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第35题的研究发现,其初看让人有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的无奇,细思又让人有一种“平常中见智慧,平稳中有创新,平实中谋高远”的深远。
(2018· 江苏卷·35)材料一假设A国2016年、2017年进出口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如下表:
材料二近年来,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贸易保护主义蔓延,贸易摩擦与冲突频发,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甲企业为我国一家从事电子类产品生产的高科技公司,产品畅销海内外,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企业产品仍处于世界价值链中低端。B国以本国产业受到损害为由,宣布对甲企业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决定征收反倾销税,致使该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指出,从长远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其他条件不变,试计算A国从2016年到2017年净出口(净出口=出口-进口)变动1单位导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应变动量,并对此变动原因加以解释。(4分)
(2)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图5中画出曲线以表示征收反倾销税对甲企业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学者观点的合理性。(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8分)
图5
注:D、S分别为被征收反倾销税前甲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参考答案】(1)2.5。
【计算过程】(1 800-1 600)÷[(240-120)-(140-100)]=2.5。
除净出口增加本身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等量增加外,还通过其带动国内需求进而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作图见下图。
创新可以使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国际劳动生产率,凭借低成本优势抵消贸易保护的不利影响;可以提高商品质量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抵消因贸易保护导致的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可以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实现企业产品向世界价值链顶端攀升。
(2019· 江苏卷·35)材料一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之外的制度、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假设甲、乙两个经济体发展状况均满足等式:经济总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0.6×资本投入增长率+0.4×劳动投入增长率,其相关经济数据如下表:
材料二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计算2018年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只需写出计算结果),并据此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若其他条件不变,在图4中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写出字母代号)。(6分)
图4
(2)应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6分)
【参考答案】(1)甲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0.1乙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0.01
两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依靠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
甲经济体主要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乙经济体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发展。
示意图选择:A
(2)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释放生产动能;以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改善,释放创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动能。
(2020· 江苏卷·35)材料一经济增长受到市场化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学者就某国市场化程度提高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寻找新的动力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计算该国不同阶段市场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该国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6分)
(2)说明当前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第一阶段市场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第二阶段市场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随之增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经济政策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
(2)深化市场化改革能消除市场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能健全按贡献分配的利益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和活力;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品味近3年来的江苏高考思想政治第35题,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
(1)多元呈现。情境材料形式多元,不仅有文字素材,还有表格、图形素材,呈现形式图文并茂,新颖丰富;作答要求多元,不仅有传统思想政治学科特色的文字作答要求,还有计算作答、作图作答的要求,呈现出数形结合,测试复杂综合。
(2)环环相扣。表面上看两问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第一问的作答对回答第二问具有启示作用,两问都要先提炼和形成具有新意的观点,再把这些新观点、新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3)学以致用。通过设置新颖丰富别致的问题情境,将经济生活内容与国家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匠心独具。所设计的问题贴近现实、灵活、具有综合性,需要考生细致的思考和探索,试图让考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和说明,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地全面正视社会经济问题,从而加深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从江苏的反馈情况看,该题得分普遍较低。为进一步提升考生解答该题的能力和水平,笔者对高三的复习教学,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方向要明。进一步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等文献,深刻领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本质要求,明确此类经济学主观题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设问方式、评分标准等,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更好地改进高三教学。
(2)理解要透。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认识其基本内涵、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把握它所涉及的条件、任务和情境,注重教材知识和经济政策的融合,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
(3)训练要活。①训练的内容要活。选择党和国家最新的经济政策,编制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②训练的层次要活。采取模型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拓展训练等灵活方式,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要动。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充分展示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纠错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在自己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方法,在自己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力,实现政治素养落地。
材料一经济学上常把消费、投资、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下表是2017—2019年我国消费、投资、进出口品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
注: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0 865.1亿元,全球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约为75%,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
材料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2019年我国的消费总量,并在下图中画出曲线以表示消费增长贡献率对GDP增长的影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
(2)说明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理由。
【参考答案】(1)990 865.1×(1-31.2-11.0)=572 720亿元
(2)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能发挥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②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