴膜长时间刺激下出现皮疹、破溃。护理措施:认真评估患儿既往史,有过敏体质,如湿疹、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加强局部皮肤观察,12小时更换贴膜一次。
为了有效安全地留置小儿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常见并发症情况制定相应切实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重复穿刺,减轻患儿的痛苦,具有切实有效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